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心中的思念還是相同的地方——常回家看看(1 / 2)

冰心有一首很美的小詩: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隻容有一次極樂,應允我要至誠地求著我在母親的懷裏母親在小舟裏,小舟在月明的大海裏這首詩意境優美,如果詩中沒有“母親”的意象,讀者會聯想到空曠、遼遠、愜意之類的詞,有了“母親”的意象,讀者的聯想就成了溫暖、溫馨、幸福的意境了。家就是這樣一個神秘的所在,因為有父母和他們的愛,每次想到家,心裏都暖融融的。小時候我們都意識不到家的重要,覺得有個家是最自然不過的事。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會覺得家是一種束縛。很多爭吵和不愉快的事都是在家裏發生的,回到家就要受各種各樣的管束,連穿哪件衣服都會有分歧。失去了隨心所欲的自由,沒有了個性的張揚,家越來越像個牢籠。於是不止一次地揚長而去,頭也不回。再大一點,有了理想和責任感,知道了為父母的期望去努力,為家的榮耀而奮鬥,按照“家”的希望成長,這時又覺得家成了一種負擔。於是在心裏暗暗發誓:我一定要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離開家,擁抱自由。大多數人的成長都經曆過這樣的思想曆程,當時對家的認識隻是階段性的。真正認識家,是從離家的那一刻開始的。第一次遠行總是懷著一些忐忑,不知道前麵會有什麼樣的境遇,在與父母揮手告別的瞬間才發現家是最讓人安心的地方。剛開始一個人生活總是亂七八糟,才知道父母每天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是多麼不容易。在外麵時刻要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要不斷地修正自己以期達到別人眼中的“完美”,才知道隻有在父母的屋簷下能做回真實、輕鬆的自己,在父母看來我們都是最好的,獨一無二,這是寵愛的極致。後來經受了挫折,嚐到了失敗的苦澀,當理想搖搖欲墜的時候,每個夜晚都被孤獨和迷茫浸泡著,才體會到父母走過這幾十年的風雨人生是多麼艱難,才深諳“濁酒一杯家萬裏”的愁腸。也就在這個時候才明白,無論身在何處,家永遠是我們刻骨銘心的想念,是和我們的心靠得最近的地方。我們都無法為自己選擇故鄉,父母的住地就是我們一生一世的精神家園。當我們為了理想去浪跡天涯的時候,家卻偷偷溜進我們的行囊,如影隨行。以後不管有多大的成就,總有一份無可依傍的漂泊感。“春風已自綠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對父母的掛念、對家的牽絆是無法淡漠的。兒女的腳步會流淌成一條河,河的源頭就在那個叫做“家”的地方,在父母的心坎上。“想得家中深夜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空間的距離再遙遠,我們都走不出父母愛的領域,走不出窗前那一簾溫暖的燈光,走不出用血脈親情連綴成的小小院落。異鄉的繁華永遠是陌生的,離開家以後才醒悟:我們最向往、最想回去的地方,就是我們曾經不顧一切想要逃離的地方——我們的家。我在歲月裏改變了模樣心中的思念,還是相同的地方那刻著我的名字年老的樹,是否依然茁壯,又會是什麼顏色塗滿那片窗外的紅磚牆,誰還記得當年我眼中的希望,誰又知道這段路是如此漫長,我不在乎有沒有夢裏的天堂,握在手中的票根是我唯一的方向,回家的感覺就在那不遠的前方,古老的歌曲在唱著童年的夢想,走過的世界不管多遼闊,心中的思念還是相同的地方,當行色匆匆的旅人在車站裏聽到這首《回家》,那種心情真是難以訴說。印度有句諺語說:被孩子遺忘的父母,猶如無葉的樹木。為了不讓父母生活得像“無葉的樹木”那樣單調和孤獨,在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時候,要盡量讓他們快樂;在離開家的時候,要記得回家的路,常回家看看。

風雨無阻回家路上高中時她開始住宿,因為路遠,每個月隻能回家一次。每到月底,她都很興奮,回家那天,興奮便達到極點。她總是忍不住提前好幾天就收拾要帶回家的東西,那個不大的旅行袋每個月都要經曆一次劫難,被她裝了倒,倒了裝。本來毫無意義的事情,她卻樂此不疲。舍友都覺得好笑,對她說:“不就帶幾件衣服回去嗎,用得著這麼興師動眾嗎?”她笑笑說:“我在體驗回家的感覺。”她是家裏的獨生女,以前從來沒離開過家,一個月已經是她忍耐的極限了。那一天正是回家的日子,她比考了第一名還高興。可太陽一直沒有出來,天越來越沉。她的高興漸漸轉為憂慮,不住地在心裏祈禱老天爺善待她。但她無力回天,中午的時候雨洋洋灑灑地澆下來,教室裏唏噓一片,所有人都為回不了家遺憾著,隻有她除外,因為她已經痛心疾首了。同學們開始放棄了回家的念頭,另作打算。但她做不到,她難以想象回不了家接下來的一個月該怎麼過。也許雨一會兒就小了,她自欺欺人地想,坐立不安地等待。終於,她等不下去了,決定就這樣回家。同桌用“你瘋了”的驚訝表情看著她,但她義無反顧。後來同桌還經常開她玩笑,說她當時的表情像革命烈士。等騎上車行駛在雨裏時她才發現真是寸步難移。雨水模糊了視線,她幹脆把眼鏡摘下來,跟著感覺走,反正路上就她一個人。鞋和褲腿一開始就濕透了,雨水往裏流,汗水往外滲,身上的衣服也濕透了。她已經不能思考了,隻剩一個念頭:往前走。不知過了多久,公路終於到了盡頭,還有最後一段土路,現在已經是泥路了。剛一拐彎聽到有人叫她,她以為是幻覺,緊接著又是一聲。她轉頭,隱約看到路邊有人。“爸!”她在下一秒喊了出來,“你怎麼……”她這才發現自己已經快虛脫了,疲憊和興奮讓她說不出話來。父親趕緊接過她手上的自行車。“你媽不放心,怕你死心眼非要往回趕,叫我來等著。”她好像聽見父親這麼說。這麼大的雨,他等了多久呀,想到這些,她的眼淚奪眶而出,比雨水還要洶湧。多麼可愛的固執啊!我們在想家的時候,父母也正在想念著我們。不要以為回一次家很辛苦,父母對我們的回家付出的一樣多,而他們是那麼甘心情願。但願每個人腳下的那條回家路都能風雨無阻。愛,在冰天雪地中等我這是上大學後的第一個寒假,她在幾天前就坐立難安了,那份焦急的喜悅天天在宿舍裏飄來蕩去,其他人也被感染了,都不由自主地為回家作起了準備。回家的前一天晚上她們幾乎沒有睡覺,大家聊到很晚,然後她躺在床上等時間。淩晨五點她就起來了,準備好一切,因為興奮她吃不下東西,隻吃了幾塊餅幹墊底,算是給自己的胃一個交代。好不容易挨到六點,終於有老鄉來敲門,告訴她車快來了,下去集合。她以最快的速度拎起行李下樓,一到門口便驚呆了:地上鋪了一層厚厚的雪,天上還飄著細小的雪花,一夜之間,世界已經改變了顏色。“怎麼辦呢?車還能不能來?”一個站在門口的老鄉擔憂地問。“咱們去大門口看看吧,問問他們男生。”有人提議道。於是她們幾個互相幫忙提著東西,艱難地走到學校門口。有幾個男生已經等在那裏了,其中一個正拿著手機和司機聯絡,他是“同鄉會”的會長。好一會兒,他轉過身來問道:“司機說路不太好走,問咱們今天還走不走?”“明天也不一定好走。”“也許還有更大的雪呢。”“那要等到什麼時候?”聽了七嘴八舌的議論,會長又對著電話說了幾句,然後對大家說:“好了,車一會兒就到,咱們等等。”他們就這樣站在學校門口,又搓手又跺腳,不時地望向車來的方向。如果沒有回家的喜悅,他們很難抵禦這徹骨的寒冷。車終於來了,女生的手都凍得拿不住行李了,幸虧有男生幫忙。匆匆上了車,大家鬆了口氣,可車開得太慢了,和他們的“歸心似箭”比起來真是天上地下。上了高速路還好一點,路麵被處理過,隻比平常稍慢些。可下了高速路就慘了,車走在光滑的路麵上,像是蝸牛在爬。有人開始不斷地看表,車廂裏抱怨聲迭起:“已經過了到站時間了。”“這樣的速度也許還要再走一兩個小時。”“天哪!這可怎麼辦?我爸媽在車站等我。”最後一句是她說的,因為公交車到不了家門口,她的行李又多,所以她提前跟父母說好了去車站接她。可現在,得讓他們等多長時間呀,這麼冷的天。這時會長拿出手機,說:“現在大家輪流給家裏打電話,讓父母晚點去車站。有手機的都奉獻出來,希望還來得及。”結果隻有少數人聯係到了自己的父母。很多父母沒有手機,家裏的電話沒有人接,他們已經出來了。她對司機說:“師傅,能不能再開快點呀?”“丫頭,這種路,能走就不錯了,忍一忍吧。”“可是,我的爸媽在車站等我呀。”她的聲音有些發顫,眼淚都快流出來了。回家的喜悅早就被焦急不安取代了,同學們或低頭沉默不語,或憂慮地望向窗外,想象著自己的父母在車站不斷張望的情景,那該是怎樣的一種焦灼呀。父母永遠都在這樣守候著我們,我們也總能通過具體的事例來感受父母的愛。你怎樣讓父母知道自己的愛呢?踏踏實實去為他們做一些事情吧,感恩之情是需要傳遞的,用我們實際的行動。戎馬何時歇,奔馳倦此身。青燈孤館客,白發倚門人。書信連年絕,家山入夢頻。歸未有日,回首一沾巾。對於流浪的人來說,家總是魂牽夢繞的地方。而每個這樣的地方,都有“白發倚門人”的守望,所以,不要讓他們等得太久,不要忘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