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第一位媽媽的兒子唱著歌來了。他的嗓子像百靈鳥一樣婉轉動聽。
他母親說:“你們看,這就是我的兒子,他的歌聲是多麼動聽呀!”
接著第二位媽媽的兒子也來了。他身材高大,走路時兩隻腳踏得地麵咚咚作響。他的母親十分得意地說:“他就是我的大力士兒子,簡直就是頭強壯的大象!”
說話間,第三位媽媽的兒子也來了。他一邊走路一邊流利地背誦著梵文古詩。他母親看了看他,說:“我兒子背的古詩,就是那些年老的學者,也要甘拜下風!”
最後,第四位媽媽的兒子大步跑到母親跟前,接過母親頭頂的水罐,頂在了自己的頭上。另外三位媽媽看到了非常詫異。這時,那位一直跟著她們的老人說話了:“我覺得四個兒子裏,這個幫助媽媽頂水罐的兒子最好。”
三位媽媽和三位兒子聽了老人的話,都麵帶愧色地低下了頭。
不管是唱歌婉轉動聽的兒子,身材魁梧的大力士兒子,還是滿腹詩書富有文化的兒子,他們雖各有所長,卻都不是一個合格的兒子。隻有懂得孝順父母,不讓父母操心的兒子,是一個合格的兒子。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父母生養子女,辛勞無比,作為孩子應該為父母分擔力所能及的事,這才是作為一個好孩子的最基本的標尺。
藝人的自滿
在烏代浦爾的一個小村莊裏,有一位技藝精湛的工匠藝人。藝人有個心靈手巧的兒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兒子的技藝越來越好,慢慢地,他做的麵人比父親的還精致。
一開始,兒子的麵人和父親的賣一樣的價格,但他覺得自己的麵人應該賣更高的價格。父親訓斥了兒子,覺得兒子應該把心思放在提高技藝上。於是,兒子就更加認真了。最後,他不僅可以做出精致的麵人,同時也可以賣出很高的價格。
可是,父親依然經常斥責兒子。他總是不滿意兒子的麵人,總是能找到這樣那樣的不足。所以兒子做麵人比以前更耐心、更刻苦了,他做的麵人賣價也越來越高,慢慢漲到了四個盧比、五個盧比、七個盧比、九個盧比,最後到了十個盧比!父親做的麵人還是跟以前一樣,每個賣兩個盧比。
可是,父親依然給兒子做的麵人一處一處地挑毛病:這隻眼睛比那隻小了,兩個肩膀左高右低,嘴巴不夠逼真,有瑕疵,指甲太小,看都看不見!
這一次,兒子不耐煩了。他說:“爸爸,你為什麼老是挑我做的麵人的毛病?你自己做的麵人,每個我都能挑出三十個毛病!我覺得我做的麵人已經堪稱完美了,根本不必再加工!”
父親聽了兒子的話後很失望,他悲傷地說:“兒子,你說的我都明白。
不過我不希望這樣的話從你嘴裏說出來,我聽了會很難過的。因為一旦你這樣去想,今後你做的麵人的賣價永遠也不會超過十個盧比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兒子驚奇地問。
父親說:“作為一個手藝人,如果你認為自己的技藝水平再沒有改進提升的餘地了,這就意味著你的長進就此停止。我年輕的時候,手藝日益長進,麵人的賣價從五十派士漲到七十派士,最後漲到一個盧比、兩個盧比,這時候我也對自己的手藝自滿起來,結果從那時候開始直到現在,我做的麵人隻能賣到兩個盧比,從來沒有超過這個價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旦我們開始自滿自得的時候,那麼離我們停滯不前,不再進步的日子不遠了。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永遠不要滿足自己當前取得的小小成就,我們要追求卓越,不斷努力去攀登更高的山峰,挑戰更大的困難,做出更大的成就。
駕船的方法
在布萊爾港住著一個大商人,他有一個聰明的兒子。商人自己沒什麼文化,所以很早就開始請老師教他的兒子,希望他的兒子是個飽讀詩書的人。
兒子也很認真,每次讀書都能把書上的東西記下來,背給商人聽。商人覺得有這樣一個兒子很高興。
有一次,大商人買了艘大船,帶著長大的兒子和另外一些商人到安達曼海中去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