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漢墓位於長沙市東郊瀏陽河西岸、長瀏公路北側,距市中心約4千米,屬長沙市芙蓉區馬王堆鄉(原屬東屯渡鄉)。原為河灣平地中隆起的一個大土堆,據地方誌記載為五代時期楚王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故名馬王堆。堆上東西又各突起土塚一個,其間相距20餘米。兩塚頂部平圓,底部相連,形似馬鞍,故也有人稱其為馬鞍堆。
堆上分布西漢墓三座,一號墓位於東塚稍偏北,二號墓位於西塚,三號墓位於東塚一號墓的南端,兩墓墓坑相距43米。三座漢墓中,二號墓葬的是漢初長沙丞相侯利蒼,一號墓是利蒼妻,三號墓是利蒼之子。三座墓中以一號墓規模最大,墓坑南北長19.5米,東西寬17.8米,深16米。現在一、二號墓坑已填塞,三號墓坑經過整理加固,保存下來,並新建了大跨度的頂棚,供人們參觀。
1972年1月16日至4月28日對一號墓葬進行了發掘,1973年11月至74年又對二、三號墓進行了發掘。先後發掘出:西漢女屍、素紗禪衣及一大批漆器、陶器、兵器、樂器、木俑、絲織品和帛畫與帛書等。這批文物現都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館。
考古大發現
1972年—1974年,在長沙市馬王堆發掘了三座漢墓,墓主人分別為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夫人辛追及其兒子。出土珍貴文物3000餘件,為研究漢初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提供了詳實的資料,豐富了人們對西漢文明的認識,同時也為漢初考古提供了年代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