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治療期間避免有創檢查及治療如針灸、腰穿及外科手術,以免出血而被迫終止抗凝治療。
長期抗凝治療,出血並發症為每年3%。抗凝治療應維持半年至1年,決定終止治療後應逐漸減量,以免引起“反跳現象”致血凝集性增高。
治療期間注意出血並發症如有出血①口服抗凝劑應停用,並予維生素10~肌肉注射或25~50mg加入葡萄糖或生理鹽水內靜脈滴注,每分鍾不超過5%②肝素抗凝者,立即停用,並靜注硫酸魚精蛋白鋅,劑量與最後一次肝素劑量相同,稀釋為10mg,以小於5mg速度緩慢靜注,但一般不超過50mg。③必要時輸新鮮同型血。
肝髒病變、保泰鬆、奎尼T及廣譜、腸道抗生素等增強肝素抗凝效價;甲亢、巴比妥類藥物則降低效價。
(六)抗凝劑
肝素肝素為一種帶陰離子的黏多糖。分子量15000,為動物肝、肺、腸黏膜提取物,以氨基葡聚糖為單位的鏈式結構。
肝素抗凝機製
抑製凝血酶肝素輔助因子抗凝血酶8是一種~球蛋白,其分子中的精氨酸殘基,能與凝血因子酶活性中心的絲氨酸殘基進行不可逆地結合,從而抑製許多已被激活的凝血因子。低濃度肝素可以增強抗凝血酶與已激活的凝血酶的親和力,形成穩定的複合物而抑製凝血酶的活性,從而抑製纖維蛋白原轉變為纖維蛋白,同時也幹擾了凝血麵子XI的激活而影響纖維蛋白單體聚合成不溶性的纖維蛋白。
抑製因子X的激活同時抑製內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鏈鎖反應。
抑製已激活的因子IV和VI、VI的活性。
抑製血小板的聚集與釋放。
肝素的藥代動力學
肝素分子量較大,極性亦大,不易透過膜組織,口服及舌下含服不吸收。一般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用量大可靜注或靜滴。靜脈給藥讓達高峰,作用持續12H以上。
肝素用法
連續衝擊法:肝素3125~6250;靜脈注射後,12500H加入葡萄糖或生理鹽水500~1000ML內以每分鍾20滴的速度維持靜滴24~48h,後2讓重疊使用溱酸雙酯鈉10001,每日3次。
累積法肝素6250~12500;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鹽水500~1000ml內靜脈滴注,每分鍾20滴,每日1次,連續10~14天。
皮下注射肝素第一次3125H靜脈滴注,同時3125肌肉或皮下注射(臍旁、大腿內側或上肢皮下脂肪內、以後用肝素6250;每12左右肌肉或皮下注射1次,維持5~7天逐漸減量或改用口服抗凝劑維持。
低分子肝素分子量4000~6000,平均45000。作用機製:抑製%3,促使血管內皮細胞釋放。用法:低分子肝素0.4,12次,臍旁皮下注射,連續10~14天。治療動脈栓塞有效率達97%,48H內應用治療急性期腦梗死能促進神經功能的恢複。肝素鈣5000~7500H,12H次,皮下或肌肉注射,連續10~14天。藻酸雙酯鈉(多糖硫酸酯,?為海藻中提取的一種類肝素樣物質,抗凝效價相當於肝素的1/3。
用法:靜滴100~200mg+5%葡萄糖或生理鹽水500,每日1次,30~40滴/min,連用10~14天。口服100MG/次,每日3次,一個月後改為100MG,每日1次,可長期服用。除抗凝外尚有降低血黏度及降血脂作用。據國內(王年貴、銘臣,1994年)1984~1989年的統計,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H95例,總有效率為93/15,顯效率66.31。出血不良反應小,使用安全、方便。
香豆素類口服抗凝劑與維生素尺結構相似,幹擾肝髒維生素X依賴因子如I、VI、IX、X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