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後回接受來自對側軀體的深淺感覺,為皮質感覺中樞(3、2、1區)。其上部及旁中央小葉的後半部司下肢的感覺,中部司軀幹及上肢的感覺,下部司頭麵部的感覺,頂上小時為實體黨的分析區(5、7區)、優勢半球的緣上回為運用中樞,角回為閱讀中樞,旁中央小葉是1:賅、膀胱管理中樞。晚近研究認為初級感覺(一級)中樞包括軀體感覺中樞、視覺聽覺中樞與鄰近區域的輔助綜合係統發生聯係產生立體感覺(二級)最後與緣上回、,角回發生聯係產生視覺、聽覺、觸覺等綜合感覺(三級感覺,三級感覺聯合區與頂枕顳次級聯合區及運動區聯係。
顳中回後部為命名中樞。優勢半球的顳上回及顳中回後部與頂葉緣上回的移行區損害,將導致失語(感覺性失語)及命名性失語。海馬回鉤為嗅覺、味覺中樞,顳葉前部為精神皮質與額葉的眶回皮質共同管理精神活動。海馬回屬邊緣係統的一部分,與記憶有關。顳葉病變可導致顳葉癲癇(精神障礙、夢樣狀態等)記憶障礙等。
枕葉位於大腦的後端、小腦幕之上。外側麵借頂枕裂與頂葉分界、內側麵借枕前切跡與顳葉為界。距狀裂水平向後至最後端一枕極。其上方(上唇)為楔狀回,下方(下唇)為舌狀回。
距狀裂兩側的楔狀回及舌回(17區)為一級視覺中樞(紋狀皮質),接受視覺投射纖維(視放射)的傳入衝動。旁紋狀視覺皮質(18、19區)接受額、頂、顳及內囊的纖維,為二級視覺皮質。枕葉前視覺皮質接受頂顳葉後部的聯絡纖維,為第三級視覺皮質。
紋狀皮質受損出現中樞性(皮質性)同向偏盲。但中心視力不受影響即黃斑回避現象。
二、三級視覺皮質受損則產生識別功能障礙——視覺性失認。優勢半球損害時出現感覺性失語、失讀、失寫、失算、失用及各種失認症,如視覺失認和兩側空間失認。視覺皮質的刺激性病變則引起視覺發作,表現為病灶對側視野出現單純性幻視如閃光、飛蚊征、亮點、火花等,即不成形幻視,也見於頂枕葉病變。顳葉和頂葉病變引起的幻視為成形幻視,即具有人物、時間、地點及事物的情節變化。
島葉心血管調節中樞及初級味覺中樞。受損時可產生各種心律失常及循環障礙、味覺障礙。顳頂葉的43區也與味覺有關。
二、大腦白質
大腦白質位於皮質、基底節和腦室之間,占據了大腦半球的大部分體積,並構成側腦室壁。白質由三種神經纖維組成,即投射纖維、聯絡纖維和連合纖維。
投射纖維為皮質和丘腦、腦幹及脊髓之間的傳入和傳出纖維,皮質下白質內的投射纖維稱為放射冠。尾狀核、豆狀核、丘腦之間的白質稱為內囊。內囊分為前肢、後肢和膝部。
前肢位於尾狀核和豆狀核之間,由額橋束和前丘腦放射組成。內囊膝部由皮質延髓束組成。內囊後肢前2/3有皮質脊髓束、額葉紅核纖維、紅核額葉纖維、皮質黑質纖維、皮質底丘腦纖維、皮質紅核纖維。內囊後肢後1/3為丘腦放射包括丘腦腹後內、外側核至中央後回皮質感覺區的丘腦皮質纖維,即丘腦皮質束;丘腦外側核至頂葉後部的纖維。內囊的最後部為顳橋纖維、視放射、聽放射。
聯絡纖維係同一半球各皮質區之間的聯係纖維、分為長短兩種,短的連接相鄰的腦回,稱為弓狀纖維。長的聯絡纖維連接各個腦葉,多形成明顯的纖維束,如鉤狀束聯係眶回和額葉中下回、顳葉前部;弓狀束聯係額頂及頂顳葉;扣帶束連接海馬及鄰近顳葉區;上縱束(額枕上束)聯係額及枕葉上部;下縱束(顳枕束)聯係顳葉及枕葉;額枕下束聯係額葉底麵與枕葉下部。外囊聯係島蓋、島葉皮質與中腦被蓋。屏狀核外側極外囊聯係額葉、島葉、顳葉、頂葉皮質,是語言和聽覺中樞之間的重要聯絡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