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過去十餘年的記者生涯,在時尚與娛樂江湖行走,在威尼斯電影節上見證中國電影的榮耀時刻,這溫柔而深情的回望,是我職場上的致青春。
時尚江湖
把頭發電成爆炸式,與明星張曼玉同款;將十指隨心所欲地塗上不同顏色,要的就是一個快活;行走在北京、香港、上海等不同城市的時尚風暴中心,與最潮的設計師、模特混在一起;看不完的秀,一個接一個的派對在不同季節上演,各種漂亮衣服與摩登配飾,各種個性十足的生活方式,彼時的我像個小魔女一樣,在色彩明豔音樂蕩漾的美好空間穿梭……這充滿色彩的時光,在這一刻浮上腦際,那是最年輕時的自己的生活,各種青春無敵嘴角含笑,各種自信爆棚,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前麵的路都帶著光環在我麵前流動。
是的,時間像流水一樣滾滾向前,我承認歲月的確狠狠地砸在我的臉上與心間,我承認自己老了,開始懷念了,熱愛回憶了。是的,2000年大學畢業初入職場,一臉稚嫩滿腔熱血,不經意間就因記者這一我從學生時代就鍾愛的職業,而踏入時尚江湖。這一走,3年半,最青春最飛揚最酷最美好,都是寫在這段時間之前的形容詞。
從對時尚沒有概念開始,一個人拿著筆記本到當時深圳檔次最高的西武百貨,認識世界頂級品牌的英文與中文名字,了解背後的故事,親手觸摸那價格以“萬”為計的包包、大衣在高價之後的價值與意義,尋找品牌的曆史與背後的故事。從對深圳本地品牌一無所知開始,到召集當時最威武的行業精英舉辦沙龍,這是快速吸納飛速成長的時段,像海綿對水的饑渴。
那是深圳時尚美女記者最美的記憶,我與死黨Stella的友誼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再加上身在加拿大的時尚分子小妖,我們彼此見證了深圳時裝頗為輝煌的時段。這一年,是2001年。這一年,深圳品牌“鄧皓”與“天意”首征“中國國際時裝周”且雙雙高票當選“中國十佳設計師”,這一年;金光閃閃的“金頂獎”由吳海燕奪得,算得上是眾望所歸。這一年的那個冬天,我們每天泡在“華彬大廈”和“中國大飯店”,這兒是“中國國際時裝周”主秀場。我們見證了從美國進修歸來的梁子那場充滿禪意的秀,名模薑培琳王敏領銜,將梁子滿腦子的火花呈現在一場天人合一的“秀”裏,讓不少人看得顧不上喘氣。這場秀,讓梁子贏得“中國國際時裝周”全國十佳服裝設計師總排行、院校排行、商業排行3項第一,“天意”和梁子的名字從此在時尚圈內與市場上比以往都來得更為響亮。而以針織與梭織的混搭為主打的鄧皓,在那場耀眼的FASHION SHOW舞台上,戴著先生送的鑽石耳釘與項鏈,接受著數不盡的鮮花與祝福……我們白天看秀,晚上一家接一家地泡三裏屯的酒吧,參加各種名頭的時尚派對,呂燕、薑培琳、胡兵、王敏以及當時最火熱的設計師都是派對上的常客。之後的2003年,NAUTICA讚助設立了“朱欽騏·諾帝卡創意基金獎”,羅崢獲首屆創意基金獎,用資深時尚記者小妖的話來說,那是深圳時裝與國際時裝最初接軌的榮耀。此後,“中國國際時裝周”開始分別於每年3月、11月舉辦秋冬係列與春夏係列發布,全麵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時裝周”運行規則。在此之後,來自深圳軍團的服裝品牌,從這裏出發,一年比一年聲勢浩大地走在公眾的視線之內,一步接一步地走向世界,在紐約、巴黎、倫敦、米蘭,都可以看到打著深圳烙印的FASHION SHOW,他們對傳統並未拋棄,他們在創新之路上越走越遠。我見證過他們夢想起飛的時候,這是何其有幸何其美好的過往。
翻看著那個時期的照片,各種有趣的過往撲麵而來。我記得2002年,我在看完香港設計師張天愛的服裝秀之後,問她這是否是自己最為榮耀的一個成績單,她誠懇地說:“不是,我最大的成績永遠是我的女兒!”彼時,她的女兒正當花季,她談女兒的時候,臉上有作為一個母親的驕傲。我們都知道,張天愛是林青霞老公的前妻,她的女兒將林青霞叫後媽,但因為這個女兒,張天愛和林青霞成為閨蜜。我記得和當時的拍檔馬一木參加上海一個高端私人派對,兩個人拿著相機到處拍攝,回來後發現驚喜不少。我記得法國品牌LANVIN在這一年的時裝秀上大受關注,我采訪了時尚總監Alber Elbaz並與之合影,十年之後,發現該品牌越發受明星歡迎,包括張曼玉、姚晨都是其秀場的座上賓……而在香港時裝周上,我見過何國鉦、鄧達智、尹泰尉這些有才華的設計師,將腦子裏的各種冒泡的火花變成超乎想象的設計,其驚歎驚喜可想而知。而在晚上的時尚派對上,陳慧琳、李克勤等明星都會為設計師捧場。而在大連時裝節上,我更是見識了一個城市對一個時裝盛事的全民投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