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揭秘神奇的科學發現(6)(3 / 3)

關於記憶物質的研究始於50年代。解剖學告訴我們:神經細胞是記憶的物質載體,在一個神經細胞的末梢和另一個神經細胞的前端之間,有一個距離僅為0.00002厘米的空隙,稱為。突觸。。傳統的觀點認為,神經細胞之間信息的傳遞是通過電脈衝穿越突觸實現的。60年代新的研究發現,信息傳導是由神經細胞前端的。樹突。釋放出能夠觸發上一個神經細胞末端的。軸突。再生衝動的特殊化學物質,使信息穿越。突觸。實現的。這些被稱為。化學傳遞物質。,簡稱。化學遞質。,。遞質。的神奇物質,存儲在突觸囊中。一個神經細胞釋放的化學遞質往往不足以發動下一個神經細胞,一個神經細胞的軸突區幾乎同時接受來自多個樹突的激發。不同的神經細胞化學遞質是不同的,但基本可分為興奮性和抑製性兩種。如果要發動一個含抑製性傳遞物質的神經細胞,那麼,釋放的興奮性遞質必須大到足以壓倒抑製性遞質。否則,兩者互相抵消,再生衝動就激活不起來,信息傳遞也就無法進行。目前已測到20多種這類遞質。

自從這一理率被普遍接受以後,科學家進行了各種移植記憶的實驗,試圖使人類變得更加聰明。90年代初,美國科學家G.昂加爾領導一個研究小組對大鼠施行恐懼黑暗記憶的移植。他們把大鼠分成兩組,對其中一組進行恐懼黑暗的訓練,並形成恐懼黑暗的記憶,然後把受訓大鼠的記憶遞質移植給另一組未受訓的大鼠。這組大鼠在接受了這種遞質後也產生了恐懼黑暗的記憶。

昂加爾和麥克內爾移植記憶的實驗是成功的,但是,這些記憶移植實驗都是在動物,而且是比較低等的動物身上施行的,人的大腦結構和記憶功能要比這些實驗對象深奧複雜得多。最近,比利時科學家進行了大膽的試驗:用加壓素噴灑一位遭車禍昏迷不醒的男子,男子終於醒來,並恢複了對車禍與以往的記憶。這個試驗令科學家極為興奮,當然,記憶移植還需進行極其艱苦的探索,並且由此引起的社會問題,比如個人隱私問題,公務的保密問題,等等,也將是推進人類記憶移植研究的一道道障礙。它在21世紀會有多大進展?我們將拭目以待。

最先創立微積分的人是誰

牛頓在1687年以前沒有正式發表有關微積分的論文。不過,在1655~1678年間,牛頓曾把自己研究的結果通知朋友。牛頓在1669年,把題為《運用無窮多項方程的分析學》的小冊子分送給自己的朋友。1669年,牛頓先把這本小冊子送給不郎布教授,隨後又送給萊布尼茲的朋友柯裏斯。這本書直到1771年才正式出版。萊布尼茲於1672年訪問巴黎,第二年訪問倫敦,並且和一些指導牛頓工作的數學家通信。直到1684年,微積分的著作才由萊布尼茲正式發表。於是,萊布尼茲被英國數學家指責為剽竊者。

後來經過調查發現,原來牛頓和萊布尼茲都受不郎布教授的許多啟發,各自先後在研究不同問題的同時建立了微積分。一個是文章發表得早,一個是工作得早。因此,最早創立微積分的人是牛頓和萊布尼茲。微積分的創立是繼歐幾裏得幾何以後數學上最為重要的創造。

胃是怎樣消化食物的

在醫學還不發達的古代,人們曾經認為胃是。磨子。,。蒸鍋。。因為人們發現虎,豬,豹,羊吃進的骨頭,肉塊,糧食和草料,經過胃消化後卻變成了一堆糊狀物,於是認為胃有。磨子。或。蒸鍋。的功能。意大利生理學家斯帕蘭劄尼對此說法持懷疑態度。為了弄清胃的真實功能,他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把一塊生肉塞進一個金屬管中,並在這個金屬管上紮許多小眼,然後將兩端封嚴實,以防肉掉出來,接著,強行讓山鷹吞下金屬管。過了一段時間,斯帕蘭劄尼取出金屬管,發現小管完好無損,兩端的蓋子也還牢牢地封在上麵,但原來管中的生肉塊卻變成了一些黃色的液體。通過這個實驗,斯帕蘭劄尼明白了胃消化肉的過程是一個化學過程,但是這個化學過程是如何進行的,以及黃色液體是怎樣產生的,他仍然沒能搞清楚。1822年6月2日,發生在美國靠近加拿大邊界的密執安小島上的一起意外的獵槍走火事件,揭開了有關胃的消化作用機理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