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分為4部分:大腦(端腦)、間腦、腦幹及小腦。
大腦分為左右兩半球,包括大腦皮質、白質及基底神經節、側腦室。大腦皮質是大腦半球表麵覆蓋的一層灰質,形似“帳篷”,因此又稱為套層。含有神經細胞體、樹突和一些軸突。
一、大腦皮質
大腦半球分為3麵、4極、5葉。
3麵:背外側麵、內側麵、底麵。
4極:額極、顳極、枕極、島極。
5葉:額葉:位於中央溝前方、外側裂的上方,初級軀體運動中樞。額極及眶麵為精神運動調節中樞。頂葉:位於中央溝之後,枕前切跡與頂枕溝連線之前、大腦外側裂之上,為初級皮質感覺中樞。顳葉:位於枕前切跡與頂枕裂之間假想連線的前方,外側裂下方,為聽覺中樞。枕葉:位於頂枕裂與枕前切跡假想連線的後方,為視覺中樞。島葉:外側裂的深部,為額、頂、顳葉覆蓋,為心血管運動調節中樞。
大腦皮質折疊成很多由腦裂或腦溝分開的腦回。大腦皮質的實際麵積要比外麵所看到的多得多,外觀所看到的大腦皮質隻占整個皮質的1/3,2/3隱埋在腦溝或腦裂內。
大腦皮質的厚度不一,在1.5~5mm之間,平均2.5mm,在所有的皮質中,中央前回運動區的皮質最厚。中央後回感覺區皮質及枕葉距狀皮質最薄,厚度不超過1.5mm。
皮質內含有三種神經成分:傳入纖維、傳出神經元、聯絡神經元。皮質內神經元總數大約為140億左右。
大腦皮質的功能分區
籠統地劃分,大腦的前半部大約占大腦的45%~50%即中央溝之前、外側裂之上為皮質運動區。中央溝及外側裂之後為感覺中樞,包括軀體感覺(淺、深感覺)、視覺、聽覺中樞。
大腦皮質各部結構不完全相同,一些學者根據皮質細胞的排列和類型以及有髄纖維分布形式的不同,做出了不同的皮質分區圖。分區的數字是依照其研究順序而定的,與相應區域的功能特點無關。
額葉包括中央溝前、外側裂前上方的全部皮質區。
中央前回為初級軀體運動皮質。沿中央溝底部開始占據中央前回的大部分,包括半球內側麵的旁中央小葉的前部,支配所有的隨意運動。
區受損則引起對側軀體相應的部位發生弛緩性癱瘓。如相鄰的運動前區(6區)同時受拫,錐體外係纖維被阻斷,則出現痙攣性癱瘓。
運動前區皮質運動前區是錐體外係的皮質中樞。損傷運動前區會導致平衡及共濟運動障礙,表現為傾倒、精細運動不能,運動過多或減少等。8區還調節眼球運動,為眼球運動的皮質中樞。刺激眼運動區、雙眼會轉向對側。損傷一側眼運動區則雙眼會轉向病損側。優勢半球8區受拫會導致書寫障礙,故稱之為書寫中樞,位於額中回後部。
語言運動皮質區優勢半球的額下回後部即為語言運動中樞,受損會導致運動性失語。病人能聽懂別人講話(聽理解損害較輕)、但不能自己講話(電報式語言、流利性差、語言組合能力受損)。
前額葉皮質包括額葉凸麵內側麵的9、10、12區及H、47、64區。前額葉皮質與高級精神活動有關,切除或擔傷則會導致人格改變,包括精神和運動的主動性缺乏,淡漠無欲即惰性,以及判斷力和道德水準下降、行為控製障礙,不修邊幅、衣衫不整。
眶葉雙側眶回受損則導致個性的改變和社會行為的失控,如性格堅毅變得懶散,很有主見變等陣聲附和、,或謙謙君子變得驕傲好鬥等等。
頂葉:位於額葉:後、枕葉之前、顳葉之上。外側麵觀前界為中央溝,後界為頂枕裂與枕前切跡連線,下界為外側裂向後上至頂枕線的延線。頂葉除中央後回外由近乎水平走行的頂間溝分為頂上小葉和頂下小葉。頂下小葉由角回(39區)及緣上回、頂後回旁中央小葉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