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印度經典寓言故事(3)(1 / 2)

這個大商人的兒子,讀過很多關於駕船方法的書,而且對書上的說法背得滾瓜爛熟。於是他自信地對大家說:“這一趟遠行,大家可以完全放心,我對駕船的一切技術都很在行的!所以,不管是遇到什麼困難,我都知道解決辦法。這些方法,書上都講過,我現在都能一字不漏地背得出來。”他一邊說著一邊比畫著,大家聽了都很相信他,對他非常敬佩。

就這樣,他們的大船不久就開到海中去了。一開始,他們在平靜的海域上,捕到了很多大魚,大商人的兒子建議大家一起去更遙遠的印度洋海域,捕更大更多的魚。商人們想著有他在,即使遇上風浪或者暗礁,也不用害怕,就都同意了。

到了遠海以後,風浪果然大了,船上掌舵的人不幸染了風寒,生了急性病,船上又沒有醫生對他進行醫治,很快就死掉了。這個大商人的兒子於是就自然而然地代替了這個掌舵的工作,大家都很相信他。

這時海水也開始隨著狂風動蕩起來,船在海上猛烈地晃動,就像要翻倒一樣。大家都看著大商人的兒子,希望他可以趕快掌舵讓船穩定下來。

隻見這個大商人的兒子嘴裏念念有詞地背著書說:“遇到大風大浪的時候,應當這樣地握著船舵,這樣地拿穩,這樣地把握方向。”實際上,他卻連手都沒有放在船舵上,隻是在那裏比畫著,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真正地掌舵。

大船在風浪裏劇烈搖晃之後,就慢慢沉了下去,最後全船的人都淹死了。

大商人的兒子自以為飽讀詩書,能流暢背誦書上的知識,就可以掌舵開船,應對各種複雜的海上狀況,結果害死了一船人。這說明空談書本理論,不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複雜問題。所以我們讀書要結合生活實際,將書本上的理論與生活中的實踐結合起來學習。不然空有才學文化,卻沒有實踐經驗,是不能做出什麼事的。這個印度故事跟中國的“紙上談兵”

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印證了宋代詩人陸遊的一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第四個傻瓜

在很久以前,住在印度河下遊的摩亨約·達羅,是一個自命不凡的國王,他喜歡耍人取樂,於是命令大臣找四個傻瓜供他取樂。

大臣的公務很繁忙,但國王的命令也不能違抗,所以他隻好遵從國王的命令出去找傻瓜。

在路上,大臣看到有一個牽著小馬的人,卻頭頂著沉重的包袱,累得汗流浹背。他沒有把包袱馱在馬背上,白白浪費了力氣。

大臣覺得這是一個傻瓜,於是,他將這個傻瓜叫走了。

大臣繼續尋找,他看到一個人在街上不停地向路人分發糖果。大臣停下來,問他:“你這是遇到了什麼喜事呀?”

那人回答說:“先生,我的前妻與別人結婚了。現在他們還生了一個兒子,我真感到高興,想讓大夥兒和我一起慶祝。”

大臣覺得他是個大傻瓜,於是,讓他也跟著自己走。

大臣回到王宮,並把兩個傻瓜也帶到國王麵前。國王非常高興,接著國王問道:“還有兩個傻瓜呢?”

大臣回答說:“陛下,我是第三個傻瓜,因為我不幹正事,卻花了很多時間去尋找傻瓜,簡直太愚蠢了。”

“那麼第四個傻瓜在哪兒呢?”國王好奇地問道。

大臣麵露難色,不肯說。

國王看出了大臣的為難,便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你不說,難道是想讓我治你的罪嗎?”

聽了國王的話,大臣才非常為難地說:“陛下,請恕我直言,這第四個傻瓜便是您。”

國王很生氣,讓大臣說出原因來。

大臣說:“您讓我找四個傻瓜,而不是四個聰明人。您讓我找他們取樂浪費時間,卻不讓我找聰明人幫您治理好國家,所以您也是一個傻瓜。”

國王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給了這個直言相諫的大臣很多賞賜。從此以後,他也開始專心朝政,國家也越來越強盛了。

國王不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江山社稷,勵精圖治上,卻命令大臣去尋找傻瓜,供自己玩樂,這本身就是不務正業的愚蠢行為。聰明的國王應該學會善用忠誠智慧的大臣,幫忙一起治理好國家,讓整個國家強盛安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要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不要把精力放在那些無用的事情上!

割肉百兩補肉千兩從前在焦特布爾城裏住著一個暴君,他眼睛裏揉不得沙子,耳朵裏聽不得壞話,對臣民非常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