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理政漫筆(7)(3 / 3)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將相和”式,批評、教育、調停之類的做法又顯得不夠了,蓋因僅此二法往往會造就“窩”中的一些胡攪蠻纏的“青皮鬥士”,批評也批評了,談話也談了,招呼也打了,甚至手也拉上手了,可就是我行我素,戰火依然彌漫,“窩裏鬥”依然激烈,帷幕既然拉開,其人越鬥越狠,其“窩”越鬥越爛,直至你死我活不共戴天,於是一切事業在“窩裏鬥”中廢止。“窩裏鬥”於是乎成為上級領導最棘手,黎民百姓罵聲最急的事之一。

不過,“和窩”之道若真的用心探索創新,果真有方也有效,那就是凶些,狠些,快刀斬亂麻,誰搞“窩裏鬥”就把誰趕出“窩”。對那些在“窩”裏不好好地工作,卻醉心置對方死地而後快且“鬥”得死去活來的雙方,采取“救火”或“打虎”式的果斷措施:先將之“連窩端”,然後待查清楚誰是誰非才對各方進行嚴肅處理。據說山西省臨汾市就興這個做法。對那些長期鬧不團結,一、二把手之間各拉一派,你告我的狀,我拆你的台的領導班子實行“趕出窩”和“連窩端”製度,效果不錯,至少“窩”裏那“青皮鬥士”銳減。“窩裏人”不鬥“窩裏人”了,事業才能興旺。

臨汾市的“趕出窩”法和“連窩端”法既新妙又實在,更有理,不失為當今和“窩”之新策,蓋因人民的事業再也經不住明爭暗鬥、雞飛狗跳的折騰了。對那些皮厚三尺、膽大包天、欲壑難填的“青皮鬥士”,絕不能太講文明。

《情係中華》,1995,第12期

李世民的權謀術

在中國559位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先生算是一流中的佼佼者。騎馬打仗,治國理政,讀書著文,納諫改過,樣樣出色。單說用人吧,此公便以“知人善任,從善如流”著稱於世,可獲知才、愛才、用才的金獎。

然而,此公畢章是個滿腦子“家天下”思想的皇帝老兒,其“幹部路線”有時又糟糕得很。譬如他想叫官員李勳“無限忠於”自己及自己的李家皇朝,曾對兒子高宗說:你對李勳沒有一點恩德,所以我現在有意派他到京城外做官去了。等我死後,你立即把他調回來,並任命為仆射。這樣,他一定會很感激你,替你出死力了。

哪有這般的用人法?!按理,要想得到一個“無限忠於”自己及其兒子的輔政濟世良才,應從各方麵創造條件鍛煉之,培養之,正正當當公開公平地使用,然而他偏偏搞“該用的我不用,偏偏要留給兒子用”、“推下去”又“提上來”之類的“小動作”、“小心術”!可以說這是一種曲線的“以‘調’謀私”。難怪後人對此多有非議。金世宗曾抨擊這種作法是一種“亂世用兵”式的“權謀術”,其後果是“令人不可測也”。當然,其出發點是明白和正當的,一切為了“李家天下”的長治久安。為了“家天下”,大大的皇帝竟然動用了小小的權謀術。

李世民用人的“權謀術”,實乃封建帝王在所難免的局限性使然。這李世民自年輕爭奪皇位,經曆了多少蕭牆禍端、刀光劍影,“亂世弄權”必然要使之形成這樣的定勢思維:率兵打仗、駕馭文武、協調關係,需要形形色色的“陽”的或“陰”的“權謀術”,否則,我就絕對坐不上或坐不穩“真龍天子”寶座。李世民這皇帝老兒的“權謀術”為後來的統治者所紛紛效法,現代的獨裁者蔣介石就大行此道,在朝中呼風喚雨,將自己的心腹、“嫡係”隨心所欲地“調”來“換”去,“能下又能上”,使之步步升遷,以達到培植自己勢力,維護獨裁統治之目的。

遺憾的是,李世民這種“權謀”的遺風居然為今時某些當權人士所津津樂道,津津樂“行”,為“駕馭”屬下(實為網羅忠於自己的“良才”),先“麵授暗機”、“封官許願”,將之“下放”到“邊遠山區”或“基層”,使之“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然後再按“計劃”或“許願”將之“提上來”,變著法子連升他幾級,讓其感恩戴德“歸居麾下”,“為吾所用”。其道理自然堂而皇之:“幹部要交流”,“下基層鍛煉好”。這樣的“先抑後揚”、“先下後上”的“小動作”、“小心術”,與當年李世民之“權謀術”何其相似乃爾!

考察幹部、任用幹部當出於公心,堂堂正正,光明正大,決不能懷私心,給偏飯搞小動作弄權謀術。弄權謀術,說到底是一種“以權謀私”。李世民那一類皇帝老兒慣用的統治之“術”,還是盡快與咱們光明正大、立黨為公、以天下百姓為己任者徹底絕緣為好!否則,人民的事業將塗炭受害,百姓將罵娘不絕。

《熱地》,1991,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