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要危險因素
高血脂高血脂可促發動脈粥樣硬化,直接或間接引起腦血管病。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促發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美國近來研究,膽固醇可引起動脈痙攣,高膽固醇患者的血小板中某些致血管痙攣物質含量增高。60歲以上高血脂與腦梗死有明顯關係,高甘油三酯較高膽固醇對腦卒中影響更大。
高血紅蛋白10%高血細胞比容與紅細胞增多症患者會發生腦卒中。血紅蛋白大於1508/1的患者腦梗死發生率為正常者的2倍。在西藏的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分析中發現,腦梗死的高發病率與高血紅蛋白有關。這也是血液稀釋治療的理論依據之一。
吸煙吸煙可導致血管壁的缺氧性損害,內皮細胞變性,結構缺陷,血黏度增高,從而形成動脈血栓。一組47例吸煙者,腦卒中的發生率為不吸煙者的3倍。美國心髒病學會報告,吸煙可促發頸動脈狹窄。
不良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缺乏鍛煉,業餘生活單調,高脂肪、高熱量、高鹽、低鉀、低蛋白飲食等。由於肥胖伴發的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可誘發腦血管疾病,所以,肥胖人群發生腦血管病者明顯增多。幹預的方法為限製動物脂肪的攝入、低鹽、高鉀飲食、適當的體力活動等。
口服避孕藥口服避孕藥尤其是含高雌激素類避孕藥的中青年女性卒中發病率為1/(10萬年),是對照組的9倍。雌激素使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及抗凝血素減少,靜脈內膜增生,從而形成腦動脈或靜脈血栓。服用低雌激素含量的避孕藥或改用它法避孕可降低中青年女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病率。
高尿酸血症導致血管內膜損傷,進促發缺血性卒中。
嗜酒酗酒可升高血壓,增加血脂含量,激活凝血瀑布,促發血小板聚集。一組76例40歲以下嗜酒者,15例在一次大量飲酒後發生腦卒中,大量飲酒既可引起腦出血,又可引起腦梗死。晚近不斷有飲酒發生腦卒中的報道。
高纖維蛋白原血症血清中纖維蛋白原超過3.58,缺血性卒中發生率增高。
免疫機製10年前有人發現腦卒中患者血液中存在著抗磷臘抗體,包括抗心脂抗體及狼瘡抗凝物質,目前被認為是促發腦卒中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通過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及血小板引發動脈、靜脈及微血管內血栓形成,且多發生在腦循環。腦卒中患者中含上述兩種抗體是正常人的2倍。應用免疫抑製劑、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療可預防血栓形成。
A型行為和強精神質內向性格不良心理社會因素導致中樞興奮,交感-腎上腺係統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脂質代謝紊亂及全血黏度增高。幹預措施有A型性格向B8型性格的轉化;內向性格向外向性格轉化;不平衡心理狀態的消除等。
應激與缺乏社會支持對頻發負性事件的強烈反應及長時間的心理失衡。應降低應激反應程度及時間,改變應激反應的方式如緊張、焦慮、抑鬱等,參加有益的社交活動,改善人際關係,強化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感染鼻旁竇及耳麵口咽的感染灶通過引流靜脈導致顱內感染及靜脈竇血栓形成。及時有效地抗感染治療以防止顱內動脈或靜脈內血栓形成。
嚴重脫水脫水使血黏度增高,血流滯緩而易於形成血栓。常見於嚴重腹瀉、產褥熱、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應及時進行補液、擴容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