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回望(2)(2 / 3)

一天

新的一天,從當地時間早晨7點開始,天空透亮,空氣清涼。7:30走出公寓的院子,兩隻落在地上的鴿子很快飛走了,見慣了太多的麵孔與大量的人群,它們並沒有表現出驚恐狀。終於看清楚了我們所住的房子的外形,高,老,處處寫滿歲月的痕跡。我們隨身攜帶燒開的水與幹糧,如同遠行一樣,懷著新鮮的刺激感,進入正式的工作狀態。

清晨的聖馬克廣場終於安靜下來,前夜到來時熱烈擁擠的場景,如同夢境。太陽剛剛升起,光線柔和溫暖,我們趁機到此一遊般地拍了幾張照片,時時感歎目光所及處令人震撼的美景。

到達電影節舉辦地麗多島,需要先坐20分鍾的水上巴士,然後搭乘10分鍾的公共汽車。買了十天的通票,價格大約折合人民幣500元,不過,最後發現,即使不買票,照樣可以乘坐,因為根本沒有人監視或者檢查,全靠自覺。意大利人的悠閑是出了名的,但船基本上都可以按時出發,時常可以看到打扮精致的老太太,塗著口紅,戴著大幅耳釘,穿著涼鞋的光腳總是塗著鮮紅的指甲油。一開始總以為她們是要參加派對,結果發現幾乎每個碼頭上的老太太都是這樣的裝扮,這才覺得她們的生活常態就是如此,她們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享受生活。

第一場特為記者放映的電影是上午8:30,到達的時候,大門尚未開放。於是三人相約去海邊走走,沙灘柔軟,白色的帳篷此起彼伏,前來旅遊的人,可以租住其中,浪漫得如同進入電影畫麵。

一整天都是繁忙狀態,熟悉環境,開接二連三的記者會,晚上看完《色·戒》已是當地時間10點。吃飯就是買三明治或者麵包對付,價格大約折合人民幣40元至50元。所有的東西都貴得嚇死人,我們總是在買之前,特意在腦子裏將歐元換算成人民幣,似乎這樣,心裏才能踏實一點。

到記者室寫稿,除了排隊領密碼之外,還要搶占位置,因為人實在太多了,不少記者都是席地而坐,幸好到處都有電源插頭。中國記者都情不自禁地抱怨意大利人太刻板,本來上網就是免費,根本沒有必要讓大家每次都排隊領自己的密碼,而且每兩個小時還要更換一次,白白浪費不少時間。現場更沒有免費的水和甜品,這讓參加過柏林和戛納電影節的記者頗有些不滿。基本上最便宜的礦泉水也需要15元人民幣,有關電影節的各類紀念品也是貴得離譜,盡管很喜歡,但不太舍得去買。隻是隨手可拿設計精美的電影節明信片,小小地滿足了一下。

有意思的是,在中國看慣了太多充滿朝氣的年輕記者,而在這裏發現很多中老年的電影記者。我在電影宮裏碰到了一位82歲的印度記者,滿頭銀發,但充滿熱情,他說自己參加過全世界各類電影節,甚至還參加過上海電影節,他對自己的年齡絲毫不覺得有任何不適,反而很熱烈地參與到我們對剛剛看完電影的討論當中,此等情景,讓人倍感親切。

回到公寓,已是晚上11點半,同居室友煮水泡咖啡、芝麻糊,大家興高采烈地吃著,很是熱鬧。窗外遠處,是彼此守望著島嶼,共同用水樣的柔情,連接著威尼斯充滿詩意的白天與黑夜。

2007年8月29日,參加威尼斯電影節的第一天,就這樣在忙碌卻歡快中度過,明天,又是充滿驚喜的新的一天。

“堵”了明星吃了意粉

進入這個城市的第三天,心裏突然就頗為得意地冒出了“占領了此地”的成就感,這種想法跳來的時候,把自己都逗樂了。其實,連正式逛街都還沒有過,連續幾天都過著三點一線的規矩生活——公寓、路上、麗多島的新聞中心,不過,能有“我的地盤要聽我的”自大心態,是因為地形熟了,認識的人多了,甚至今天還腐敗了一回,吃了一頓正宗的意大利粉。我驚喜地發現,自己和當地人一樣,坦然地享受起影節生活了。

終於抽出了時間,經過漫長的等待,購買到了威尼斯當地的電話卡。意大利人的確太懶了,他們休息時間太長,吃飯慢騰騰地,工作時間又太短,從來看不到著急的表情。商店下午三點才營業,此前大門禁閉,著急發揮不了任何作用,隻有耐心等待。我坐在馬路邊上,吃了一塊無比好吃的櫻桃冰淇淋,1.5歐元的價格令自己有大占便宜之感。偶爾散步,竟然遇到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希臘女神”,對著我的相機鏡頭把臉笑成一朵花。還看到一群孩子,為路邊的白色裸體雕塑塗上花花綠綠的色彩……買卡需要提供護照,終於擁有了在威尼斯的電話號碼,那10位阿拉伯數字,讓自己興奮地感到終於與世界連通了。長期使用移動電話的後遺症就是,一旦沒有手機,就會條件反射地陷入被人找不到的恐慌和焦慮當中,手機讓人有一種被需要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