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2 生產計劃(2 / 3)

4.2.3生產批量

生產批量與生產周期長短有直接關係,與生產能力也有直接關係。如果生產批量比較大,則上下崗位之間等待時間會增加,所以會增長生產周期。

4.2.3.1生產批量概念

生產批量是指一次投入(或產出)同種產品或零部件的數量。

批量大小直接決定了生產效率和生產效益。確定生產批量的方法也比較多,如最小批量法則法、經濟批量法、生產間隔法等。

經濟批量法是指使生產調整費用與存儲費用達到平衡點的批量為最佳批量法則。生產調整費用與存儲費用是一對矛盾。生產批量大,則調整費用分攤到每件零部件或產品上的費用就比較低,因此從調整費用分攤角度是越批量大越好。批量大後一定會出現在製品庫存增大,成品庫存增大,倉庫增大後會引起存儲費用的增加,因此從儲存費用的角度來看,批量越小越好。經濟批量法就是平衡兩者之間的矛盾,同時經濟批量法中的批量還受到生產過程中的瓶頸影響,還受到工廠場地存儲空間限製。

經濟批量法平衡調整費用和存儲費用,最終就是找到總費用最低點所對應的批量為最佳批量。零件的種類和生產量不同,其經濟批量也不完全相同。

4.2.3.2設備調整費用

設備調整費用是指某零部件或產品所有零部件生產過程所有相關設備的調整費用之和。

4.2.3.3存儲費用

存儲費用是指成品倉庫和車間兩部分存儲費用之和。

成品倉庫存儲費用,估算用公式如下:

Cc=Q·C0·Ip·T

式中:Cc——成品倉庫存儲費用;

Q——該零部件或成品的批量數量;

C0——該零部件或成品的單價;

Ip——該零部件或成品的每天存儲費率;(即每元每天應付存儲費用);

T——該零部件或成品存儲天數。

生產車間存儲費用,估算用公式如下:

Cg=Q·C1·Ig·TLZ·n

式中:Cg——車間存儲費用;

C1——零部件單價,或以產品為單位的零部件加權平均單價;

Ig——零部件存儲費率,或以產品為單位的零部件加權平均車間存儲費率;

TLZ——生產周期;

n——指定交貨期內的批量次數。

4.2.3.4生產批量確定

生產批量指標是生產過程控製的重要指標,通過經濟批量法可以求得其具體數值,具體公式如下:

如果以零部件為計算對象,則成品存儲相關參數要轉化成零部件的對應值。如果以產品為計算對象,則將生產過程車間存儲通過加權平均方式轉化成產品對應值。當設備調整費用等於車間存儲費用和成品存儲費用之和時,其生產批量為最經濟批量。

即根據Cs=Cc+Cg,求出Q值即為經濟生產批量。

圖解法也可以求得經濟批量數值,即將調整費和存儲費分別畫出相應函數曲線,求其交點即是經濟生產批量數值。

4.2.3.5生產批量確定步驟

-確定各種零部件的計劃量。

-零部件分類。

-計算經濟生產批量。

-修正批量值(考慮生產麵積、設備、工具等因素)。

複習思考題

1.什麼是生產批量?

2.為什麼生產批量能夠影響家具企業的生產能力?舉例說明。

3.如何確定家具企業的經濟生產批量?

4.2.4生產計劃

生產能力是生產計劃的基礎,是實現家具企業經營目標的物質保證。生產計劃是指企業某時期為了達到的產品品種、質量、產量和產值等生產任務的計劃或產品生產進度的安排。

生產計劃反映的並非某幾個生產崗位或某一條生產線的生產活動,也並非產品生產的細節問題以及一些具體的機器設備、人力和其它生產資源的使用安排問題,而是指導企業計劃期生產活動的綱領性方案。

4.2.4.1優化生產計劃的原則:

-有利於滿足交貨期。

-有利於生產成本最低化。

-有利於充分利用生產資源,均衡生產。

生產計劃是指一方麵為滿足客戶要求的三要素“交期、品質、成本”而計劃;另一方麵又使企業獲得適當利益,而對生產的三要素“材料、人員、機器設備”的適當準備、分配及使用的計劃。

4.2.4.2生產計劃的任務

-保證交貨日期與生產量。

-均衡生產。

-提供物料采購的依據,包括材料安全庫存、訂購周期、訂購點、訂購量、最高庫存、最低庫存。

-提供作業人員與機械設備補充依據。

4.2.4.3生產計劃的對象

-產值:根據產品報價和往年同期產值數據,安排月生產計劃或年生產計劃或天生產計劃。

-產品:根據某產品生產數量來安排生產計劃,主要適用大批量生產或生產品種相對比較的企業。

-零部件:以零部件為對象安排生產計劃,其控製手段是產值和工時或其它指標。

4.2.4.4生產計劃的考慮因素

-交貨日期。

-總產值。

-企業內產能平衡和人員工作均衡。

-原輔材料(包括外協和外購件)的前置期。

-產品生產周期及加工複雜程度。

-產品加工瓶頸產能。

-生產計劃經濟性(主要指高效低耗無浪費)。

-作業排序數學模型。

-產品質量。

4.2.4.5生產計劃種類

根據生產計劃的性質劃分,生產計劃類型如下:

-年計劃:以年為單位,確定生產產值目標或產量目標。

-月計劃:以月為單位,確定每個產值目標或產量目標,具體到產品種類和數量。

-日計劃:以日為單位,確定零部件或產品的生產產值或產量目標,以及加工順序。

-時計劃:以小時為單位,確定某工序零部件或產品的產值或產量的目標,以及加工順序。

4.2.4.6生產作業排序

生產作業排序在傳統生產計劃中是無法實現的,通常被安排在現場管理中去了,原因是其它信息量和工作量相當大,無法用手工來完成。隨著家具製造企業的信息化建立的深入,通過計算機和網絡來完成作業排序已經完全可能。

安排生產任務順序直接影響生產產能、產量和經濟效益,特別是縮短生產周期、均衡生產、減少人員和設備空閑時間都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