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1年以來,前蘇聯和美國先後向金星發射的探測器有30多個(雖然有幾個發射失敗),獲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970年8月17日,前蘇聯的“金星”7號無人探測器成功地實現了在金星表麵上著陸探測。它曾測得金星溫度高達480℃,表麵為100個大氣壓。此後還有多個前蘇聯的探測器都在金星表麵實現了成功的軟著陸。美國於1989年5月發射了。麥哲倫號。探測器對金星進行空間探測,為期5年,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人類根據對金星的探測結果得知,它那厚厚的大氣層幾乎全部由二氧化碳組成,因此,它具有巨大的溫室效應。其高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達97%,而低層處可達到99%。從許多宇宙飛船發回的照片來看,金星的天空帶有橙色,大氣中有激烈的湍流存在,還有強烈的雷電現象,有人推算金星上的風速約達100米℃秒。更讓人驚訝不已的是,厚厚的濃雲籠罩在金星表麵上30千米~70千米左右的高空,雲中具有強腐蝕作用,濃度很大的硫酸霧滴。總體上看,金星大氣層好似一個巨大的溫室或蒸籠。盡管金星大氣將約3℃4的入射太陽光反射掉了,但其餘那部分陽光到達金星表麵並進行加熱。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氣和臭氧好似溫室玻璃,阻止了紅外輻射,結果金星蓄積了大量所接受到的太陽能,因而使那裏的溫度高達465℃~485℃。
與水星不同的是,金星上麵環形山很少,表麵比較平坦,但也有高山,懸崖,隕石坑和火山口。金星上的凹地與月麵上的“海”(平原)相似,“海”上有火山。金星有十分活躍的地質活動,其表麵有眾多的火山,巨大的環形山,許多地層斷裂的痕跡以及湧流的熔岩。
金星表麵最高的麥克斯韋山位於北半球,高達12千米,遠遠高於地球上的珠穆朗瑪峰;在南半球赤道附近並與赤道平行的地方,是阿芙洛德高原。金星上有一處橫跨赤道的大高原有近10000千米長,3200多千米寬。
有些探測器成功地完成了在金星上的自動鑽探,取樣和分析任務,人們因此知道了金星表麵最多的是玄武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人類有關金星的探索和研究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就,金星也將不再神秘。
水星之謎
平常,人們很難看到水星,這主要跟水星與太陽之間的角度有關。水星距太陽最遠時達6900萬千米,最近時約4500萬千米。從地球上看去,它距太陽的角距離最大不超過28度,水星仿佛總在太陽兩邊擺動。因此,水星幾乎經常在黃昏或黎明的太陽光輝裏被“淹沒”。隻有在28度附近時才能見到它。
水星在中國古代被稱為“辰星”。Mersury是水星的英文名字。水星繞太陽運行的速度的確很快,每秒約48千米,它隻需要88天就能繞太陽公轉一周。在很長一段時期裏,天文學家一直認為它的自轉周期也是88天,跟公轉周期一樣長。
盡管也有人懷疑過水星的自轉周期,但由於儀器,技術等方麵的原因,人們對水星精確的自轉周期仍不知曉。隨著天文學觀測水平和儀器精密程度的提高,水星自轉周期終於被測出來了。1965年,美國天文學家用阿雷西博天文台射電望遠鏡,向水星發射了雷達波進行探測。這是一架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口徑305米),它測出了水星的精確的自轉周期為58.646天。原來,水星繞太陽公轉2圈的同時,繞其軸自轉3周,因此。水星的自轉周期剛好是公轉周期的2/3。
此後,科學家對水星進行了更深入的探測和研究,但即使是當時地球上最好的望遠鏡也很難讓人們看清水星表麵的情況。於是,科學家們采用了行星探測器這種高精端的工具。美國於1973年11月3日發射了“水手”。
10號行星探測器,它是至今為止地球人的唯一“訪問”過水星的宇宙飛船。這次發射的主要任務是探測水星,順便考察一下金星。它的總重量約528千克,從磁強計杆頂端到拋物麵天線外緣的寬度達9.8米。宇宙飛船經過3個多月的飛行,於1974年2月5日飛越金星,離金星最近時有5000千米。飛船在對金星考察的同時,借助金星的引力“支援”,使其運動的速度和方向發生改變,進入了一條飛向水星的軌道,終於在3月29日到達水星上空。航天科學家精心設計了這艘飛船的軌道。當它到達水星上空並進行觀測之後,就成為一顆繞太陽運行的人造行星了。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設計為水星公轉周期的兩倍,也就是176天。這樣,當水星剛好繞過兩周時,飛船就遇到水星一次。“水手”10號飛船先後3次遇見水星,並獲得了一批高質量的照片,其攝影鏡頭能把水星表麵一兩百米大的地麵結構細節分辨清楚。科學家們通過分析飛船的反饋資料發現,水星表麵上布滿了無數大小不一的環形山和凹凸不平的盆地和坑穴等。一些坑穴顯示出隕星曾多次撞擊過同一地點,這與月球表麵很像。水星表麵與月麵的不同之處是,直徑在20千米~50千米的環形山不多,而月麵上的直徑超過了100千米的環形山很多。水星表麵上到處都有一些被稱為“舌狀懸崖”的不深的扇形峭壁,其高度為1千米~2千米,長約數百千米“科學家們認為,它們實際上是早期水星的巨大內核變冷和收縮時,在其外殼中形成的巨大的褶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