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著作的另一大部分是他推想和求索的宇宙的秘密真相——所羅門神殿的力量,啟示錄,丹尼爾之書和關於教會曆史的數百頁論述。文獻還表明了牛頓對煉金術的癡迷。在1650年左右的那個年代,以出版商庫珀為中心的人在此後的20年裏複興了對15世紀英格蘭煉金術的興趣。在劍橋圖書館中也有著相當數目的這樣的手稿,而且在那20年裏,牛頓沉溺其中。這恰好是他構思《原理》的幾年。他全身心地投入,試圖解讀傳統留下來的疑團,並留下了至少10萬字的實驗記錄和手稿。在這些奇特的研究中——牛頓一隻腳在中世紀,一隻腳為現代科學踩出一條路——度過了他人生的第一階段,在劍橋三一學院的生活時期。其實,牛頓在劍橋三一學院的早期生活裏就已經拋棄了正統的信仰,他完全反對古代權威的解釋,而認為“三位一體”的教義應該是後來偽造的。為此還寫過廣泛的反“三位一體”的小冊子。他對這種異端的持有,更加劇了他的沉默和性情的內傾。
看他那時的研究,所有人都會認為牛頓不是理性時代的第一人,而是魔法家中的最後一個。他的天性玄奧,隱秘,又有著深深的神經過敏。他的後繼者惠斯頓把他評價成:“我所曾知道的最懼怕,小心和多疑的性格之一。”所以他整個地疏遠女性,終身未娶。直到《原理》的出版,才使他的習慣和生活方式有了一個徹底的改變。他的朋友們認為他必須從三一學院的生活中拔出腳來,否則它會很快讓牛頓走向精神和健康的衰落。在朋友的勸說和自己的努力下,牛頓終於拋棄了他的那些魔法研究,從事了一些高貴,有酬的職業——比如皇家學院院長,憲法院教職,造幣廠設計員,等等。
當他的生活轉折點到來之後,他才把他的魔術之書放回盒子,也同時把17世紀扔在身後,演變成傳統的18世紀形象。魔法已盡忘,他成為了理性時代的智者和君王。正統的伊薩克·牛頓爵士已遠離了誕生於17世紀的孩童魔法,成為我們傳統中認為的18世紀的伊薩克爵士。但是,也請相信,秘密的異端和迷信,曾是牛頓一生的研究”當然,這並不是說他不偉大。正如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所說:“請不要在此猜想我今日的目的是通過描寫來貶損劍橋最偉大的兒子”我正努力寧願像他自己的朋友和同代人看他那樣去看他。他們毫無例外地視他為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物質存在的狀態種類之謎
1879年,英國物理學家克魯克斯在對陰極射線進行研究時,發現了物質的第四種狀態,即等離子態。這種狀態可以從氣態轉化而來。溫度如果上升到幾萬攝氏度甚至幾百萬攝氏度,或在高強度射線作用下,氣態物質中的電子會脫離原子核的吸引,離開自己的軌道,成為遊離狀態,而原子也成為帶正電的離子,這種混合物便被稱作等離子態。整個宇宙中大部分發光的星球都處於等離子態。
“超固態”是物質存在的第五種狀態。20世紀20年代,人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恒星——白矮星。它的密度差不多是水的100萬倍。組成它的物質處於超高壓狀態。原子中的電子在壓力達到140萬大氣壓時,就會被壓縮到與原子核緊密地擠在一起,此時物質裏麵就沒什麼空隙。這種物質便是“超固態”。“中子態”是物質存在的第六種狀態。如果把巨大的壓力再加在“超固態”物質上,原來已擠得很緊的原子核和電子就再也緊不起來了。這時原子核裏麵就會放出質子和中子。
因此,物質的狀態絕對不止固,液,氣三種。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也許人們還會發現更多的物質的狀態。
記憶是否能夠吃下去
記憶是大腦的一種功能,我們隻能吃下食物,卻不可能吃下功能。然而,令世人驚奇的是,美國密執安大學心理學家麥克內爾不久前宣稱,他們完成了。蝸蟲吃記憶。的科學實驗。蝸蟲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種微小蠕蟲,十分饑餓時會吃同類。研究者首先把未受過訓練的蝸蟲餓10周,然後把受過訓練並學會了對光反應的蝸蟲。碎屍萬段。,用這些碎片去喂餓了10周的蝸蟲。結果,吃了學會對光反應的蝸蟲碎片的那些蝸蟲,就像受過同樣的訓練一樣,它們吸收了受訓蝸蟲的記憶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