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與苦難同行的巴爾紮克(3 / 3)

巴爾紮克之所以讓人看起來感到奇怪,隻是因為那個真正的巴爾紮克是隱而不見的,他隻要一離開屋子、書桌和工作,他就立刻越出軌道了。就連他在熱戀的時候,他留給戀人的,也隻能是每天一小時。

他給人的第一個印象往往是一塌糊塗的,那些崇拜他的貴婦人就崇拜他“這個粗野的、腦滿腸肥、蓬頭垢麵、一身香水氣味的平民,難道竟會是巴爾紮克嗎?我們秘密情感的吟唱者,我們權力的發言人?”。

可是,當巴爾紮克張口時,他立刻就從一個可憐巴巴的形象變成一個滔滔不絕的健談者了。他一麵吹牛、嘲弄、哂笑,一麵陶醉於自己熱情洋溢的談話。他的金色的火花從他深黑色的眼睛裏迸射出來。

當他大笑的時候,由於受到聲波的衝擊,甚至牆上的圖畫都要發抖;當他說話的時候,聲如洪鍾,語言如同一瀉而下的瀑布奔湧而出;當他旅行的時候,他每隔30秒就給車夫一筆小費,讓車夫趕著馬快速前進;當他工作的時候,不分白日黑夜,他焚膏繼晷,夜以繼日地寫作,甚至他一天二十四個小時都坐在那裏寫,一天就用鈍了一打筆尖。於是,《人間喜劇》在他的筆下漸漸成形……

(五)後世評價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他的一生,我們就會知道,其實,他的生活並沒有《人間喜劇》那麼精彩。巴爾紮克的生活始終都是一團糟,像是瘋草一樣,沒有秩序,沒有條理。他雖然是一個男人,做事卻沒有一點的理性,隻憑借著自己的那份熱情、衝動和心血來潮做事。他在創作上具有驚人的創造天賦和充沛的活力,這無論如何來說都是不能矢口否認的,而他在生活上是不懂節製和節儉,沒有條理,不會理財,不會生活的,他簡直就是一個白癡和傻子。他穿著豪華的衣服,租著高貴的馬車去秘密約見情人德·韓斯卡夫人,他把所有的錢都花在了情人的身上,甚至回去的時候都要再向情人伸手請求借給一點回去的路費……

在他的葬禮上,偉大的維克多·雨果說:“眾人的目光現在不是仰望統治者的麵孔,而是仰望思想家的麵孔。”雨果的悼詞是所有人獻給這位大英雄的心聲。

巴爾紮克是一個天才,他創作了大量的作品,無論是在創作的速度上,還是在創作的數量上,幾乎是沒有一個人能超越他。對於他來說,世界的黑夜也就是他的白日,平常人的白日也就是他的黑夜。他過著晝伏夜出的生活,他在這樣的日子裏創作出了世界的精品。他是文學史上的鬥士和暴君,也是文學史上的瘋子作家。他把自己的幾個夥伴都給嚇怕了,他是文學上的拿破侖,用自己的創作征服了人們的精神世界。早年的巴爾紮克懷著對榮譽與金錢的渴望,寫了許多讓他一生都臉紅的東西:《論長子長女的權利》、《結婚生理學》、《係領結之術》……我們幾乎搞不清還有什麼東西他沒寫過。

巴爾紮克創造了一個完美的精神世界,他征服的精神領域比拿破侖的物質疆土都要遼闊得多。他一生坎坷,苦難重重,他曾用一句話概括自己:“一生的勞動都在痛苦和貧困中度過。經常不為人理解。”三次失敗的重創是令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再活下去的,可是他憑借這頑強的毅力挺了過來,正如他的名言“苦難是人生的老師”、“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所以他是一個天才,一個偉大的英雄,一個勇猛的鬥士。戈蒂耶是第一個站出來熱情地讚揚巴爾紮克的天才。此後喬治·桑、波德萊爾、福樓拜、左拉對他也讚譽有加。

雨果甚至在巴爾紮克的葬禮上說:“在最偉大的人物中間,巴爾紮克屬於頭等的一個,在最優秀的人物中間,巴爾紮克是出類拔萃的一個。他的才智是驚人的,不同凡響的,成就不是眼下說得盡的……”

《人間喜劇》,藝術浩瀚的星空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淚灌溉的。(巴爾紮克)

《人間喜劇》中的大多數作品都已成了傳世名著。由於作品數量龐大無比,他的一些名篇可能不太為人關注。他的《路易·朗貝爾》一書,是他早年生活的一部自傳體小說,與歌德的《浮士德》類似,巴爾紮克僅用了六個星期就完成了,而歌德卻用了60年的時間來完成。《高老頭》的寫作,也隻用了不到40天的時間。《無神論者做彌撒》是他用了一個夜晚的時間寫成的。

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他知道自己已經無法完成規模宏大的《人間喜劇》。他去世的時,大約有50部作品還在構思之中,隻呈現出計劃和草案。手頭上未能完成的作品也達到大約四、五十部之多。

當文壇上在爭勇鬥狠、相互攻訐、指桑罵槐、冷嘲熱諷時,巴爾紮克對向他潑來的汙泥濁水,要麼置之不理;要麼以他特有的方式作出讓世人震驚的回答。他的長篇名著《幻滅》,就是對這種攻擊的一個回答。這部著作揭示了文壇種種黑幕,鞭辟入裏地刻畫出所謂文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至今為止,在描寫文壇內幕的著作中,還沒有一部能超過《幻滅》。

巴爾紮克一生苦難異常,他的精力卻十分驚人。他搞過房地產,結果把規模弄得異乎尋常地大;他出版報紙,在狂熱之際曾獨自一人連續多次包攬了報紙的全部版麵;他搞過古董收藏;他還狂熱地要去開采撒丁銀礦;他用驚人的花費配置了自己豪華的居所、馬車、服飾。

他目光敏銳、頭腦清晰、判斷準確,他從事過的每一項事業都是充滿希望的大事業。出版、印刷、撒丁銀礦,所有這些事情都證明了他判斷的準確性。隻是由於他的個性,才導致了這些事業的失敗。而當他投入到文學創作中來的時候,他那無窮無盡的能量如火熱的岩漿一般噴湧而出。他曾在給女友朱爾瑪·卡羅的信中,把他的寫作比喻成一場戰鬥:“一切都騷動起來,思想像大軍的營隊一樣在戰場上開始行動,血戰出現了。回憶迅跑而至……邏輯的炮兵和輜重隊、彈藥筒滾滾而來,妙語成散兵線紛紛到達;一個個麵孔凸現出來,白紙寫滿了黑字。”他在寫作時總是這樣,文思噴湧而出,有不可遏製之勢。

在經過十幾年充滿激情的奮鬥生活之後,他終於發現了成為一個小說家的最大秘密。“他既意識到自己的實力,他的靈魂就被一個更高目標的火焰所點燃。於是他冒著失去讀者的危險,相當勇敢地、愈來愈甚地偏離這些人的趣味。他想找到究竟是什麼才是他才能的止境,而它的範圍之廣,就連他本人在奮筆疾書的時候也無法停止對自己的驚愕”。他完全意識到了自己的力量,他的筆下出現的已是一些非同尋常的人物了,已不再是普通的小市民、浪蕩公子和沙龍裏的貴夫人。他開始處理有關人類的決定性問題。社會的、哲學的、宗教的、藝術的,所有這一切全都納入了他的視野之中,現實生活的一切都是他創作的素材,無論多麼高深莫測的領域都可以成為他筆下源源不絕的材料。

《路易·朗貝爾》為了解決人生的最高問題,哲學家最後淪於瘋狂。它比舉世聞名的德國哲學家尼采早了一百多年。這部書是巴爾紮克33歲時完成的。《無名的傑作》是描寫一位畫家的命運,在追求完美的幻想衝動中,竟超出了完美之外。《岡巴拉》是一部音樂小說,描寫走向極致的音樂家把他的音樂創作提升到了越來越高的程度,以至於步出了藝術界限之外,創作出了隻有他一個人才能聽懂的和聲。在《絕對之追求》裏,化學家克拉埃在基本元素的追求中毀滅了自己。他們都在追求“絕對”,由於雄心過大而毀滅了自己。

他在《鄉下醫生》和《西拉飛達》裏安排了道德和宗教上的天才。在別的作品裏,巴爾紮克是一位社會批評家,但在《鄉下醫生》這部書裏,他勾勒出一份計劃,以求得社會問題的解決。他要表明,一個創造性的天才能夠創作出怎樣不朽的傑作,他不但可以用聲音、顏色、思想來創造,也可以用人類社會這個脆弱的材料。他的哲學小說隻不過顯示出他的頭腦的驚人發達、難以相信的淵博知識,以及他的多才多藝和他思維的無所不包的廣闊領域。他已從自己親身體驗中領悟到創作需要的是正確的觀察,是集中、是加強,是汲取最大量的生活內容,揭示感情,暴露最強者身上的弱點,把內在潛伏著的力量發掘到表麵上來。

《人間喜劇》展示了19世紀上半葉法國社會生活,是人類文學史上罕見的文學豐碑,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巴爾紮克清楚地意識到盡管他在有生之年不可能完成如此宏大、超凡的文學大廈的建造工作,但不容置疑的是:他以後的每一部小說都將構成這一整體性建築物的一部分。《人間喜劇》以上百部小說構成一個完整的體係,大約30餘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以音容笑貌、各不相同的性格誌趣活躍在《人間喜劇》的舞台上。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鮮明的特征,沒有雷同,沒有矯揉造作。他們就像雕刻家雕塑出的藝術傑作,沒有一點多餘的東西,該有的東西則一點兒也不會少。

巴爾紮克為這個世界貢獻出了《人間喜劇》這一壯麗無比的文學大廈。打開巴爾紮克寫出的那些書籍,你將會由衷地感到,巴爾紮克是你人生的導師,《人間喜劇》則是智慧的寶庫。他的代表作《人間喜劇》揭露了人性中的種種醜陋,他的獨具個性的幻想與寫作,為世界文學史建立了一座豐碑。莫裏亞克就指出:“《人間喜劇》是神書,是巴爾紮克人物之林的條條大道。”

恩格斯說,通過《人間喜劇》,巴爾紮克“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曆史”。他的作品“是對上流社會必然崩潰的一曲無盡的挽歌”,“他看到了他心愛的貴族們滅亡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