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看到鳥兒在天上翱翔就開始有了飛天夢。有了夢就要努力去實現,經過不懈的努力,人類終於可以飛上天了。
英國科學家凱利是氣體動力學的創始人之一。約在公元1800年,凱利曾深入地研究過飛行動物的形態,尋找最具流線型的結構。他模仿鳥翼設計了一種機翼曲線,與現代飛機機翼截麵曲線幾乎完全相同。法國生理學家馬雷曾寫過一本研究鳥類飛行的《動物的機器》的書,介紹了鳥的體重與翅膀負荷(即單位翅膀麵積所負的重量)的知識。後來,俄國科學家茹可夫斯基在研究鳥類飛行的基礎上,提出了航空動力學的理論,正是通過對鳥類的一陳列在博物館最古老的飛機係列的研究,終於找到了人類上天的關鍵所在。在人們模仿鳥類翅膀,采用大功率輕便發動機帶動螺旋槳之後,美國萊特兄弟萊特兄弟發明的第一架飛機終於在1903年發明了飛機,實現了人類夢寐以求飛上天空的願望。
現代航空技術飛速發展,先進的飛機時速可達先進的水上飛機3700公裏,但飛機的飛行本領有許多方麵不及飛鳥。有一種“軍艦鳥”,它的翅膀骨骼僅有100克重,而兩翅展開卻有2米多長,因此,它飛行時消耗的能量和動力非常少。比“軍艦鳥”更節省“燃料”的是一種叫作金色鷸的小鳥,它從加拿大越海連續飛到南美洲,行程3900公裏,而體重隻減輕60克。現代航空技術若能趕上這種效率,那麼一架輕型飛機飛行30公裏,隻需耗用0.5升汽油,僅相當於目前用量的1/9。軍艦鳥大大的“V”字型蜂鳥空中懸停
在西印度洋群島上的蜂鳥,身長不過5厘米左右,就是這種小鳥,竟會做現有的任何飛機都做不到的各種機動靈活的飛行,向上高飛升至2000米的高空接著垂直下降,陡然起飛,掉頭飛行,向後退著飛以及懸停空中等。如果一旦把它的飛行奧秘破譯出來,對改善飛機性能將有寶貴的借鑒作用。
鳥類的飛行,還有其他許多優異特性是現代化飛機所不具備的。可以樂觀地預測,繼續深入地研究鳥的飛行並先進軍用飛機機身與機翼合為一體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一定可以進一步改進現有飛機的性能,給未來新型飛機的設計增添異彩。
有一種叫金色鷸的小鳥,它們有什麼特點?
答:金色鷸的特點是它們飛的時候特別節省體能,飛行效率非常高,飛行3900公裏才減輕體重6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