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移鬥轉,早已換了人間。然而生活中總還活著這麼一種“大流士王子”式的人物。這號人做王子、酷吏準沒問題,可做改革盛世的人民公仆那就恐怕不妙了,最終是要被“請”下台來的。道理也簡單,人民決不要耍老爺脾氣的公仆。
《海南通信報》,1994.4.8
國人小車癖
小汽車這玩意據說是西洋人給造出來的,且問世以來便成為西洋女士先生們深為喜愛之寵物。上下班呀,郊遊旅行呀,逛街兜風呀,約會談戀愛呀,小車始終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小車多了,難免要出新生代新品種,女士先生們也喜歡趨時,那車子也就越坐越高檔,越坐越名牌,越坐越劃時代。“福特”、“林肯”、“伏爾加”、“奧迪”、“公爵王”、“淩誌”、“寶馬”、“皇冠”、“奔馳”什麼的,還有“勞斯萊斯”、“勞勒斯”之類弄得女士先生們目不暇接,神魂顛倒。小車豈止是女士先生的身份高貴之象征,作富豪之間相互贈送的禮品更是帶勁。
洋人愛小車,國人亦然。然而吾國近代以來落伍於西方,當人家造船造槍造炮造小車正紅火時,咱們還在男人紮長辮吸鴉片煙被割生殖器女人纏足。乃至民國、老蔣時,兵慌馬亂,不懂造小車。於是,“造車不如買車”,隻好花白花花的銀子進口小車坐。這一來,小車便成為權豪地主達官貴人之專座而與廣大黎民百姓無緣。
時代總是要進步的。共和國成立,百廢俱興,工業起步,於是,國產小汽車便飛馳於華夏大地。不過,國家國人尚不富,小車作為豪華消費品仍不能進入家庭。小車多屬公車,國產車、小車與國人總人口的比率微乎其微。改革開放,國門打開,政通人和、百業興旺,小車的事業也就日見斑斕。一是國產小汽車驟增,二是洋小車、名小車大宗湧人,於是歐風亞雨來天半,小車坐得國人醉。某些國人坐小車,先是舒服愜意,後是洋洋自得,再就是神魂顛倒以至成癖。撇開百萬富翁們配置私用汽車不說,單是花公款坐公車者,官兒沒車不當,出門無車不行。當頭兒上任的頭件事就是買小車;企業、公司開張,第一項業務經費就是小車款,而且喜歡“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茬頭兒一茬車”,前任的“蘭鳥”早已不新鮮,今天非得“新桃換舊符”,坐一坐全新“奔馳”不可。
更要緊的還是“比”小車。你坐“北京吉普”,我則坐“桑塔納”;你坐“公爵王”,我則坐“淩誌”;你坐“奔馳300”,我則坐“奔馳600”;你坐“奔馳600”,我則坐“勞斯萊斯”。真可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矣。“比”風所及,小車於是越“比”越高級,越“比”越名牌,進口名車身價百倍,國產車子無人問津。某縣一位鎮長開著豪華皇冠進城時對城裏局長說:“老兄你坐的是什麼牌?”
國人還不那麼富,然而偏偏出有小車癖名車癖,沒法子,隻好花國家大宗銀子了。為難乎,不難也,蓋國人“崽花爹錢心不疼”,公家銀子有的是。愜意舒心,坐進小車成一統,哪能管天下興與衰。於是乎氣煞有識之士,言中國君子“什麼好車都敢買,什麼錢都敢用來買小車買名車”。要不,報端也就不會時不時地刊出某年共花多少百億元公款購小車的消息了。
國人小車癖固是過癮舒適開心,可卻苦了百姓,害了天下,誤了後代。小車癖者出入坐又新又亮的高級小轎車,可老百姓賣糧要打白條;小車癮者出門雍容華貴,可中小學教室依舊破爛失修;小車癖者出門一流享受,可教師們的工資卻屢被拖欠!一邊是官員的進口洋小車放亮,一邊是“扶貧致富”、“希望工程”呼聲震天價響。
國人小車癖患者吃香一時,但放眼遠眺卻是“後市不好”,毋庸樂觀。蓋此流風,殃民誤國,萬民嫉惡,千夫所指,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均有三令五申予以刹止。有一省份規定:凡拖欠教師工資,農民賣糧打白條的縣市,一律不得購買小汽車,無啻對小車癖患者當頭一棒。不過據說這國人小車癖最具堅韌性頑強性,每每是“你有政策,我有對策”,“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你怎麼刹怎麼治,他總是要坐上那舒心的車。且如今這年頭“日出江花紅勝火”,誰不愛小車?
記得有位學者在某報提出這樣一個命題:“一部小車一問小學”。此老頭特意對命題做了注釋:(國人)一部價值一二百萬元的高級進口小轎車,不就可以用來建起一問相當像樣的小學麼。讀罷,那心要發冷。
說句真心話,除卻國人魔火一般的小車癖,社稷就很有希望。
《三亞晨報》,1994.9.5
又是“車子新聞”
在當今中國,新聞多乎其多,但總有這麼一類以車子為線索的新聞,諸如某官員動用公款或扶貧救災款購置進口豪華小轎車被黨紀政紀處分呀,某官員賣掉自己的小轎車辦教育事業呀,某機關一律停止坐進口小車而改坐國產車子呀,這類“車子新聞”無不成為引人注目的百姓七嘴八舌的熱門話題。
那天聽電台廣播,又欣賞一則“車子新聞”:某地一位做縣長的因心肌梗塞,需急送醫院,但因在一個勁地等自己的專車而耽誤了時間,以至病情惡化而死亡雲雲,不由思忖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