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大潮思辯(3)(2 / 3)

機關閑人到底是誰,形象到底是什麼樣子?誰也不認這個賬。然而這類閑人的形象是明擺的、公認的、十分鮮明的。古詩有雲:“官閑無一事,蝴蝶階上飛”,“閑來惟有一局棋。”這類詩說的是古人中的閑官、閑人。現在呢,這類“閑字號”當然沒有絕了。今人的順口溜說:“八點上班九點到,聊天看報把茶泡”,大概也就是為機關閑人畫的像。一種現象發展到用順口溜來表達批判之意,它的普遍性可想而知。

說起機關閑人,誰都生氣。然而我說這檔子事像臭豆腐,聞起來臭死人,可吃起來還香得很呢。你閑我閑大家閑不是很好麼!這大概是機關鐵飯碗的“優越性”吧!哪像歐美、新加坡、香港機關中的人忙得像個機器人般。那年訪問馬來西亞,一位華人對我們說,你們呀,上班看報,喝清茶聊天,可得炒魷魚。

繁忙的機關為什麼有閑人,那道理要不是傻瓜都明白:一是製度造閑人,幾十年來端的是鐵飯碗,幹與不幹一個樣,不患寡而患不均,發獎金、津貼,從領導到職工齊刷刷一個數字,苦樂不均就要苦樂均,他幹少了我幹多了,我也要幹少些;二是管理不嚴造成閑人,雖有獎勤罰懶的規章製度,然而製度多數時候成了一紙空文,掛於牆上,落不到實處,閑人“事業”依然興旺;三是領導不起帶頭作用造閑人,你領導“五官”不端正,作風浮誇,行歪走邪,三天兩頭才來辦公室,做手下的看在眼裏火在心上,於是乎也就隻好聊天看報泡茶坊以做“回應”了。

幸好,廉政勤政春風勁吹,公務員製度實施異日趨完善,機關閑人的事業好景不長。但不管怎麼樣,閑人還總有賦閑的辦法。治機關閑人還是一句老話:出路在於改革。製度管人是根本,關鍵在於領導。不然,一陣風吹過去,閑人們總還要再閑起來的。

《諍友》,1996,第4期

“五官不端正”怎麼辦?

記得前年有位政協委員在會上提出政府要“五官端正”,一時舉座轟動。

何謂“五官端正”?這顯然是針對“五官不端正”而言的。這位政協委員指的就是,時下總有那麼一些為政者患有“五官”不“端正”之症:肉我所欲也,酒亦我所欲也,有請必赴,大宴小宴,“宴”得春風得意滿麵紅光,此乃“嘴饞”;“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安於衙門,高高在上,不下基層,不問群眾疾苦,此乃“腿懶”;樂聞報喜,不喜報憂,愛聽恭維話,忌惡諍言,此乃“耳偏”;身在衙門,心在江湖,發的是官腔,做的卻是操奇計贏求田問舍為富不仁事,此乃“心散”;權力不用,過期作廢,蠅頭小利,吾必取之,抖盡渾身解數,“卡”、“拿”、“要”,此乃“手長”。

“五官不端正”者,當然是“患”者的職業道德糟糕使然,不學孔繁森、焦裕祿,卻學起奧勃洛摩夫、華威先生或市儈作風來。更重要的還在於咱們有一套“不怕不端正”、“端正不端正一個樣”的體製。多少年來,咱們這兒實行的是“三鐵”(即鐵飯碗、鐵交椅、鐵工資)製度,咱們的公仆大多是“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民”,隻要不犯政治錯誤、不貪汙、不受賄、不賭博、不吸毒販毒、不亂搞男女關係以及不嚴重以權謀私什麼的,便可以“位子”照坐,“官兒”照當。“五官不端正”犯了哪一條罪,能量哪一等“刑”?錯誤、缺點誰能沒有一點兒?還不是自我批評、對照檢查了事?“三鐵”依然如故。

可現在有點不同了。新觀念的幹部從事管理製度正在逐漸形成,不少地方正在時興新的觀念、風氣和製度:人大、政協在一年一度的會議上對官員進行“質詢”,對公仆說長道短,評頭品足,或讓公仆深入基層調查,去找“自己在群眾中的形象”;有的地方還提出要在評選“傑出公仆”的同時,要求評出相應的“不受歡迎的公仆”。人民公仆要“五官端正”,已成為時代的強音,群眾的切望。更喜人的是國家機關自上而下,實行公務員製度,這大概就是醫治為官者“五官不端正”的一貼極好的單方。首先“憑功以食祿,量才而任職”,有公職者幹得好則幹,幹不好則廢,“無功便是過”。還有不少地方和部門紛紛推出“幹部競選上崗製”、“幹部聘用製”、“幹部辭退製”、“領導幹部離任審計製”什麼的,大都是衝著“幹部五官不端正”而來的,“五官不端正”者的生存條件越來越“不佳”了。治法治人,製度管人,倘動真格的,“五官不端正”流行症可望得治。

當然,使公仆“五官端正”是一項係統工程,除了法規、製度的“硬件”之外,還要有思想建設之“軟件”。一是要加強公仆職業道德,加強公仆“自身修養”,“吾日三省吾身”;二是給照鏡子,加強檢查督促,凡“五官不端正”者,當及時棒喝,對冥頑不化者當亮醜“曝光”;三是從領導做起,“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正人先正己,身正而令行。大凡上頭“五官端正”者,下頭的“五官”也不敢“歪”到哪裏去,怕就怕“上梁不正下梁歪”。

《天涯同舟》,1997,第5期

“陳金義現象”沉思

改革盛世,新事物層出不窮。1992年10月15日,上海商城一次拍賣7家國營、集體商店,上海的大老板一敗塗地,全被浙江的私營老板買走,其中農民老板、皇家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金義花145.1萬元買下了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