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管怎樣,經過一個多春秋艱苦卓絕的努力之後,他的第一部作品《克倫威爾》終於大功告成。
全家人都以難以忍耐的好奇心等待著這個寫作著了魔的孩子和悲劇的到來。巴爾紮克生平第一次感覺到了自己稍微被家庭看重了一點點。
激動不已的巴爾紮克飽含深情地讀著自己的劇本。當他讀了三個小時之後,他的家人、親戚早已疲乏得昏昏欲睡,他們無法對這部作品作出評判,於是,決定交給一位文學史教授去審定。
教授認真閱讀之後,竟然說這是一部失敗之作!這樣的評價,對於巴爾紮克來說,應該是致命的打擊,他深深地傷害了巴爾紮克,但是巴爾紮克依然沒有放棄。後來,家裏就給了巴爾紮克兩年的時間,兩年之後,他就再也得不到家庭的供給了。他必須考慮到自己一個人的生存了。他不得不去自己掙錢養活自己,他比以前更發瘋似的去寫作了。在貧民窟的小破房子裏,他勤儉節約,忍饑挨餓地寫作,甚至有的時候,他就必須在饑寒交迫中寫作,再寫作……直到疲累不堪。
有一天夜裏,一個很不幸的小偷暈了頭,他竟然爬進巴爾紮克的房間。他在巴爾紮克的書桌裏亂摸。巴爾紮克被響聲驚醒了,他悄悄爬起來,點亮了燈,十分平靜地笑著說:“親愛的,別找了,我白天在書桌裏都不能找到錢,現在天黑了,你更別想找到了。”
(三)遭受三次破產的重創
在巴爾紮克將要瀕於絕境,極端無望、窮途末路的時候,小偷也趕來湊熱鬧了,而他的處境也隻有奇跡才能挽救他。這時候,的確有奇跡出現了。有一個衣裝筆挺的年輕人,走進了他的小破屋,站在了他的麵前。他們達成了共識,為巴爾紮克出版作品。這樣一來,一份合同就很快定了下來。
為了生存,巴爾紮克在寫作上就更瘋狂了。他像一個鍾表一樣,日夜不停地運轉,再運轉。他更像一個奴隸和苦役犯每天要寫出20頁、30頁甚至40頁。他的寫作就像一個被追捕的逃犯,拚命奔逃、氣喘籲籲,直到心肺欲裂。
最後,他終於走火入魔,甚至一點也不喜歡他的母親也開始感到可怕。他精力旺盛,像一台機器隻要插上電,就開足了馬力。他的那種異乎常人的寫作把他的同行們全都驚呆了。在寫作上,他就是在進行著長年累月的苦役,他以無比瘋狂的舉動進行著。在整個文學界中,再也沒有一個人能像巴爾紮克那樣神速地寫作了。他在22歲的時候,就一氣之下寫成了約16到20卷小說。不久,他又寫成了《比拉克的嗣女》、《約翰·路易或拾到的姑娘》、《韃靼人或充軍歸來》、《克洛蒂爾德·德·呂西釀或漂亮的猶太人》、《百歲老人或兩個白令赫爾人》、《阿爾丹的本堂神甫》、《密歇爾與克利斯底納及其後話》、《長子繼承權》、《公正的耶穌會教士史》、《黑人》等十多卷小說。
後來,巴爾紮克在這種瘋狂的勞作之中,逐漸產生一種不祥的預感:他那超乎尋常的奮鬥、過人的精力、百折不撓的意誌應該使他名揚天下才對,也隻有這個動力才能驅使他不斷地前進,去經受那悲慘的奴役,否則……
在學校裏,巴爾紮克像一個備受輕視的奴隸,在家裏,像仆人一樣,在寫作上依然是一個奴隸。他的青春幾乎都花費在了寫作上。他想,這些付出能使自己以後不用為被迫寫作而擔心,也不為以後金錢的煩擾而憂心。
1824年冬末的一天,巴爾紮克與出版商卡耐爾合作出版所有古典作家的全集。慢慢地,他感覺兩個人合作不好。於是,他自己就單幹了起來,經過一年多的拚命掙紮,他還是沒有收獲。雖然他很想賺一筆大錢,但命運總是那麼不濟,他沒有獲得財富,反而欠下了像天文數字般的巨債。
任何人遇到這種失敗都是沉重的打擊,可是生在苦難之中的巴爾紮克都已經習慣了!苦難對於他來說是再正常不過了,如果有一天讓他遠離苦難,他肯定會受不了的。當他的一部戲劇遭到大眾非難時,他不僅沒被打垮,更激起了他的寫作欲望,讓那種更高的目標來彌補自己。他在苦難之中,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著。後來他明白了一個道理:隻有自己寫書、自己選書、自己印刷、自己出版,才能把一個人的能力全都發揮出來。他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後,就把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投入了進去,又在自己經商的事業上開始了新的航程。他意氣風發,雷厲風行,一氣之下就買下了整個印刷廠。然而,不知道是他的認識錯誤,還是他的舉動不對,他又一步步陷入了泥潭。辦印刷廠使他遭到了更加慘重的失敗,他幾乎快要崩潰了,在還沒有到兩年的時間裏,他已經失去了一切。巴爾紮克幾乎陷入絕望的境地,他曾在自己的小說《凱撒·畢駱都》中寫出了他在焦頭爛額之中敗下陣來時,受到的種種屈辱場麵。
巴爾紮克簡直就像一個神人,他能在短短的時間裏,在心力交瘁、內外交困的惡劣處境中,重新振作起來。他的抗挫能力和恢複能力是極其強的,沒有人能達到他的這種毅力和堅強。他計劃經營鉛字鑄造廠,於是,他又想盡了一切辦法大肆舉債。辦鉛字鑄造廠究竟帶給他的是什麼命運呢?等待他的是機遇還是挑戰呢?幸好這一次,他得到了有生以來的第一位戀人德·伯爾尼夫人,伯爾尼夫人不僅在心靈上安慰他,還在經濟上鼓勵他、幫助他。從而使他的事業在更加宏大的規模上開始了。然而,隨著合夥人的退出、債主們的逼近,很快巴爾紮克又走投無路了。
巴爾紮克三次破產,十年艱辛,他從一個一無所有的年輕人,變成了一個飽經風霜、負債累累的窮佬。他的債務數量很是龐大,簡直就是天文數字。
(四)巴爾紮克背後的女人
正當巴爾紮克備受冷遇,痛苦絕望的時刻,他結識了貝爾尼夫人。貝爾尼夫人比他大22歲,但是這位夫人具有完美的嬌柔感,高雅的談吐,沁人肺腑的同情心,以及慈祥的母愛。這正是巴爾紮克所要求的形象,也是他人生中的理想目標。貝爾尼夫人如同一塊磁石一樣深深地吸引著巴爾紮克,她使巴爾紮克感受到從小沒有領略過的母愛般的溫情。她做了巴爾紮克的母親、朋友、家屬、伴侶和顧問。
巴爾紮克承認,是她使自己成為作家,她樹立了巴爾紮克的自信心,給他勇氣、自由、外在和內在的安全感,也給了他一個男人第一次愛情的滿足。此後,貝爾尼夫人又幫助巴爾紮克搞實業,當實業失敗之後,貝爾尼夫人又給予他心理上的安慰,讓他隱姓埋名,繼續創作,也就是在這位夫人的鼓勵之下,巴爾紮克才寫出了“拿破侖用劍沒能完成的事業,我要用筆來完成!”的壯誌豪言。
當《朱安黨人》遭到批評時,貝爾尼夫人又及時給了他鼓勵“幹下去,親愛的,群眾從四麵八方看著你,但並不高叫著讚美你”。受到啟示的巴爾紮克恢複信心,他勇氣十足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多年之後,巴爾紮克還深情地說:“她造就了一位作家。”“沒有她我肯定會死。是她常常看出我一連數天沒有飯吃,遂以天使般的善良提供了一切。她鼓勵了一個人的自豪感,使之免於任何低級趣味”。
後來當他困苦交加、生活亂成一團的時候,他很希望能有一個像母親一樣的妻子陪伴著他,為他解決生活的難題,也能像母親那樣寬容、理解、體貼和照顧他。於是,他就跟自己的妹妹和其他朋友寫信:“趕快給我介紹一個富孀。我需要一個母親加妻子的人來替我遮擋塵世的風雨。”
為了能與韓斯卡夫人結婚,巴爾紮克耗盡了心血,當他的生命即將要遠離塵世的時候,他仍然希望能把韓斯卡夫人娶到手。就在巴爾紮克死前的頭一年裏,韓斯卡夫人的丈夫離世了,女兒也出嫁了,她再也沒有了什麼牽掛和留戀,於是就嫁給了名聲大振的巴爾紮克。當巴爾紮克把心愛的夫人娶到手,他就很興奮地說:“您知道我既不曾有過幸福的青年時期,也不曾有過繁花盛開的春天,但是我將會有最燦爛的夏季,最溫暖的秋天。”
可是,當他風塵仆仆地將俄國的德·韓斯卡夫人娶回家的時候,他的生命就要終結了,他帶著許多還沒有完成的夢想,永遠地離開了她,也永遠地離開了讓他受盡折磨、苦難重重的人世。經商的失敗,情場的失意,高額的債務……一切都不再驚擾他了。
(五)亦莊亦諧的“怪人”
1828年,巴爾紮克是一個被人雇傭的文化乞丐,他破了產,債台高築。兩三年之後,他成了歐洲最有名望的作家。一夜之間,他從一個落魄的文化乞丐變成了眾人仰慕的作家。他的創作的野心在這個時候也迸發了出來,他那源源不斷的作品如洪水一般湧現,讓巴黎震驚,讓法蘭西矚目,讓整個世界為之激動。
他的創作可以說是嘔心瀝血的,他體格強健,自以為能活1歲。他胃口奇佳,吃起東西來如狼吞虎咽。他的出版商韋爾岱記下的一份菜單是非常有名的:“1隻牡蠣,12塊豬排,1隻乳鴨,12隻梨,還有別的東西!充沛的精力使他能夠每天寫作16小時以上。”他在一封信中曾寫道:“我隻睡5小時;從午夜到中午,我埋頭於創作;從中午到4點,我修改校樣。”他這樣寫道:“工作,總是工作!燈火下的夜晚緊接著燈火下的夜晚,思索的白天緊接著思索的白天;從寫作到構思,從構思到寫作!比起我的所需,我的錢袋何等羞澀;與我的創作相比,欠款又是何等龐大。”流傳下來的巴爾紮克的寫生,大部分不是肖像而是漫畫。
巴黎總是把巴爾紮克看成一個怪物,巴爾紮克確實也表現得非常古怪。有一次,他不知從哪裏弄來了一根很粗的手杖,他說在這個手杖裏麵藏著一個畫像,這個畫像是一個貴族情婦的,而且還是一個裸體。當別人聽到這樣的話時,整個巴黎乃至整個歐洲都轟動了起來,人們想去看看他的手杖究竟有什麼特殊。當他步入意大利劇院時,手裏就拿著這根傳言藏著貴族情婦裸體的畫像,所有的觀眾都注目著他,凝視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