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幼兒園生活很豐富,讓孩子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2)(2 / 3)

不可否認,這個媽媽是非常聰明的。孩子視覺的發育,可以促進孩子認識事物、語言表達和觀察事物能力的提高,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為了促進孩子的視覺發育,就要創造條件,讓孩子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那麼,如何來發展孩子的視覺呢?

1.用各種各樣的顏色來刺激

要讓孩子盡量多看各種不同色彩的物體。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可以在孩子小床的周圍掛一些五顏六色的氣球;在家裏貼掛一些顏色豐富的圖和畫。等到孩子稍微大一些了,可以帶他們到大型超市看色彩豐富的各種商品;到大自然裏去欣賞多姿多彩的樹木花草……

事實證明,隻有盡可能地讓孩子接觸色彩比較豐富的東西,才會促進孩子視覺的發育。

2.多做一些眼球運動的訓練

媽媽可以在手裏拿一些東西,比如撥浪鼓、氣球、圖書等,在孩子眼睛周圍慢慢移動。需要注意的是,移動的速度要由慢到快,範圍要由小到大;並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向來進行訓練,例如從左到右,再返回來,或從下到上,再往來反複,或從左下到右上,往返移動,或從右下到左上……經過這樣的訓練,孩子的眼球活動就會變得更加靈活。

3.將孩子的視力範圍的擴大

在訓練孩子眼球運動的時候,可以根據視力範圍擴大運動範圍。當媽媽在移動物體的時候,孩子的頭部一般會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位;等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可以讓孩子不要移動頭部,直接轉動眼珠,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球追隨物體的移動而運動。這樣不但能夠進一步訓練孩子眼球活動的反應速度和靈敏度,而且能夠擴大視力範圍。

4.讓孩子進行一些多維物體的觀察

物體的選擇要盡量多維性和多樣性。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用單一顏色的圖片,以後逐漸增加顏色多的物體;形狀也要千變萬化:方形、圓形、全球形、立體、半球形、楔形、不規則形狀、長的、短的等。

另外,要多帶孩子到體育活動比較多的場合訓練孩子的視覺,比如:觀看各種球類運動,運動員多姿多彩的運動能夠吸引孩子的視線。球類的運動方向性千變萬化,再加上運動員的積極跑動,不僅可以擴大孩子的視野,還能夠豐富孩子的視覺內容,促進大腦中樞視覺反射區的發育和發展。

5.結合語言對孩子的視覺進行訓練

不管是哪個訓練項目,都應該緊密結合語言來進行誘導、提示和說明,而且語言內容越豐富越好。例如:圖片是什麼顏色?物體是什麼形狀?物體的輪廓怎麼描述等。這樣,就能夠使孩子的視覺感性認識與其理性認識融合在一起,不但能夠促進孩子的視覺發育,還可以發展孩子認識事物、語言表達和觀察事物的能力,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六十八、聽覺訓練——開展聽覺遊戲,通過遊戲辨別不同的聲音

孩子的聽覺比成年人更敏銳,對周圍環境裏的各種聲響特別敏感。孩子聽覺的辨別力是聽講能力的基礎,當孩子出現聽不清或發音不準而又確定無生理上的問題時,不妨對他們進行一下聽覺辨別力的訓練。

發現肖饒耳朵有問題的是小姨。大年初二,肖饒和爸爸媽媽來到姥姥家拜年。晚上,為了助興,肖饒爸在院子裏點燃了幾個大掛鞭。大家都捂著耳朵躲在一邊,隻有肖饒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非要上前。

小姨怕傷了肖饒的耳朵,便一把拉過他,用自己的手將肖饒的耳朵捂了起來。但肖饒一把推開她,說:“不要,聲音又不大!”

事情過去之後,小姨和肖饒媽有了一次交談。小姨建議帶肖饒去做一個聽力測試。為了不耽誤孩子,肖饒媽便帶著孩子去了醫院,檢查發現肖饒的聽力確實有問題。

我們都知道,掛鞭的聲音是很大的,可故事中的肖饒卻抱怨說聲音小,從這一點就可以發現,他的聽力出了問題。可喜的是,問題被及時發現,也最終得到了解決。如果沒人發現,很難想象會出現怎樣的結果。

研究發現,孩子的聽覺比成年人更敏銳,對周圍環境裏的各種聲響特別敏感。在以往的家庭教育中,媽媽們常常忽視對孩子進行聽覺訓練。因此,及時培養孩子的聽覺技能是十分必要而有益的事情。

孩子聽覺的辨別力是聽講能力的基礎,當孩子出現聽不清或發音不準而又確定無生理上的問題時,不妨對他們進行一下聽覺辨別力的訓練,有些媽媽已經做到了這一點:

為了提高兒子的聽覺辨別力,媽媽可以說是用心良苦。凡是日常生活環境中的聲音,媽媽都會有選擇地錄下來,讓兒子聽音辨別,比如:聽到鍾表的滴答聲,媽媽會記錄下來;聽到樂器聲,媽媽會記錄下來;聽到交通工具聲,媽媽也會記錄下來;聽到人的說話聲,媽媽更會記錄下來……兒子聽的聲音多了,對聲音的反應速度也就提高了。

聲音無時不在,因此聽覺訓練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對孩子的聽覺訓練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

1.讓孩子傾聽自然的聲音

在孩子日常活動中,有很多機會、場合和時間可以去培養孩子的聽力,比如:在帶孩子散步的時候,可以讓他們聽聽風吹樹葉發出的聲音、各種鳥的叫聲和各種特殊的聲音。同時,也可以與孩子交流聽覺的經驗,讓他們將自己的感受說出來。

2.帶著孩子一起欣賞美妙的音樂

為了鍛煉孩子的聽力,可以讓孩子欣賞一些名曲。在他們傾聽的時候,要讓他們有目的地去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因為音樂的種種表現手段在現實生活中都有著客觀的依據。

剛開始給孩子聽音樂時,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三分鍾。

在孩子傾聽音樂後,應該讓他們說出正在傾聽的這段音樂的一些特征。

在指導孩子欣賞並理解音樂時,可以將音樂表達的內容編成相應的故事告訴孩子。

3.鼓勵孩子多看動畫片

通過觀看生動有趣的動畫片,可以讓孩子將無意識的“聽”逐漸上升到有目的地聆聽音樂的節奏、音色和曲調。這樣,孩子就會漸漸學會聽辨這段音樂是快的還是慢的,是高興的還是憂傷的。研究表明,長此以往的訓練,對增減孩子的注意力及記憶力都是相當有好處的。

4.注意活動的趣味性

為了提高孩子聽覺的敏感性,使孩子對各種聲音感興趣,在訓練孩子聽覺的辨別力時,應注意活動的趣味性。 比如:在孩子的房間中藏些發聲物品,讓孩子辨別聲源方向並將物品找出來……活動設計應靈活多樣,要將多種活動有效結合起來。

5.廣泛收取信息,鍛煉孩子聽力

聽覺辨別力訓練可以豐富孩子的聽覺經驗、提高聽覺的敏感性。聽覺辨別力的訓練材料是非常廣泛而豐富的,凡是日常生活環境中的聲音都可以錄下來,讓孩子聽音辨別,如鍾表聲、樂器聲、交通工具聲、人的說話聲……孩子傾聽的聲音多了,對聲音的反應速度也就提高了。

6.做些提高聽覺辨別力的訓練

聽覺辨別力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孩子準確辨別相近的聲音、語音的能力,比如,讓孩子分辨相近音的大孝快慢、長短等。在語音識別過程中,要將孩子的視、聽、動結合起來,如讓孩子觀察發音的部位、聲音的產生等。

六十九、觸覺訓練——讓孩子感受不同的觸覺刺激

觸覺是人類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感覺之一,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探索環境的重要中介,也是使身體免受傷害的重要防線,所以,要讓孩子感受不同的觸覺刺激。

說到孩子的觸覺,很多媽媽也許會不以為然,認為等孩子長大了,觸覺自然也就發展了,從而忽視了觸覺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這裏就有這樣一位媽媽:

心語今年3歲,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一天,心語媽下班回到家裏後,發現兒子正在試衣鏡前試穿自己的高跟鞋。心語媽挺生氣的,以為兒子的心理出現了問題,隨後便一把將兒子的鞋脫下來。心語媽以為,這件事情過去就沒事了。可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讓她不得不對兒子的問題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