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流行病學及危險因素(三)(1 / 2)

第二節危險因素

已知的可以造成或促發急性腦血管病的因素有150多個,得到世界公認的有20多種。這些因素有的與缺血性腦血管病關係密切,有些與出血性腦血管病關係密切。大多數與兩者均有關,如高血壓病既可造成梗死,又可引起出血,腦梗死和腦出血常常並發或先後發生,故單純研究腦梗死或腦出血的危險因素意義不大,95外的腦血管病是多因素聯合作用的結果。

危險因素中有些從治療角度來看是不可幹預的,即不能人為改變的。有些則是可以幹預的,通過積極有效的幹預可以使腦血管病的發病率明顯下降。所謂預防腦血管病也主要是改變這些可幹預因素,由於分子生物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很多不可幹預的因素正在不斷被認識和得到有效的幹預。

一、不可幹預的危險因素

1.年齡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與年齡增長呈線性正相關,50歲以上的老年人年齡增加10歲發病率提高1倍,死亡率則每增加5歲,提高1~3倍。最高發病年齡組為60~69歲,目前發病年齡大約提前10年,即50歲以上即見發病率上升,約占79~86%,死亡率占總數的93.6%,而50歲以前分別占10~25%、6.4%。高齡危險性與糖代謝紊亂、紅細胞脆性增加、纖維蛋白原增高及血小板功能亢進有關,是生理、心理、社會行為綜合作用的結果。

性別男性高於女性30%,男女之比為1.2~1.5:1,平均1.33:1。

人種美國黑人發病率高於白人;亞洲發病率高於歐美。日本的發病率及死亡率明顯多於歐美。人種差異可能與經濟、文化、生活習慣及環境等有關。在我國同為黃色人種,漢族就高於少數民族。人種因素可能與地理環境變遷、特殊嗜好及生活習慣有關。

遺傳因素近來不斷有家族腦血管病的報道。美國大宗病例研究發現有家族史的男性患者是無家族史的10倍。單卵雙胎的危險是雙卵雙胎的4倍。腦血管病遺傳屬多基因遺傳,與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及環境因素有關。目前,正在實驗階段的基因治療有可能對遺傳基因進行有效地幹預。

二、可幹預的危險因素

(一)主要危險因素

短暫腦缺血發作是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頻繁發作的常導致完全性卒中。有的患者4~5年內發生腦梗死者約35%,其中1個月內發生腦梗死者20%、1年內占50%。不加幹預的大約60%最終導致永久性梗死。由於有64%的患者可以發現相應的低密度灶,故有學者認為患者實際已經發生腦梗死。

卒中史複發性卒中較常見。首次腦血管病後複發的危險性是非卒中人群的4倍。1年複發率為10%,5年為26%。美國資料5年累積複發率男42%、女24%。而另一組資料,腦梗死5年複發率高達71%。腦梗死複發往往表現為同性質、同部位,多次複發造成腦的累積性損害,受損部位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大,而代償機製越來越差,故多次複發後往往造成嚴重的神經損害,失語、癡呆、運動不能等。

高血壓長期的高血壓可造成梗死又可造成出血。收縮期、舒張期和兩期高血壓均是腦血管病重要而獨立的危險因素。深穿支梗死及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公認與長期高血壓有關。日本學者認為舒張壓增高易造成出血,收縮壓增高易造成梗死。高血壓是腔隙性腦梗死及腦實質出血的直接誘發因素,這是目前公認的觀點。通過治療高血壓,可以明顯降低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這已經被許多臨床研究所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