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注目(17)(3 / 3)

看過幾米幾乎所有的作品,他去年在內地推出的《擁抱》,是我和女兒伊娃的最愛。但與幾米距離如此之近,這是我事先完全沒有想到的,各種心跳加速,真心第一次體驗到粉絲見偶像的心情。十年前就非常喜歡《我的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我幾乎給最好的朋友每年的生日祝福,都會寫上這句話,當天忘記帶幾米的書,長龍般的等待簽名隊伍中,問了好幾個人,竟然真的有人願意賣書給我。拿了好幾本幾米的書的一位女孩子,隨手拿出來一本給我,結果就是我最愛的那本書《我的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花80元港幣拿到手,激動無法言說,這是何其美妙的相遇啊,感恩!

1500人的邵逸夫堂,座無虛席,此場景讓港中大校長都驚歎了。低調的幾米,與港中大的這次約會,遲到了十年。但他不會讓人失望,謙虛害羞的樣子,溫暖的聲調,講述他如何變成幾米。中間他一邊朗誦作品,大銀幕配合那些或明亮或憂傷或溫暖的畫麵。第一次在一個講座中掉眼淚,別人看到了他的天分與名氣,看不到他對抗癌症的恐懼與絕望,畫畫讓他拯救了自己,度過了數不盡的孤獨,挺過了化療之後第一個5年,並把生命的可能提高了50%。那些感動和陪伴了許多人的作品,其實是他對自己在說話,他沒想過任何讀者,他書寫的對象就是幾米。經曆了最痛苦的時期,卻成就了名家幾米,這到底是不是上天的玩笑呢?不管怎樣,感謝幾米,還有那些畫的陪伴!

【幾米百度百科】

幾米,本名廖福彬,中國台灣著名繪本作家,其筆名來自其英文名Jimmy,畢業於台灣地區中國文化大學美術係。1998年首度發表了《森林裏的秘密》和《微笑的魚》,之後陸續完成《向左走,向右走》《月亮忘記了》《地下鐵》等多部知名作品,展現出驚人的創作力和多變的敘事風格,在出版市場興起一股繪本創作風潮,並延伸到了電影、舞台劇與動畫等不同藝術文化領域。學界和媒體多次以“幾米現象”為主題分析評論。幾米在2003年入選Studio Voice雜誌亞洲最有創意的五十五人之一;2007年入選Discovery《台灣人物誌II》六大代表人物。幾米的作品風格溫柔清新,深邃而內斂,文字與圖像詩意的組合打動了廣大讀者的心。除了作品全球銷售超過一千萬本外,幾米近期開始與歐美出版社合作。與英國作家Joyce Dunbar合作的第一本英文童書The Monster Who Ate Darkness,於2008年10月由英國出版社Walker Books全球發行。另與美國作家Jerry Spinelli合作的童書I Can Be Anything!也在2010年3月於全美發行。至今創作熱力不減的幾米,於2013年10月剛剛出版他的最新繪本作品《真的假的啊?》和《吹泡泡》。

行走與漂泊,在寫作上滋養了黎紫書。

黎紫書:行走與漂泊

70後作家,馬來西亞女性書寫第一人,馬華文學奧斯卡花蹤文學獎設立以來獲獎最多的作家……這些具有標簽性的話語,放在黎紫書的麵前,並不會讓她覺得驕傲。她自言是一個孤僻的人,喜歡獨處,喜歡到處行走,喜歡在路上,喜歡漂泊的感覺,所以,寫作對她而言,是表達,是療傷,是救贖。

她經曆過動蕩的童年,父親這個角色在她的生命中始終缺席,直到對方老去,她與他身體離得很近,心卻很遠。她說自己的內心始終有巨大的空洞、無奈、掙紮、恐懼以及堅強,在她身上同期生長,讓她成為一個像男人一樣獨立的女人。

讀書成績不錯,考上大學卻撒謊落榜,她稱不喜歡上學。高中畢業就開始工作,記者這個職業滿足了她不安分的性情,做記者做到當地最好,被稱為“得獎天後”,但因為可以預知的未來,她毅然辭職。給了自己半年的時間思考未來。於是,她與寫作彼此選擇了對方。

寫作讓她可以到處遊走,北京、倫敦、柏林……她可以一時興起,在一個城市獨自生活兩年,一個人,走路,看書,寫字。“我是一個在一個地方待太久沒有移動的話,就會產生非常大的存在焦慮的人。”所以,她選擇了漂泊與行走,她說這是自己最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