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擴張劑:超早期尚未出現腦水腫,及時有效的擴血管治療有利於解除血管痙攣及建立側支循環,尤適用於栓塞性腦梗死。
血稀治療:有利於改善缺血局部的微循環。
急性期(7H~2周)此期病理改變主要為梗死灶周圍的水腫及水腫引起的占位效應。
首選抗凝治療:尤適用於進行性卒中,可抑製血栓增大、擴展,有效率70%以上。
血稀治療:有效地抗血小板、擴容可促進側支循環的建立,改善缺血區腦灌注,有利於水腫吸收。
脫水劑控製腦水腫:腦梗死灶周圍水腫,早期以細胞內為主,後期為混合性水腫。較大劑量、慢速靜滴甘露醇即可有效地控製水腫,又能避免“反跳”現象及急性心衰,同時具有擴容作用。如大麵積梗死、有意識障礙及腦疝先兆者應小劑量甘露醇多次、快速靜滴。
腎上腺皮質激素:抑製膜脂質過氧化反應,減少自由基產生,穩定細胞膜離子通道。在無感染及消化道出血等情況,早期足量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能有效地控製腦水腫。
腦保護劑:可減輕水腫,減輕神經功能損害。
不主張使用血管擴張劑:因其加重水腫、引起腦內盜血及梗死後出血。
開窗減壓術:大麵積梗死,占位效應明顯,有腦疝形成危險者,應盡早行開窗減壓術,緩解顱壓。
恢複早期(3周~3個月)腦水腫已經基本消退,梗死區吞噬細胞聚集,膠質細胞增生,局部血管網形成。此期為神經功能的快速恢複期,治療以改善循環為主。
血管擴張劑:培他啶、罌粟堿等。
改善血液動力,提高灌注量:低血壓者應采取頭低位,適當增加血容量,必要時使用升壓藥,提高腦灌注壓力。
血稀治療:維持較低的血黏度有利於腦灌注。
康複治療:肢體、語言、心理康複。
恢複後期(3~6個月)此期神經功能恢複速度減慢,治療以改善微循環,促進功能恢複和預防複發為主。
後遺症期(6個月以後)此期遺留的神經障礙已難以恢複,但堅持康複訓練對神經功能恢複仍有幫助。此期治療以康複訓練及預防複發為主。我們曾遇到1例大麵積腦梗死患者,6個月時患肢肌力3級,語言含混不清,1年後複診,患肢肌力已接近正常,語言稍不清,語言表達基本流利。
三、分類治療
腦動脈主幹梗死——脫水、降顱內壓為主,應配合外科治療,開窗減壓及壞死組織吸除,防止腦疝形成。必要時行介入治療,頸內動脈顱外段血栓可行血栓切除-血管重建術。
深部腔隙性腦梗死——改善循環,預防複發,管理好血壓。
一般梗死一一可予溶栓劑尿激酶、降纖酶等及706代血漿,低分子右旋糖酐、鈣離子拮抗劑、抗自由基製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