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大潮思辯(4)(1 / 3)

由人家美國想到咱們中國。美國出有“成事不足”的官員,咱們中國呢?誰也不敢保證絕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咱們能否也從國情和實際出發,設立一些類似於老美“成事不足獎”那樣的“獎”呢?(當然此文係一家之言,歡迎討論,歡迎爭鳴——筆者注)

《海南特區報》,1993.1.21,“符江專欄”

聞兩個“十二”有感

時下有些名詞很是耐人尋味的,譬如失去工作吧,外國叫“失業”,可咱們這兒卻叫“下崗”,那意思八九不離十。而從國情出發,還是不叫“失業”叫“下崗”的好,今天因工作需要我下崗,明天因工作需要又可上崗呀。

這陣子“下崗”這個名詞夠火爆的了,你扯我扯他也扯。那緣由當然是商潮漲落,你下崗,我下崗,他也下崗,於是就有了“下崗人”這個群體和“下崗”這個話題。下崗後還能不能活?下崗人路在何方?這不能不說不是廣大下崗人心頭的“疑難雜症”。

最近在上海聽說兩個“十二”的說法,那心頭為之一亮。第一個“十二”,說的是如今美國每年各有10多萬個企業倒閉和新生,每個職工一生平均要更換十二個工作崗位。另一個“十二”,說的是上海下崗後又重新就業的女技師施小露,通過自學先後拿到了會計、廚師等十二個崗位的專業證書。兩個“十二”之後還跟著這麼一組數字:這幾年上海企業“下崗人”已達109萬人次,而經過自學、自強而陸續走上再就業崗位的達89萬人次。

兩個“十二”帶給人們的是深深的思考。

咱們這個年代實在變化太大。二十年前,咱們是“鐵飯碗”、“鐵工資”、“鐵交椅”,“鐵”得雄赳赳氣昂昂響當當,如今商海洶湧,這碼“鐵字號”的飯碗工資早已蕩然無存而成為咱們批判極左路線的笑料和談助。

“下崗”是應運而生之物,乃自然界和社會發展辯證規律使然。生命有起源、誕生、發展、衰老和終結,企業亦然,企業之創立、發展、衰落、破產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商海變幻無窮,市場競爭無情,所謂“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也。如今企業的競爭是信息、科技、人才、資產、產品、營銷、管理的競爭,你在這競爭中敗了下來,蝕了本破了產,你及你的員工也就自然要成為“下崗一族”。

兩個“十二”給我們另一個啟示就是,在這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年代,不學習,不求知,不自強,沒有點兒本事怎麼行。先說在崗的,不論是公務員,還是企事業員工,沒有嚴格的素質要求,沒有端飯碗的硬工夫是不行的。這些年頭無不處於沒完沒了的學習培訓、進修、考核之中,緊張和不敢鬆氣,倘稍微走了神,就要亮黃牌,丟飯碗。不少單位引進國外的做法,在公務員中引進了競爭機製,采用“績效評估,競爭上崗”,你想當處長、科長嗎?對不起,你先前的職務、資曆、工齡、政績全不管用了,要拿出你“比別人更行”的政績、學識和本事來“一競分曉”。至於“下崗人”,也要有個知識、本事的競爭問題,隻要是金子,總會閃光的,你經綸滿腹才華橫溢,人家搶都搶不到你呢。那個下崗了的施小露不就是下了崗不氣餒,憑著硬本事,一口氣拿下了十二個崗位專業證書而重新上崗的麼。怕就怕下了崗後自暴自棄,破罐破摔。你看這施小露說得多好:“職業是有時問性的,而要幹的事業是無限的,在學習中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同樣有一個腦袋四肢兩眼,山姆大叔們一生能換十二個職業崗位,咱們炎黃子孫一點兒也不該望乎其背!“下崗”雖說是件不稱心之事,但卻給你換了一條跑道,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施小露現象”便是明證。當然,下崗人都大可不必像施小露那樣一口氣拿十二個專業崗位證書,但要有施小露這種精神。上海的女職工從“商嫂”、“空嫂”到當保姆,給人淨菜、送水,無不閃爍著自強求存、創新求知、競爭前行的兩個“十二”的光芒。人不就是在活這麼一口氣麼!

東鱗西爪,想到就說,兩個“十二”的感受卻沒個完。匆匆寫了這撥“下崗”的文字,權當奉給城裏城外許許多多的下崗人的一點希望和祝願。

《三亞晨報》,1997.10.13

票、證、卡斷想

現代人類經濟文化生活,誰也離不開票、證、卡。車票、船票、工作證、身份證、結婚證、交易卡、信用卡……這些玩藝兒誰個身上沒幾張?票、證、卡是對人、事的一種憑據和證明,是持有者的一種特有的權利和價值的體現。可以這麼說,沒有票、證、卡,人類社會便得亂套。

記得小時,身邊的票、證實在太多了。買糧購油要憑糧油票,買肉買布買糖要憑肉證布證糖證;買華僑商品要憑華僑購物券;買肥皂香皂要憑肥皂香皂證。可謂一身皆證,滿口袋皆票。如今想起來可有點好笑,哪有購買柴米油鹽醬醋茶全憑票的國家?不過現在細想起來,也沒有什麼奇怪,生產力上不去,物質如此匱乏,人們也隻好周身是票、證了。

改革了,開放了,中國的麵貌換了個個兒,中國人的臉上發出幸福的光彩,先前過日子,“全身是票、證”的事,早已成為笑料和談助。不過,中國人的身上,另一種票、證、卡倒是實實在在地多了起來:音樂茶座票、卡拉OK票、KTV包廂票、結業證、上崗證、培訓證、合格證,還有數不勝數的門類眾多的會員證。社會變得文明高雅,票證卡自然也就變得文明高雅,其價值也令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