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3 生產控製管理(1 / 3)

重點內容:工藝路線概念和製定方法,物流種類和控製方法,時間概念與縮短時間的方法,成本的構成及降低成本的方法。

生產過程控製管理是生產計劃執行情況重要保障。生產過程控製管理直接影響家具製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影響其產量或產值,同時更是直接影響家具製造企業的利潤。

生產過程控製就是按生產計劃的要求,組織生產實施,全麵掌握企業的生產情況,了解計劃與實現之間的發生的差異及其原因,及調整生產進度、調配勞動力,合理地利用生產設備,控製物料,爭取實現最佳的生產計劃效果。

生產控製的功能:

-進度管理:根據生產計劃判別生產計劃執行情況。

-剩餘產能管理:生產計劃涉及以外的設備的管理及生產計劃涉及設備本身產能負荷管理。

-物料管理:物料管理主要指原材料、在製品和成品管理。

-信息管理:製造企業的信息流管理是現代企業的重要管理內容,直接影響生產效率和生產效益,同時也直接影響員工與企業的關係。

4.3.1工藝路線

工藝路線在現實家具生產中,主要掌握在生產現場人員腦海裏,生產現場人員根據生產現場情況臨時調整零部件的加工路線,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同時帶來所選工藝不一定是最佳的狀態。

工藝路線應該事先根據生產計劃,企業設備特點,產品結構特點及產能平衡的原則等因素,製定零部件的工藝路線,具體體現在跟盤單或流轉單中,指引零部件在生產車間的流動順序。

4.3.1.1工藝路線概念

工藝路線是生產過程的一個基本部分。它指定了從原材料到成品生產所需工序或崗位的順序。工藝路線包含:工序或崗位、物料組件、生產資源、生產工具、質量檢驗等信息,工藝路線具有順序和時間性等特性。

工藝路線用來表示企業產品的在企業的一個加工路線(加工順序)和在各個工序中的標準工時定額情況。是一種計劃管理文件不是企業的工藝文件,不能單純的使用工藝部門的工藝卡來代替。工藝卡主要是用來指定工人在加工過程中的各種操作要求和工藝要求,而工藝路線則強調加工的順序和工時定額情況,主要用來進行工序排產和車間成本統計。

企業製造產品通常會在某時間內,同時有若幹個產品在生產,因此工藝路線的製定能夠有效地避免物流的混亂,從而在有限的時間內生產出最多的產品。

計件工資也是許多製造企業所采用的,因此製定零部件的工藝路線能夠有效地均衡崗位之間,人員之間分配不平衡的矛盾。

4.3.1.2工藝路線內容

在ERP係統中,工藝路線文件一般用以下內容進行描述:物品代碼、工序號、工序說明、工作中心代碼、排隊時間、準備時間、加工時間、等待時間、傳送時間、最小傳送量、外協標識(Y/N)、標準外協費和工序檢驗標誌(Y/N)等字段。

-物料代碼用來表示該工藝路線是針對何種物料的工藝路線。

-工序號用來表示該物料加工時需要經過多少道工序,該工序號應該按照加工順序進行編排。

-工作中心代碼,用來表示該工序在哪個工作中心中進行加工。

-排隊時間是指物料在某崗位的等待時間。

-準備時間是指某崗位為完成生產任務而必需的準備,如圖紙、調機、換刀以及物料準備時間等。又稱輔助生產時間。

-加工時間是指某崗位為了加工某零部件的某種功能而直接加工在該零部件上的時間。工序的作業時間,以進行能力計算和車間作業排產。

-傳送時間是指物料運輸時間。

-外協標識是指非本企業生產,通過外協企業加工的零部件。

4.3.1.3工藝路線作用

-在生產訂單中,主要考慮工藝路線對於交貨期的保證作用,同時考慮工藝路線複雜程度所消耗的時間、人力、能源、刀具、原輔助材料等資源情況。

-在計劃調度中,主要考慮不同的工藝路線有不同瓶頸工序或崗位,以及突發事件,因此計劃調度要時時調整工藝路線來最大限度地實現企業生產目標。

-在生產能力計劃中,同種零部件不同的加工工藝路線,其生產周期、生產效率、工時定額、瓶頸工序或崗位、最大產值、最大產量、人均產值均不相同,因此確定生產能力計劃的同時,也需要確定其工藝路線。

-在成本核算中,不同的工藝路線所消耗的成本是完全不同,主要區別在運輸、生產時間、輔助生產時間、生產效率、額定人員數量、固定資產折舊等,因此要核算成本之前要確定工藝路線。

複習思考題

1.工藝路線是什麼?家具零部件的工藝路線是什麼?

2.工藝路線的作用是什麼?

4.3.2物流控製

物流控製是製造型企業的生產管理的主要內容,物流控製直接影響生產周期、生產產量、生產成本、生產效率和生產效益,最後會影響企業的利潤和員工的收入等。

物流控製被經濟學家稱為繼勞動力、自然資源之後的“第三利潤源泉”。物流控製主要從原材料申購、庫存、在製品和產成品的全過程監控,控製資金在企業實物化的運動過程。實踐表明,加強物流控製是企業從內部提高利潤的有效途徑,也是企業增強競爭力的有力舉措。

4.3.2.1采購過程控製

采購是企業物資供應部門根據物資供應計劃,通過市場詢價、招標、供應商協議、直接市場采購或委托加工等各種渠道與方法,取得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要的各種物資的經濟活動。采購過程控製對象是采購人員的行為、采購流程、采購結果的控製,其目的是保證生產原料的質量、數量和時效,降低采購成本。

(1)建立嚴格的采購製度,規範采購流程:采購製度和采購流程建立的目的就是規範采購行為,製約采購各方行為,提高效率和降低采購成本。采購製度應當明確規定物資采購的流程、采購合同的簽訂評審、各有關部門的責任和關係,物資采購的申請、審批權限等,強化對請購、審批、采購、驗收付款等環節的控製。采購物質量控製主要通過需要部門填製“請購單”進行控製。會計部門依據“請購單”控製庫存、合同條款、采購預算和付款,避免造成盲目采購浪費。

(2)加強采購數量的控製:采購數量與到貨方式、到貨時間、庫存量、生產計劃需求狀況有關。數量控製原則是在滿足正常生產計劃的條件下,使庫存量小,節約成本。

(3)嚴格控製采購價格:采購價格是采購過程控製的關鍵,通過建立供應商動態報價數據庫和減少中間環節等方法,做到比質比價的目的。同等材料比價格、同等價格比質量、同等質量比服務,考慮質量、價格、服務、交貨期、付款條件等綜合因素,綜合分析然後再決定。

(4)增加公開招標采購:招標采購主要對象為大宗原輔材料供應。通過招標能夠實現比質比價的目的。招標的關鍵是建立公平的競爭機會,即招標公示要廣泛,招標文件要嚴密、合理和公平,招標過程要公平和客觀,實施采購管理小組製。采購管理小組依據采購管理辦法、製度和流程來完成采購過程,實施透明工程。透明的招標過程能夠杜絕了采購中的不正之風及暗箱操作的弊端,既可縮短物流時間,減少流通費用,降低單價,同時又可讓供應商直接了解企業的需求。

4.3.2.2保管過程控製

原輔材料的保管過程就是驗收、儲存和發放過程。保管控製主要任務就是減少物資積壓、浪費、壓縮資金占用,降低發出物資差錯損失,減少費用支出為最主要任務。

(1)驗收入庫控製:驗收入庫是原輔材料的質量、數量以及規範采購行為的重要關口。采購人員、檢驗人員、保管人員和財務人員相互區分又相互製約,因此入庫單需要得到他們的簽字才能辦理。采購部門負責定貨單、入庫單和供應單位的發票的核對工作,並交會計部門入賬。安全庫存的量由財務部門、原材料供應部門和生產部門共同確定。

(2)倉庫保管控製:標識清楚,如對入庫物資必須分清批號、進庫日期、品名、型號和規格等。主要原輔材料要井然有序地分門別類、擺放整齊,並定期檢查,及時整理,這樣可以克服庫房物資貯存管理混亂,杜絕原料變質、偷盜丟失、私自挪用等不良現象的發生。同時要建立健全有關規章製度,如采用貨品庫存卡、貨品標簽、保安、防火、設置防盜報警器等進行控製。

(3)建立定期盤點製度:定期盤點主要是指賬卡物相符。如果計算機管理,則可以快速、準確地盤點。其目的是及時發現問題,以便實施有效控製。

(4)嚴格發料製度:發料必須憑領料單,且領料單有清晰的向各部門發放物資的數量、金額及經辦人員姓名。領料單是庫房發出材料的原始憑證,倉庫管理員應認真仔細按照領料單上的材料進行發放。計算機管理的發料時,需要將領料單與倉庫計算機單據相對照,一致才能發料。手工發料時要注意領料單必須有部門領導核準簽字、發料人、領料人簽字,財務部門應隨時勾稽賬麵餘額與實存數量是否相符,以杜絕無單領料、少報多領、監守自盜,控製倉庫的庫存短缺。這樣有利於核算各領料部門的生產成本,控製材料的種類和數量,減少各部門車間的積壓、降低消耗。

4.3.2.3生產過程控製

生產過程控製也就是指在製品或半成品在各車間和各工序間流轉過程控製。成品倉庫和銷售過程控製是企業物流控製的最後環節。在製品或半成品控製主要任務是短缺、丟失、損壞等,最終保證產品順利產出。

(1)建立半成品倉庫:對外購半成品可按照物資采購方法進行控製;對自製半成品要嚴格按照企業內部製定的流轉程序,上一個車間完工的半成品要填製入庫單辦理入庫手續,下一個車間生產領用需填製領料單,辦理出庫手續。車間、倉庫、財務三方協同做好庫存數與賬上數的核對工作,保證半成品能完好無損,保質保量的進入下一道工序。

(2)強化產成品入庫製度:這是保證企業生產的產品都能產生收入,防止企業資產流失的重要一關。企業必須加強對成品的管理,產成品在經檢驗員檢驗合格後,必須及時入庫,倉管員應按車間實際交給倉庫的產品名稱、規格、數量、批量開具成品入庫單,辦理入庫手續。

(3)強化成品庫管理:所有產品銷售出庫均采用統一發票,發票由會計部門統一管理,並定期複核。倉管員一定要認真核對發票與調撥單的品種、規格、數量,使之相符。提貨單一定要有提貨人簽字,並及時登記庫存減少賬,發現核對不符者,不予發貨;白條、欠條一律不予發貨,違者將予以重罰。同時成品庫還應經常與財務對賬,做到賬賬、賬實相符,發現問題,及時查找原因,解決問題。

4.3.2.4物流管理製度建設

(1)建立相互製約的內控製度:內控製度的關鍵是實物流轉環節的程序應當明確職責,對有關人員的職責分工要明確,對財產及其記錄的接觸使用要有保護措施,並有效防止舞弊。財物保管人員、記賬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做到職權明確,程序規範,責任清楚,避免因職責不清相互扯皮、推諉、甚至越權行事,造成管理失控,將失誤、舞弊等問題控製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