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做好孩子心理上的準備,讓孩子愛上幼兒園(1)(2 / 3)

2.多聽

幼兒園的師資是教育機構軟實力的呈現,也是保證親子園教育質量的基礎,因此,要多向他人打聽,看看親子園的老師是否具備親子教育資格,例如:是否經過專業的培訓,是否有專業培訓機構頒發的親子教師上崗資格證書等。如果老師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達不到親子教育的要求,最好不要選擇。

3.多察

要多考察,看看親子園開設的親子課程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在親子課程中,突出的是孩子和媽媽的互動,如果隻是教師和孩子的互動,最好不要選擇。要想了解這一點,可以向以前上過親子園的孩子媽媽打聽一下,或者通過網絡查看一下其他媽媽對親子園的評價。

4.多問

在為孩子選報親子園的時候,要多問問親子園,看看他們是否開設針對媽媽的親子教育講座,是否給媽媽發送輔導資料。一般來說,正規的親子園都會定期為媽媽提供免費的專家講座,免費發送圖書資料,如果沒有這些內容,就要多留個心眼了。

5.多想

具體到孩子要不要上親子園,媽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如果孩子願意上,並且媽媽時間充裕,就可以去。千萬不要跟在別人的後麵,看到其他孩子上了,自己即使沒有條件,也勉強讓孩子上。這樣,不僅會給媽媽增添很多的負擔,也失去了讓孩子上親子園的意義。

6.多心

對於親子園,要抱有一種平和的心態。不要對親子園抱有過高的期望,認為孩子上了親子園,就一定會優於不上的孩子。很多東西的學習,靠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可能通過一周一次的親子園就達到目的,更多的還是需要媽媽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

七十八、“我已經長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兒園了!”——讓孩子產生上幼兒園的自豪感

“我已經長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兒園了!”這是孩子對自己的一種肯定。當媽媽發現孩子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一定要重視起來,強化孩子對幼兒園的意識,讓他們愛上幼兒園。

在媽媽的眼中,孩子永遠是長不大的。可是,要知道,當你每天都在向孩子強化這種“你還斜的理念的時候,很容易挫傷孩子對幼兒園的興趣,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直以來,小羅媽都覺得小羅是個小孩子,不僅在1歲的時候如此,到了小羅3歲的時候,還是這樣。

在日常生活中,當小羅打算自己吃飯的時候,小羅媽就會端起碗說:“小羅還小,讓媽媽喂!”當小羅用積木給自己蓋房子的時候,小羅媽會說:“你還小,媽媽和你一起蓋。”當小羅想自己脫襪子的時候,小羅媽也會說:“你還小,媽媽幫你脫。”……就這樣,在小羅的觀念中,自己就是一個“小不點”。

等小羅到了入園的年齡,小羅媽動用了很多關係,才給他報了一所名牌幼兒園。可是,小羅經常會以“我還小,不上幼兒園”為借口,拒絕去幼兒園。

不可否認,像小羅媽一樣的媽媽確實有很多,而且,相信絕大多數的媽媽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還斜。其實,不僅這時候媽媽有這種看法,即使是孩子長大了、成家立業了,對於很多媽媽來說,在她們的心目中,孩子還是“小的”。

這是當媽的一種正常心理,可是,這種心理會讓孩子失去自我獨立的能力。當一個孩子覺得自己還小,還不能做好某件事情的時候,就會缺少一種動力,缺少一種進取的勇氣。對於這一點,媽媽們一定要正確認識:

一天早上,小紫和媽媽在小區的操場上鍛煉身體。一個媽媽帶著自己的孩子走過來,孩子哭鬧著說:“我不上幼兒園,不上幼兒園,我還小!”媽媽則在旁邊哄著:“乖乖,聽話,年齡小也得上幼兒園,不上幼兒園你幹什麼?”

看著他們,小紫問:“媽媽,幼兒園不好嗎?”小紫媽回答說:“幼兒園可是個好地方,到了一定的年齡,孩子們都是應該上幼兒園的。”

小紫說:“媽媽,小孩子就不能上幼兒園嗎?”媽媽說:“當小孩子長成大孩子的時候,就可以上幼兒園了。你現在已經是一個大孩子了,媽媽不是也為你報了幼兒園嗎?”

小紫聽了說:“是的,我長大了,我是一個大孩子了。”然後,她還挺了挺自己的胸脯。媽媽乘勢誇獎她說:“是啊,我家的小紫已經是個大孩子了,應該上幼兒園了。”

不難猜測,小紫一定會喜歡上幼兒園的!

在孩子心目中,“斜代表了無能和無知,而“大”則代表了一種力量。當孩子感到自己已經“大了”的時候,會產生出一種深深的自豪感。當孩子覺得,上幼兒園就表示自己已經長大了的時候,也會對幼兒園表現出一種向往之情。

“我已經長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兒園了!”這是孩子對自我的一種肯定。當媽媽發現孩子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一定要重視起來,強化孩子對幼兒園的意識,讓他們愛上幼兒園。為了實現這一點,媽媽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不要老對孩子說“你還斜

經常性地對孩子說“你還斜,不僅會增強孩子的依賴心理,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永遠也長不大,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為了強化孩子的“長大”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這樣做:

當孩子自己穿衣服的時候,要誇獎孩子說:“寶貝會自己穿衣服了,我家的孩子長大了!”

當孩子自己吃飯的時候,要鼓勵說:“×××,長大了。”

當孩子對你表示關心的時候,可以說:“×××,懂得關心人了,長大了。”

當孩子爭搶著為客人拿好吃的時,可以表揚他說:“×××,成了小主人了,真是長大了!”

類似的事情,媽媽會遇到很多。總之,當孩子能夠獨自處理事情的時候,不管處理得好與不好,媽媽都要真誠地說一句:“你長大了。”

2.正確對待孩子說出的“我長大了”

生活中,有些孩子會不自覺地說出一些類似於“我長大了”“我已經是個大孩子了”之類的話,這時候,很多媽媽都會覺得孩子在開玩笑,然後立刻將孩子的話堵回去。當孩子端起自己的碗,打算幫忙收拾的時候,有的媽媽會說:“這麼小,還想端碗!”當孩子想幫媽媽接收快遞的時候,有的媽媽會說:“跑什麼跑,這麼小!”

當孩子說出“我已經是個大孩子了”的時候,會強化自己的行為力量。這時候,媽媽一定不要給孩子潑冷水,而要鼓勵孩子繼續自己的行為,媽媽隻要在一邊看好孩子就可以了。

3.強化孩子的動手能力,主動讓孩子承擔起責任

為了讓孩子體會“長大了”的意識,平時做事情的時候,可以帶上孩子,給孩子安排一些任務。 比如:晾衣服的時候,讓孩子幫忙遞遞;掃地的時候,讓孩子拿把小掃帚跟著一起掃;看電視的時候,讓孩子幫忙打開電視機……

七十九、“幼兒園裏,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可開心啦!”——讓孩子產生對幼兒園的向往

為了讓孩子產生對幼兒園的無限向往,要多說一些諸如“幼兒園有好多玩具”“老師會講很多故事”之類的話,千萬不要讓自己的無心之語嚇著孩子。要尋找一些積極的理由,讓孩子樂意上幼兒園、願意去幼兒園。

有些媽媽不懂孩子教育,當孩子說出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他們就會說一些反麵的話,比如:“不好好吃飯,就送你到幼兒園,讓老師好好管管你”“再不聽話,就送你到幼兒園”等,這樣的媽媽之言是不可取的,因為這不僅不會讓孩子愛上幼兒園,反而會讓孩子懼怕幼兒園!

有這樣一位媽媽:

星期六,為了給4歲的兒子改善生活,小鵬媽特意給兒子買了豬排骨。可是,兒子卻不領情,隻是簡單地吃了幾口,便放下筷子到一邊玩去了。

小鵬媽急忙追上去:“這麼好吃的豬排骨都不吃,你想吃什麼?”小鵬沒有說話,冷冷地看著媽媽。小鵬媽威嚇說:“再不吃,就送你去幼兒園!”小鵬聽了說:“我才不想去呢!”

其實,小鵬媽的做法是不正確的。長此以往,隻能讓兒子越來越懼怕上幼兒園。為了讓孩子產生對幼兒園的向往,就要尋找一些積極的理由,讓孩子樂意上幼兒園、願意去幼兒園。

小旗2歲半的時候,小旗媽給他報了幼兒園。為了讓小旗對幼兒園產生向往之情,小旗媽想了很多辦法。

小旗媽知道兒子喜歡聽故事,每次在給兒子講完故事之後,都要對兒子說:“幼兒園裏,老師經常會講故事給小朋友聽,老師會講很多故事呢,比媽媽多多了。”

看到兒子喜歡和小朋友玩,小鵬媽就會對兒子說:“幼兒園的小朋友更多,大家可以在一起玩沙包,一起搭積木,一起滑滑梯……”

小鵬知道幼兒園有很多好玩的東西,還有很多小朋友,一直都盼望著能夠早一天進入幼兒園。

故事中的小鵬媽,為了讓兒子對幼兒園產生向往,給小鵬講了很多幼兒園有趣的事,引起了小鵬對幼兒園的興趣,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

媽媽們要多注意一下平時的言語交談,為了讓孩子產生對幼兒園的無限向往,要多說一些諸如“幼兒園有好多好玩的玩具”“老師最喜歡孩子”“你長大了,到幼兒園一定很棒”之類的話,千萬不要讓自己的無心之語嚇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