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要經得起失敗的考驗。
就算自己學習基礎較差,接連幾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也不應自卑。應趕快找原因,改變方法,調整期望值。
自信才是前進的最大依靠
自信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強大動力。在學習上,我們如能樹立起強烈的自信心,那麼,我們的學習便成功了一半。
莎士比亞曾說過: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敗的原因。如果你對自己十分自信,那麼你的學識、才華便會突飛猛進,反之,如果你自卑,認為自己幹什麼事情都不行,那麼就會扼殺你嚐試的勇氣,你終將一事無成。
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上,自信心對我們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自信心是我們成功的基石。有了它,我們便可以築起我們的成功之路,堅定不移地、不畏困難艱險地向著美好的未來進軍。所以,隻要我們樹立起強烈的自信心,我們的學習便已經成功了一半。
2002年高考遼寧省理科狀元劉隆在接受采訪時說:“在高一下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我的物理隻考了82分,而同班的同學,90多分的甚至滿分的,比比皆是,在理科生中,再沒有比物理不好更令人沮喪的事了,記得當時,一連幾天我都垂頭喪氣。後來物理老師找我談話,我至今都清晰地記得當時他鼓勵我、幫我重新樹立起自信心的情景,也正是這種信心,使我重新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當中,高二下學期,我在全市的物理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自信是取得成功所必備的心理素質。對於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來說,他們中間永遠不存在畏首畏尾、膽怯懦弱、缺乏自信的人。
美籍物理學家錢致榕,曾談起他中學時代的一段經曆。他說那時很多學生考試作弊,不求上進。一位責任心很強的老師,就從300個學生中挑選60個人組成了“榮譽班”,錢致榕也在其中。他們被告知,是因為他們有發展前途才被挑選上來的。對此這些學生十分高興,對前途充滿了信心,踏實認真地學習,後來,大部分人都取得了重要成就。直到許多年以後,錢教授遇到那位教師時,才知道這60位學生是隨意抽簽決定的!
由此可以看出,當有的同學被告知“很有發展前途”時,他們就產生了強烈的自信心,因而自尊、自愛、自強而最終成才。所以,自信就是一顆小小的種子,隻要發現它,總會結出果實的。
當然,也不能過於自信。和缺乏自信一樣,盲目自信也會導致失敗,許多學生就是這樣。過於自信的人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認錯,不知道什麼時候需要自我完善。結果,他們便不能迅速獲得應有的提高。
那麼,怎樣培養自己自信的習慣呢?
1.培養特殊才能。
特殊的才能可以增強自信。可以根據我們的興趣和愛好來培養一些特長,讓自己通過發揮特長樹立起信心。比如有些學生雖然缺乏自信,但是卻能寫一手好字,就可以學習書法、鋼筆字或毛筆字,隻要有興趣去學,肯定會做得很好。從而讓自己明白原來自己也是有能力的,從而培養起自信心。當然,也可以通過展示特長,讓其他人來認可我們的能力,這樣更能增加信心。
我們應該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雖然自己在某些方麵不如別人,但是完全可能在其他方麵超過別人。這時,還可以運用積極的自我暗示法進行自我激勵,如“我一定能行的”“我書法能學好,其他的肯定也能學好”“我真是一個寫作文高手呀”。這些積極的自我暗示可以讓自己對某件特定的事的良好感覺擴散到其他事情上,從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覺。
2.隨時鞏固自信。
鞏固信心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當自己不斷成功而樹立起信心時,千萬不能以為大功告成,而是更要不斷鞏固這種自信心。隻有在不斷的鞏固中,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才能真正樹立起自信。
由此可見,隨時鞏固自信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第一,不要看不起自己,以免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第二,不要過分看中讚揚,以免產生驕傲情緒。隻有隨時隨地、恰當地鼓勵自己,才能不斷增加自信。
遇到挫折和失敗時,應該及時找出失敗的原因,鼓勵自己再次嚐試,讓自己的自信心在不斷的嚐試中受到保護。比如因為不會刷碗而打破了碗,千萬不要指責自己,而是應該請教父母和老師,爭取以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我們應從現在開始停止指責自己。指責隻能使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因此當你遭遇失敗時,一定不要指責自己,而是應該冷靜下來,思考失敗的原因,並尋找解決的辦法。
光榮在於屢仆屢起——善待挫折
學習之路不會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每一次挫折對我來說都是一次磨煉、考驗自己的機會。隻要我們敢於麵對,它將會引領你走上成功之路。
我們每個人在學習的征途中或許領略成功的喜悅,或許遭遇失敗的痛苦,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在我們學生中,有的因為學習上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而變得越來越脆弱,甚至自暴自棄。例如,有的學生學習成績暫時在班上處於落後地位,就覺得自己很笨,失去學習的動力;有的學生考試考不好,或參加什麼比賽沒有獲獎,就幾天不高興;有的學生因沒能當上班幹部或沒能評上“三好學生”,就把自己當成失敗者。
有格言說:“平靜的湖麵,練不出精悍的水兵,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這是挫折成才的真諦。好樣的青少年,應當從小就培養和鍛煉自己麵對挫折的能力,主動地、勇敢地向學習中的挫折挑戰,經受挫折的磨煉,在挫折磨煉中成長。
著名作家高爾基小時候酷愛讀書,他3歲喪父,在非常貧窮而又惡劣的環境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他媽媽說:“我們是窮人,我們的每一戈比都是來之不易的。”他在一家裁縫店裏當學徒時,沒錢買書,他就千方百計地向人借書。有一天,他把一個迷路的小女孩送回家,謝絕了小女孩母親的報酬,隻希望能借一本書。自己的願望實現後,他趁著主人出去做禮拜的空隙,就在蠟燭下讀書。主人回來後,發現蠟燭短了,就不斷地盤問和責罵他。但是,高爾基對知識渴求的願望太強了,就在半夜裏起床在長明燈下看書,可是,又被吝嗇的主人發現了,遭到主人殘暴的毆打。但是,任何人都阻止不了高爾基讀書的熱望。他在主人家不能讀書,就躲到鄰居家去讀書,但是,凶惡的女主人發現後,又把他揪了回來。高爾基想盡辦法,又花錢租書看,雖然被主人偵察到了,但是,他還是偷偷地一直堅持讀書,後來,終於成為一位偉大的作家。
黃曉慶同學在考取北大後,不無感慨地回憶了自己的一段難忘經曆:“我從小在郊區外婆家長大,5歲時才進幼兒園。那時,我拚圖不會拚,歌也不會唱,甚至連三加二等於幾都不知道。
“在別人的眼中,我是一個愚笨的小孩子。我還清楚地記得,一次老師讓全班孩子數數,我憋紅了臉也數不到40,結果被老師罰站了很長時間。
“我幼小的心第一次感覺到恥辱的含義。晚上回家,我哭著要爸爸教我數數。我不相信我是比別人笨的小孩。為了能成為別人眼中的‘聰明’孩子,我努力地去學我不會的東西,不但要學,還要學得比別人都好,無論是做遊戲,還是算算術。漸漸地我成為老師表揚得最多的孩子,小學的入學考試中,我拿了個‘雙百’,父母第一次為他們的醜小鴨感到驕傲。
“而當年,老師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眼前這個‘笨’孩子,竟然在14年後的高考中數學拿了個‘大滿貫’150分!我想,幼年的我在心中種的這顆不服輸的種子,對我以後的學習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的確,有時候挫折和失敗,並非是汙點而是財富,隻要我們勇敢地去麵對它。有人說過,有時候,一樣東西看上去好像是絆腳石,但是,你要是可以站上去,它就會變成墊腳石,成就你的高度。挫折不是終結,而是新的開始,我們隻有在不斷的挫折當中,才能更清醒、更理智地認識和分析自己。
考試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通向高等學府的路是漫長的,不能隻憑一時的狂熱。隻有那些具備堅強意誌的人,才能在挫折中始終保持旺盛的鬥誌,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學習上的挫折雖然給我們帶來了苦惱,但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壞事,因為挫折也是一種鍛煉。那麼,當我們在學習中遇到挫折後該怎麼去麵對呢?我們可以這樣去嚐試:
首先,調整一下自己的學習目標,想一想是不是原來定的學習目標太高,自身又無力達到。如果是這樣的話,可以把學習目標降低一些,或者重定一個小而具體的目標,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這樣就可以避免遇到挫折,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