正文 第34章 基本的認識3(1 / 3)

32.在其他方麵,健康的人也比較整合。在健康人身上,意欲、認知、情感與動機,彼此之間沒那麼經渭分明,也較為同心協力。換言之,為了同一目標合作無間、毫無衝突。理性且審慎的思維所導出的結論,很容易與較容易導向盲目的癖好,所導出的結論不謀而合。這種人所希望和所享有的,很容易就剛好是對他有益的。他發自本性的自然反應是那麼精幹、有效、和正確,儼然是他早就設想周到的。其各種感生的與動機的反應彼此較為密切相關,其各種感知態彼此也較為相聯(麵相學的感知)。此外,我們也己習知在曆史悠遠的理性主義係統中所具有的種種困難與危險。在理性主義係統中,各種能力與理性的關係是以二分對立的層次排列法來予以思考與安排的,理性高高在上,而不是在整合作用之中。

33.這種朝向健康潛意識、健康非理性概念的發展,更使我們強烈地意識到純粹抽象思考、字麵思考以及分析性思考的限度。如果我們希望的是描述世界整體,則先於文字的、不可言喻的、隱喻的、原始的曆程,則具體的經驗、直觀式的和美感式的認知,均有其必要的地位。因為實在界中有許多方麵,是無法用除此之外的其他方式被認知的。即使在科學之中,這點也是真確的,畢竟我們己知道:(1)創造性在非理性中有其源,(2)語言是而且必定終是不足以描述整體實在界的,(3)任何概念都會遺漏大部分的實在界,(4)我們所謂的“知識”(通常是經過高度抽象化和文字化且予以嚴格定義的知識)常使我們對抽象作用所顧不及的某部分實在界盲然無所知。換言之,它越使我們能明了某些事情,則它越無法使我們明了其他的事情。抽象作用有其可用之處,也有其危險之處。

科學與教育如果過份絕對抽象化、文字化和課體化,則對生動的、具體的和美感的經驗,尤其是對內在於個人主體所發生的一切而言,便會有所不足了。例如,有機心理學家一定會同意在感知的與創作的藝術中,在舞蹈中,在(希臘式的)運動中,和在現象學的觀察中,應該要求更具創造性的教育。

抽象分析的思考,最終目的就在於盡可能作最大的簡化作用,也就是公式、圖表、地圖、藍圖、圖式、卡通,或某種抽象形式的繪畫。我們對世界的控製雖因此而提高,但世界的豐富性也許便一筆勾銷而喪失殆盡了——除非我們學會看重存有之知,滿懷愛與關懷的感知,並且任注意力自由飄浮。(因為這一切都會使我們的經驗益加豐富,而不會使之貧脊。)認為“科學”不應該擴展以便包含以上兩種認知,是沒有什麼道理可言的。

34.較為健康的人能夠入侵於潛意識與前意識之中,利用並看重其原始曆程而對之無所畏懼,接受他們的衝動而不會常要加以控製,並且能夠無所畏懼地任意退縮。這些能力,會轉變成為創造力的主要條件之一。因此我們能理解為什麼心理健康與創造力的某些普遍形式如此密切相聯(特殊才能例外),以致促使某些作家彼此之間十分相似。

理性能力與非理性能力(意識與潛意識、原始與次要曆程)的整合,和健康之間的連帶關係,同樣允許我們了解為什麼心理健康的人比較能夠享有、能夠愛、歡笑、喜樂、幽默、糊塗,能夠隨與之所至、突發奇想、快樂地“瘋一下”,並且通常能夠允許、看重並享有一般之情緒經驗和特殊的高峰經驗,同時使之出現更加頻繁。也因此,我們覺得針對以上這些能力而特別設定的學習,或許能夠幫助兒童逐步邁向健康。

35.美感知覺、美的創造、美的高峰經驗都己被看作是人生心理學,和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麵貌,而不是邊界之物。此說之所以正確,有以下數個理由:(1)所有的高峰經驗都是內在個人的、人與人之間的、內在於世界的、人與世界之間的種種分裂的整合(高峰經驗的特征之一)。因為健康的特色之一就是整合作用,而各種高峰經驗都是朝向健康的運動,同時其本身在此瞬間也就是健康的。(2)這些經驗使生命具有價值,亦即它們使生命成為值得的,這些當然都是針對“為什麼我們不去自殺?”問題之重要答案中的一部分。(3)它們本身就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