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掙錢”、“花錢”和“還錢”是如今國有企業或官場中的一條“鐵律”。它往往令人頭疼而又無奈。方法總比困難多。出路在於改革,關鍵在於機製。除了各種“目標責任製”、“競爭上崗製”外,不少地方提出的“黨政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負責人離任審計”的治理思路,並製定相應法規,當屬明智而得力之舉。你幹好幹壞走人時都給“審”一“審”,幹得好的,艱苦創業“掙錢”予以獎勵;對不思進取,隻想“花錢”,亂花亂用,坐吃山空的予以批評處罰,甚至“下崗”;對違法亂紀營私舞弊者當施以重典,繩之以法!若此,“掙錢的”必定會大大增多,而“花錢的”、“還錢的”將大大減少矣。
《海南日報》,1999.1.3
廉政與效益
記得有家報紙刊出“內地特區化,特區內地化”的文章,說的是內地有些城市在政策優勢和辦事效率上已趕上甚至超過了特區一些城市,而特區一些城市在上述兩方麵向內地退卻。文章中特別舉了個例子,南方最早建設的某特區大城市,行政機構龐大臃腫,辦事效率低,辦一個營業執照少說要一二個月,而在內地一些城市,同樣辦一個營業執照,幾天就行了。
“內地特區化,特區內地化”之論雖不一定準確,但個中很有令人深思之處。原因雖然很多,但特區某些幹部失去特區初創時那種“蓽路襤褸,以啟山林”的奮鬥精神,代之以講金錢論享受以及愛吃愛拿愛卡愛要種種不廉潔之舉,恐怕是其重要因素。幹這一行就要設這一行的關卡,手中有權,過期作廢,不撈到點好處決不給你辦事。於是“吃請風”、“紅包風”、“送禮風”刮得山響。惱人的是,紅包也送了,禮品也送了,吃也吃了,喝也喝了,事情還是“萬山重重,前頭無路”。
一個地區政府廉不廉潔,對社會效益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幹部廉政搞上去了,作風好了,辦事效率便大為提高,經濟效益也就上來了。廣東肇慶市在工程報建方麵有一整套廉政措施,成立了有城市規劃、土地征用、公安消防、衛生防疫、園林綠化、工商行政等部門參加的聯合審批辦公室,做到符合手續的工程五天內審批完畢,同時建立了報建各環節審批時間跟蹤監督製度,誰個玩關弄卡“吃拿卡要”,就給誰曝光製裁,立竿見影。群眾反映說,以前報建是到處托熟人拉關係找門路,花了不少錢,結果連承辦單位的門都進不了,現在可好了,實行“兩公開一監督”,知道事情怎麼辦,省錢省事省時間。
廉政與效益的關係,說到底是一種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關係的一種體現。市場經濟呼喚那麼一種與之相適應的不斷完善的上層建築,而與之相適應和不斷完善的上層建築反過來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是一條再也明白不過的科學原理。越是發達的經濟基礎,就越要抓好廉政建設,正是這條原理的科學運用。這就難怪古今中外的統治者或當政者無不將廉政建設列入治國安邦富民的大經要略了。
廉政上不去,效益成空話,古已有鑒。清乾隆盛世時,廣東某縣大水災,皇帝發下50000兩銀子救濟災民,但在北京就先被中央官員克扣了近35000兩,剩下15000兩發到廣州,再被省級、縣級官員克扣後,難民得到的早已所剩無幾。想一想這個曆史悲劇,不難感受到廉政建設這幾個字的分量。
不由想到新加坡,這個人口近300萬的小國,為什麼安定團結、經濟發達、投資者的效益甚佳?個中原因,在於人家以法治國,立法嚴細,有執法必嚴、持之以恒的廉政建設,官員不敢貪汙,辦事就容易了,效益也就上來了。人家的經驗,隻要對咱有利,我想是可拿來借鑒的。
《雜文報》,1993.9.14
失足和遺恨
人往往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悲劇和遺恨。
近讀某刊物登載的一則“世界萬花筒”,感慨良多。56歲的格倫在英國檢察署坐第三把交椅,被譽為英國法律界“最受敬仰的人物之一”,還被英國女王封為爵士。然而在去年10月初的一個晚上,格倫在辦完公事後開車去倫敦北部的一個著名的紅燈區中尋花問柳而被警方查詢,他深為愧疚,之後,向英國總檢察長提出辭職。
這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有不少人為他惋惜和遺憾。積了幾十年的功德,享有幾十年之盛譽,如今功名卻毀於一念之差!他欲哭無淚,無地自容。格倫在其辭呈中說:我對此深表遺憾。不錯,這麼一回“失足”,雖屬偶然,然而其影響卻是不可挽回了,惟有“此恨綿綿無絕期”。
格倫的悲劇雖然發生在北大西洋彼岸的大不列顛,但對我們“居廟堂之高”的人民公仆來說,也是一麵難得的鏡子。它告訴人們,篤守操節,警鍾長鳴,居安思危,時時處處防範“失足”,這更是為公仆者最要緊的啊!
《法製日報》,1992.5.30
“抬縣長”斷想
公元1994年6月4日,雲南省大關縣城萬人空巷,全城百姓和聞訊趕來的群眾齊聲高喊,把該縣離任辭別的縣長蔡朝東抬起來!
群眾為什麼要抬縣長?道理隻有一個:人民敬愛他。天剛放亮,群眾們就從四麵八方趕來為他送行,有的舉著有“焦裕祿式的好縣長”,“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字樣的標語,有的手中拿著紀念冊等待縣長簽名留念,不少老人提著煮熟的雞蛋、粽子、洋芋等食品讓縣長帶著路上吃。兩位大媽合端著一碗清水,水中放著一麵小圓鏡,把這張象征著“清如水明如鏡”的鏡子送給蔡縣長,好讓他永遠記著大關人民的真情。一直控製著感情的蔡朝東,再也禁不住熱淚,淚水淌灑在這片熱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