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威尼斯到摩德納有3個小時的車程,中途要在某地轉車。在傍晚6點到達的時候,小城的交通已經處於擁擠狀態,到處有警察在維持秩序。這裏最大的DUOMO教堂周圍,已經擺滿了大量的電視轉播車,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群在教堂門口排成了擁擠的長龍,瞻仰帕瓦羅蒂遺體。我迅速決定先到教堂內向大師告別,隨後再驅車前往他的家。現在回想起來,倉促之間的這個決定,竟然是最為明智的。
2007年9月8日,盛大的葬禮舉行,我拿到了可以進入教堂內的記者證,隻有少量的記者才可以進入現場,更多的人隻能在廣場外看直播的大屏幕。結束後要以最快的速度到新聞中心占座位寫現場新聞,趕在我所在的報社淩晨截稿之前發回稿子,然後再趕回威尼斯的火車。除了早餐之外,差不多連續10個小時沒有吃東西,一切都是有驚無險地完成,包括酒店也是臨時有人退房我們才得以入住而沒有睡在大街上,嗬嗬。感謝上帝,我太幸運了。
那一天半的時間,精神高度緊張,除了采訪寫稿本身之外,還有處理各種突然而至的問題。回來之後,都要情不自禁地感歎,從這一天開始,再大的采訪,我都不怕了。
(尾聲)
在威尼斯10餘天的時間,工作忙碌,身體疲憊,但心情始終是快樂的。抽空沿著大運河逛了一圈,去了如同童話一樣的彩色島和玻璃島,喝了當地的紅葡萄酒,看見了意大利人最舒適的生活方式,心靈和精神都得到了一次洗禮。
引子:下麵十餘篇日記式的隨筆,是在威尼斯的各種遇見,是那段時間的心情記憶,有風景,人物,心境,際遇,是一段對我個人而言值得銘記的職場經曆。
一路綠燈
租住的公寓,與著名的聖馬可廣場步行距離不過5分鍾,盡管空間逼仄,但足夠溫馨,來自四個不同城市的同行,幾乎在一瞬間找到了久違的大學校園的溫暖情緒。我們帶來了大量的餅幹、麥片、方便麵、鹹菜、火腿,延續在家鄉的口味,也對抗著旅遊城市在旺季時超級驚人的物價。
打下這行字的時候,窗外傳來教堂的鍾聲,北京時間淩晨三點半,西半球的水城威尼斯燈火通明,沸騰不已。我憑借意誌力在倒時差,身體疲憊,內心歡騰。從27日淩晨搭乘法國航空公司的航班,飛到期待已久浪漫之國意大利,途徑法國戴高樂機場中轉。14個小時的空中時間,4個小時的機場等待,時時有驚喜冒出。來之前聽到了很多謠言與傳說,我惴惴不安地準備了很多被告知的資料,結果過關時幾乎是一路暢通,順利得令我們同行的三個人都不敢相信自己。裝了眾多生活必需品的大行李箱,同樣順暢地出現在行李輸送帶上,我們興奮地都要跳起來,感謝上帝,我們沒有丟行李。有趣的事情還有,廣州一同行用了假冒名牌的包包,一直擔心被罰款,三次安檢都沒有狀況發生,像做了壞事的孩子逃跑了一樣,高興極了。
法國的清晨的氣溫是11攝氏度,習慣夏季的身體還來不及適應,兩隻胳膊緊緊地擁抱在一起。而到了威尼斯,30多攝氏度火辣辣的空氣,感受到這個城市不可設防的熱力。乘水上巴士之前,偶遇央視電影頻道的兩個記者,同樣大包小包一大堆,滿頭是汗,在威尼斯,看到中國人就如同見了老朋友,親切感油然而生。船慢悠悠穿行,這個城市的悠閑和養尊處優時時流露,到處是安詳的打扮精致的老人,健壯的美男子,天使一樣好看的孩子,在明信片一樣漂亮得殺死人的風景裏,我的眼睛不斷吸收各色營養,心情爽爽的。
下船後直接進入威尼斯電影節所在的麗多島,辦理了注冊手續。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本報所具備的影響力,我拿到紅色記者證,是所有記者證裏最好的,可以進入影節的任何場地。同時,我還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個密碼櫃,主辦方會隨時把重要資料投入其中。有意思的事情還有,在注冊中心還認識了工作人員當中唯一一個會講中文的威尼斯小夥子,他家就住在麗多島上,不過,這次參與工作,隻是利用自己的假期而已。平時他生活和工作在北京,教小孩子意大利語,並自學普通話,對中國深懷感情,見到記者,相談甚歡。一路總是遇到快樂的人,心情自然雀躍不已。
城市還沒有來得及細看,入住到公寓已是夜間,不過,進入威尼斯,每一刻都是嶄新的。我會把所有有趣的人與事,寫在這個篇章裏麵,讓親愛的讀者與我一樣,站在幸福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