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做好孩子心理上的準備,讓孩子愛上幼兒園(2)(2 / 3)

對於那些在成人眼中平談無奇的事物,他們會提出許多問題,比如:太陽為什麼不會掉下來,小雞為什麼不會飛,彩虹是怎樣形成的等。對於這樣的提問,媽媽一定要耐心地給予回答,否則很容易挫傷孩子的好奇心。

3歲的小米,對周圍所有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

一天,小米對電視遙控器產生了興趣,媽媽擔心他會毀壞物件,可是,轉念一想,與其擔心,倒不如將正確的使用方法交給他。

媽媽在廚房忙碌時,小米總喜歡跟進去,這裏摸摸,那裏摸摸。每到這時候,媽媽都會給小米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讓他洗黃瓜、西紅柿、拌涼菜,幫著媽媽拿調料等。

這樣,小米就可以對蔬菜的特性多一些了解了,他的好奇心得到了進一步的滿足。

小米媽的做法,既可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給孩子提供了鍛煉的機會。

孩子對事物的好奇,代表了一種求知的欲望。孩子都有求知的欲望和發展的潛能,通過“探索——擺弄——發問”這樣的一個過程,不僅可以滿足孩子求知的欲望,還可以讓他們的智能獲得增長,所以,孩子有好奇心,是一件好事。那麼,該如何保護和促進孩子好奇心的發展呢?

1.提供適合孩子閱讀的繪本、書籍

書本,可以讓每個具有好奇心的孩子獲得快樂的體驗,比如:小動物繪本、天文類繪本……這些繪本和書籍,都能夠提起孩子的閱讀興趣,孩子一般是非常喜歡閱讀的。

2.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孩子學習科學知識

為了讓孩子好奇的小船駛入知識的海洋,將孩子的好奇變成對知識的渴求和探索,可以通過講故事、做小手工等方式,用科學知識來承載孩子的好奇之舟,比如:做小風車、三原色實驗、吹泡泡等。

3.親身示範,展示出自己的好奇心

為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媽媽首先要向孩子展現出自己的好奇心,比如:帶孩子一起外出散步時,可以表現一下自己對一草一木及其他事物的興趣和探索願望。可以聞一聞花香,可以踢一踢小石頭,可以撿一些樹葉……

4.尊重孩子的興趣

從那些能夠引起注意力的東西中,孩子能學到更多的東西。如果孩子喜歡聽音樂,就要創造條件,經常放一些音樂給他聽;如果孩子對昆蟲感興趣,就陪他一起捉、養昆蟲;如果孩子對花草感興趣,就可以找些種子來種種,讓孩子體驗收獲的喜悅。

5.將孩子的好奇心引向大自然

春天,可以帶孩子觀察各種花鳥魚蟲的變化,比如:可以養些蝌蚪、小蠶,觀察蝌蚪是如何變成活蹦亂跳的青蛙的?蠶寶寶一生要脫幾次皮?每次脫皮後有什麼變化?蠶寶寶最後是怎樣吐絲作繭的?……這些問題都可以將孩子的好奇心充分調動起來。

6.簡單、清楚地回答孩子的問題

同一個問題,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理解力,媽媽應該做出不同的回答。在做出回答前,可以先問問孩子是怎麼想的。這樣做,不僅能讓孩子明白一個人不可能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還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尋找答案。

7.提供條件,正確引導

好奇心是對新鮮事物的探究反應,為了讓孩子獲得新穎而神奇的感覺,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豐富多彩的環境。為了讓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向往,要善於將孩子的好奇心引入恰當的軌道。

8.正確對待孩子因好奇心而發生的破壞行為

由於孩子年幼無知,常常會做出一些破壞性的行為,比如拆玩具,媽媽要正確應對這種行為,不要簡單地打罵。應該向孩子講清玩具的構造、原理和正確玩法,然後和孩子一起把玩具修好。這樣,不僅能鼓勵和發展孩子的求知欲、探索精神,還能培養他愛惜玩具、愛勞動的品質。

9.正確對待孩子的提問

媽媽對孩子的問題反應積極,可以充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並使其得到繼續發展。所以,要鼓勵孩子提問,不能對問題置之不理。

如果媽媽忽略,甚至粗暴地打斷孩子的提問,當孩子不敢再提問的時候,就會逐漸對周圍的事物失去應有的好奇和熱情。

對孩子暫時不理解的一些問題,不必勉強解釋,可以告訴他:“你還小,上學以後,知識豐富了,自然就會明白。”這樣,可以把孩子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引向更深的一步。

八十五、“3分鍾熱情”要不得——讓孩子學會堅持

絕大多數媽媽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但是有些孩子雖然有衝勁,卻沒毅力。毅力是成才者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品質,媽媽一定要重視起來,從小培養孩子的毅力。

很多孩子做事情的時候,經常是虎頭蛇尾。剛開始的時候,雖然能夠認認真真的,可是時間隻要稍微長一點就不能堅持了,做不到有始有終。很多媽媽們為此大傷腦筋:

女兒從2歲半的時候,就喜歡畫畫,媽媽便利用業餘時間教她。可是,自從最近女兒迷上了動畫片《朵拉曆險記》後,每天隻要一吃過晚飯,就會立刻守在電視機前等著動畫片開播,把畫畫的事丟到腦後。

女兒看完動畫片後,也並不急著畫畫,等到媽媽幫她準備好畫具後,她卻準備上床了。媽媽一把將其揪起來,提醒說:“寶貝,你今天的畫業還沒完成呢!”

女兒竟理直氣壯地說:“媽媽,我昨天不也沒畫畫嗎?等明天再畫吧。”說完,便自顧自地爬上了自己的小床。

媽媽實在是忍不住了,走上前,在女兒的屁股上拍了幾下。這下可好,女兒便像頭小蠻牛一樣倒在地上,大哭大鬧。

故事中的女兒,對於畫畫其實隻有三分鍾熱情。絕大多數媽媽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但是有些孩子雖然有衝勁,卻沒毅力。毅力是成才者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品質,媽媽一定要重視起來,從小培養孩子的毅力。

為了培養兒子的毅力,媽媽做了很多的努力。

有時候,媽媽會讓兒子自己做選擇,但是他一旦選擇了媽媽就會要求他:必須堅持到底,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有毅力去克服。

兒子感興趣的事情很多,比如:下棋、畫畫兒、跳舞等,可是對每件事都隻有3分鍾熱度。於是媽媽讓兒子選擇最有興趣的內容來學習,並要求他堅持到底。

一段時間之後,兒子便學會了一心一意地學習某個內容,其堅持性得到了加強。

2歲之後的孩子,特別喜歡探究新事物,隻要看到一種新東西,就會將手中正在玩的玩具丟掉。為了迎合孩子,有些媽媽會不定時地買來新玩具吸引他,可是這隻能助長孩子喜新厭舊的壞習氣。那麼,如何來培養孩子的堅持力呢?

1.讓孩子懂得堅持不懈的重要性

媽媽應經常告訴孩子:堅持就是勝利,堅持就能成功。對孩子堅持做事的習慣,媽媽應給予及時鼓勵,要求並督促孩子將每一件事情做完。為了鍛煉孩子的意誌,媽媽要有決心和恒心,要舍得讓孩子吃苦。

2.培養孩子做事有計劃、有目的

培養孩子堅持不懈的精神,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開始時,媽媽可以幫助孩子設定一些計劃性的任務,但應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見。待孩子有了初步的計劃意識,就可以逐漸讓孩子自己學著安排自己的事情。在此過程中,關鍵是讓孩子堅持,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毅力。

3.給孩子製定的目標、任務要適宜

由於孩子年齡較小,思維尚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媽媽在為孩子製定目標、任務時,應盡量與孩子的實際活動能力相適宜,並與孩子的身心發展相一致。如果媽媽製定的目標、任務低於或高於孩子實際所能承受的能力和範圍,均不利於孩子堅持不懈品德的形成和孩子毅力的培養,會影響孩子好習慣的養成。

4.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堅持性

每個孩子都喜歡做遊戲。在遊戲中,孩子沒有壓力,堅持性就會得到良性的發展。媽媽要學會利用孩子感興趣的遊戲內容和材料來培養孩子的堅持性。

同時,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約束孩子的行為,提高他們對遊戲的專注性和堅持性。 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但是玩了幾分鍾,他們就會去做其他的事情。這時,媽媽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約束孩子,說:“孩子,小青蛙一個人在家裏不安全,它會害怕的!”在媽媽的提醒下,孩子的角色意識就會有所加強,就會懂得要照顧好小青蛙。

八十六、“要自製!”——讓孩子明白有些行為是不對的

能夠支配和控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是孩子獨立性提高的重要標誌。雖然自控力會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而加強,但是如果能在生活中對孩子加強這方麵的訓練,是可以讓孩子及早地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

在我們身邊,有些孩子的自製力不是很強,比如到了別人家的時候,不是翻翻這邊,就是動動那邊,這裏就有這樣一位:

暑假裏,3歲的小寒和媽媽去媽媽同事家做客。可是,到了媽媽同事家之後,小寒不是動動人家的圖書,就是翻翻人家的衣物……媽媽覺得兒子很不禮貌,自己很沒麵子!

回到家裏之後,小寒媽大聲地嗬斥了兒子。可是兒子依然不改這個毛病,等到去大姨家的時候,依然喜歡亂翻人家的東西。

小寒媽這才發現,兒子的自製力非常差。

生活中,像小寒這樣的孩子有很多。

不可否認,3歲之前的孩子,一般都不具有很強的自製力。

能夠支配和控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是孩子獨立性提高的重要標誌。如果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強,到了幼兒園,很容易會惹出事端。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具有一定的自製能力。

甜心是個可愛的小女孩,今年3歲了。可是她有個壞習慣,就是她不管到哪裏,都喜歡亂動。媽媽以為她有多動症,後來經過大量的谘詢,媽媽才知道,原來是女兒的自製能力不強。於是,在正式入園之前,她決定要鍛煉女兒的這方麵能力。

媽媽和女兒出去遊玩的時候,一般都會給女兒設定玩耍的範圍,不讓她到處亂跑、亂動;到了公共場合,則主動要求女兒嚴格遵守公共秩序;到了商場,更不能隨便亂動、亂摸……

經過一段時間,甜心的行為果然有了很大的改善。

兩三歲的孩子,一般對自製力都沒有概念,他們做事情的時候往往是隨性而為,很少會顧及他人的感受。

幼兒園是個公共場所,孩子們必須要遵守一定的行為規範,如果孩子的自控能力弱,吃飯的時候,就會弄得到處都是;午休的時候,就會打擾別人……這對孩子的幼兒園生活是非常不利的。

其實,孩子的自控力並不是天生的,年齡越小,其自控力就越差。可是,雖然自控力會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而加強,但是如果能在生活中對孩子加強這方麵的訓練,是可以讓孩子及早地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