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林,亦叫關帝塚,位於洛陽城南8千米處,相傳是埋葬三國蜀將關羽首級的墓塚。因在塚前建廟,亦稱關帝廟。關林是通稱。其含意,不僅說明這裏有古柏翠鬆,綠樹蔥蘢,而且是效仿中國文化聖人孔子的墓為“孔林”的規製。
封建社會用“忠”、“義”來教化百姓,而關羽對劉備至忠、至義,人們就尊關公為聖人。宋代以來,對關公屢加追封,“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褒封不已,廟祀無垠。
據史書記載,公元219年,漢蜀將關羽失荊州,困麥城,後被吳將馬忠所獲,在臨沮漳鄉被殺,孫權為了嫁禍於曹操,於是將關羽首級盛在木匣,派人星夜送至洛陽。曹操識破孫權之計,便刻木為身,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城南。關林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清代擴建和增修。乾隆、光緒皇帝、慈禧太後都曾拜關林,並題有匾聯,懸掛至今。關林占地100畝,翠柏800多株,殿宇廊廡150餘間,石坊4座,大小石獅子110多個。碑刻70餘塊。這裏隆塚豐碑,殿宇堂皇,古柏蒼鬱,景色幽雅。
關林的建築規格是按照宮殿形式修建的,布局嚴謹壯觀。廟前有戲台,中軸線建築依次有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林碑亭、關墓。中軸線兩側附以其他形式相同的對稱建築物。
關羽簡介
關羽(公元160年—219年),字雲長,本字長生,東漢時河東郡解縣常平裏人(今山西省運城市常平鄉常平村)。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軍事家、著名將領。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