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握一把蒼涼——除夕夜給父母洗一次腳(1 / 1)

回家給父母洗腳,這是感恩教育中老師留給孩子的作業。有的家長認為沒必要讓孩子做這些,因為他們覺得,能自己做的事絕對不讓孩子做,所以從來沒想過讓孩子給自己洗腳。孩子在做這件事時也都抱著完成作業的態度,但結果讓家長和孩子都很意外,尤其是孩子,那是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心靈體驗。當孩子端來一盆水放在父親或母親跟前時,心中都有莫名的感受,想到這是父母為自己做過無數次的事,自己卻不曾為父母做過。等看到父母的腳,孩子的心震驚了:那是一雙怎樣的腳啊,骨節突出,有很多褶皺,粗糙,幹裂。以前也看過小孩子的腳,胖乎乎的那麼水嫩,卻從沒留意過父母的腳是什麼樣子。想著每天父母的操勞,想著他們年齡的增長和自己平日的疏忽,心中會有多少感激之情湧起!現在,不少學校為學生舉行“成人禮”,或許,在學生十八歲那天,留這樣一個作業,是最好的“成人禮”。心與心之間有碰撞才有火花,有溝通才有深層次的了解。我們需要做一些特別的事,通過這件事來發掘內心的某個角落,比如給父母洗一次腳。那雙腳會讓我們在瞬間想到他們走過的路,想到生活中他們承受的重壓,然後告誡自己以後要懂事,要管好我們自己。像是一次靈魂的洗禮,我們認識了人生的坎坷,生活的艱辛;父母的操勞,使我們也經曆了一次成長。或許應該把“給父母洗腳”當成一個人生課題來完成。在日本,一位青年去一家有名的大公司麵試,問他的問題是:你給母親洗過腳嗎?他很誠實地回答說“沒有”,“那你回去給母親洗一次腳,明天再來。”於是他當天晚上認真地為母親洗了腳。第二天他又去麵試,“當我握著母親的腳時,才發現她的腳那麼瘦小。”他動情地說。結果他被錄用了。我們不知道這家公司要考查應聘者的哪些素質,但我們可以想到很多,這就足夠了。之所以要選擇除夕夜,是因為這一天是團圓的日子,是親情最濃厚的時刻。父母為我們操勞了一年,也是感恩的最佳時機。除夕夜為父母洗一次腳,用一盆溫暖的水和我們滿滿的愛,洗去他們一身的疲憊,為他們祈禱來年的幸福、一生的平安。這一刻讓我們的心緊緊偎依在父母心上,我們的愛意會像那水仙花馥鬱的芬芳,彌漫在父母的周圍,沁入他們心間。這是無比雋永的時刻,是親情的永恒瞬間。握一把蒼涼等他忙完了所有的工作匆匆趕回家,正是大年三十。一進村就看到母親靠在樹下的瘦小身影,連同她手裏的拐杖,站立成一種叫做“守望”的姿勢。他跑過去攙扶著母親,心想:母親竟也拄起了拐杖?回到家他才發現母親走路有些不對勁,雖然她盡量掩飾,但還是能看出來。他追問“怎麼了”,母親隻是笑著說“沒事”。他堅持要看一看,母親拗不過他,隻好坐下來,伸出左腳。他小心翼翼地脫掉母親的鞋和襪子,然後看到母親那高高隆起的紅腫的腳麵。“前兩天不小心扭的,都好了。”母親說著就要穿鞋,他沒有鬆手,把另一隻腳上的鞋和襪子也脫了,這隻腳瘦小枯幹,和那隻紅腫的腳形成鮮明的對比。想到母親忍著腳傷把屋子收拾得幹幹淨淨,把年貨製備得滿滿當當,又一步一步地走到村口去接他,他的心也跟著痛了。“媽,我給你洗洗腳吧。”他說著端來一盆水,把母親的雙腳放進去,不給母親躲閃的機會。他用毛巾沾著溫熱的水輕輕撫過母親的腳麵,粗糙的皮膚和幹裂處被漸漸潤濕,皺紋也慢慢變得柔和。握著母親的腳,他仿佛握住了母親日漸蒼涼的心。她用這雙腳走過了怎樣的一生啊,戰亂,饑荒,貧窮,分離,孤獨,等待,不管什麼樣的苦難,母親都用這雙腳倔強地站立著,站立成一種信念,才有了他現在的生活。斷斷續續的鞭炮聲已經連成一片,整個村子都沉浸在團圓喜慶的氛圍裏。這是母親走過春夏秋冬的漫長輪回,才盼來的短暫的快樂呀。他的眼淚撲簌簌地落下來,滴在母親紅腫的腳麵上。母親的雙腳代表了她辛勞的一生。孤獨對暮年的父母來說是殘酷的,千萬不要讓自己的父母在別人的團圓和幸福麵前傷懷。在能回家的時候回家,在該回家的時候回家,除了父母的那個家之外,再也沒有哪個地方視我們為全部,對我們如此熱切地期待。有些事情,做與不做是完全不同的,比如給父母洗腳。看著那些褶皺,感受內心的跌宕起伏,想著這雙腳走過的路和支撐起的一切,那一刻,心中溢滿心疼與感激。

對於亞當來說,天堂是他的家;而對於他的後裔來說,家就是天堂。——伏爾泰家是什麼/我不知道/但煩悶和憂愁/都在此中融化消滅。——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