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磨練篇(一)(3 / 3)

教孩子自我規劃。在Et常生活和學習中,改變父母替孩子“定目標”,什麼事都由大人提出要求的做法:引導孩子通過獨立思考和探索,發現、篩選和確立適合自己的年齡、興趣和性格的種種目標。

教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改變孩子的大事小事都由大人過問、照顧的做法:引導和鼓勵孩子按照自己定的規劃來管理自己的思維、言行、作息、整潔、物品等等。

教孩子自我思考判斷。改變什麼事都由大人來替孩子出主意、想辦法的做法,遇到問題要讓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分析有幾種解決方法。判斷哪種方法是最合適的,經過自己的優選去做。這樣孩子就會逐漸學會思考。

讓孩子自我訓練。改變強求孩子接受訓練的做法,引導孩子自己發現和確立訓練的項目。例如,自己訓練自己的注意力、膽量、毅力,克服困難的勇氣,不怕挫折的韌性等等。

讓孩子自我改進。改變批評多、肯定少,總是斥責孩子,施之以棍棒的做法;引導孩子自我改進,不僅經常發現和認識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不斷改進,還要把自己最新的成績和進步作為起點,不斷去超越自我。從以上各方麵實施訓練,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必能把孩子培養成善於自我控製的人。

90、幫助陌生人的智慧

兒童對陌生人的幫助普遍缺少智慧。輕信陌生人的話是缺乏智慧的表現,不能真正有效地向陌生人提供幫助也是缺乏智慧的表現。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一些本領,讓他們在保護自己的同時,學會如何去為他人提供有

效的幫助。下麵的建議也許會對您有所幫助。

當陌生人向孩子尋求幫助時,首先讓孩子了解自己是否有幫助別人解決困難的能力。應該明確告訴16歲以下的孩子,你自己還是未成年人,幫助別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教會兒童認識自己:哪些事情我可以幫助別人,哪些事情是我辦不到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換一種方式幫助別人的。

陌生人問路:如果你知道可以告訴他,但千萬不要為他帶路。

陌生人打聽事:可以告訴他大家都知道的事,如郵局幾點上班、附近商店賣不賣儀器;千萬不要說出個人和家庭信息,也不能告訴他親戚朋友的個人和家庭信息。

陌生人向你借東西:可以借給他隨身帶的、不貴重的小物品,如筆、紙張等:不可借給他錢和貴重物品,更不可帶他到家裏去。

陌生人說: “你媽生病了,我帶你去醫院。”不要相信也不要慌張,想辦法通知最親近的成年人,一方麵證實消息,一方麵尋求幫助。絕不要跟他走。

通過類似的具體情形的演練,孩子就會增長幫助陌生人的智慧,既能夠給人提供幫助,也能保護好自己。幫助別人也是需要智慧的!隻有孩子學會了幫助他人的本領,父母們才會由衷地高興,而且才會真正地放心!

我們要給自己的熱心找一個不可分離的伴侶,這個伴侶就是嚴格的觀察。

——巴斯德

91、做人的美德

良好的家教對孩子做人的美德的形成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為了孩子,也為了全家人的幸福,家庭成員應當共同努力,創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對孩子品德、性格、情感的形成施加積極影響。父母要認識到,積極、熱情、善良、寬容等品格,不是單靠說教就能達到的,也不是逼迫孩子讀幾本書就能奏效的,而是靠父母言傳身教培養出來的。

分享是一種重要的美德,可使孩子和他人友好相處,不懂分享的孩子很難找到合適的夥伴。父母應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分享的榜樣,並創造機會讓孩子嚐試一下,同時對孩子的行為給予積極的引導。比如,當孩子和小朋友為了某件玩具發生爭吵時,你可以啟發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兩人輪流玩或大家一起玩。

遵守規則也是做人的美德之~,教育孩子從小遵守社會的規則。就是在家庭內遊戲時,也要跟孩子講清楚遊戲的規則,以及大家為什麼要遵守;執行時盡量嚴格,不能隨意遷就孩子的喜樂。如果孩子僅僅是為了取勝而破壞規則,你可以停止遊戲,避免滋長他的自我優越感。一旦孩子養成了遵守遊戲規則的好習慣,他在與家庭外的成員交往時,也就容易運用普遍的行為準則來約束自己。將來必將是一個模範的公民。

具有美德的人謙和理智,能以友善的姿態對待他人。所以。父母要教孩子如何對他人傳遞善意。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動作表示出攻擊性,比如叫喊、皺眉和緊握拳頭等:而有些動作,比如微笑、讚賞、擁抱等,則表示出友善的意味。孩子學會了友善的姿勢,必將能恰當地將自己的情感傳遞給他人,從而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美德包含很多內容,這裏就不再一一說明如何培養。父母可以自行選定培養的內容、製定培養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