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的切換
導語
“蒙太奇”,原本是建築學術語,後來被電影藝術借用,表示打破時間界限將多個鏡頭進行剪輯與重新組合。寫作中,我們也不妨采用“蒙太奇”結構,將不同時空的生活片段連貫起來,表達一個共同的主題。“蒙太奇”結構法,之所以在近年的中考、高考作文中,備受同學們的青睞,是因為它具有取材廣泛、文章結構簡潔明快等優點。“蒙太奇”結構的文章,就形式而言,目前大致包括以下幾種:
*模仿戲劇劇本,用“第×場”或“第×幕”等標誌不同的“鏡頭”;
*用字母或數字設置序號,以此來排列不同的“鏡頭”;
*用小標題來概括每個“鏡頭”所呈現的主要內容;
*沒有任何標誌,直接組合不同鏡頭。
若使用“蒙太奇”結構來寫作,必須提醒大家的是:
*“鏡頭”以三到四個為宜,若太少,就沒必要使用“蒙太奇”,若太多,則冗長,不利於表現主題;
*可以廣泛取材雖然是“蒙太奇”結構最大的優點,但這也不意味著你可以不假思索地亂選一氣,要選擇那些最能表現主題的“鏡頭”;
*如果說每個“鏡頭”是珍珠,那麼開頭和結尾便相當於將珍珠串起來的鏈子。因此,若采用“蒙太奇”的結構,請一定要更加重視開頭和結尾。
★如何剪輯一組複仇故事的畫麵?
編者按:眉間尺是魯迅小說《鑄劍》中的主人公。眉間尺是鑄劍高手幹將之子。楚王怕幹將為別的國君鑄劍,將其殺害。眉間尺為了替父報仇,將自己的頭顱和劍交給了俠客黑衣人,讓他假意獻給楚王,最終成功複仇。
意義重大的事件被分切成一係列近景,通過蒙太奇從不同角度展示出來。但是,這裏的蒙太奇不是對劇情的處理毫無補益的萬花筒式的瑣細分切,而是一種更有力、更生動地捕捉事物和渲染事物的方式。比如,《鑄劍》中眉間尺把自己的頭交給黑衣人去報仇的場景描寫,我們可以把它進行如下的蒙太奇分切:
近景(小角度俯拍):眉間尺便舉手向肩頭抽取青色的劍,順手從後項窩向前一削。
特寫鏡頭:頭顱墜在地麵的青苔上。
近景(小角度仰拍):眉間尺將劍交給黑衣人。
聲音蒙太奇(近景):“嗬嗬”。黑衣人的聲音。
大特寫鏡頭:黑衣人捏著頭發,提起眉間尺的頭來,對著那熱的死掉的嘴唇,接吻兩次,並且冷冷地尖利地笑。
聲音蒙太奇(遠景):笑聲散布在杉樹林中。
鏡頭慢慢推遠:深處餓狼的眼睛在閃動,倏忽臨近。
聲音蒙太奇:餓狼咻咻的喘息聲。
遠景閃回到近景並出現大特寫鏡頭:餓狼第一口撕盡了眉間尺的青衣,第二口身體便全都不見了。血痕也頃刻舔盡。
聲音蒙太奇:隻微微聽得咀嚼骨頭的聲音。
特寫鏡頭:一匹大狼向黑衣人撲過來。
近景:他用青劍一揮,狼頭落地。
近景又推向遠景:黑衣人掣起地上青衣,包了眉間尺的頭,背著青劍,向王城揚長而去。
大特寫鏡頭:狼群站定了,聳著肩,伸出舌頭,咻咻地喘著,放著綠的眼光看他揚長而去。
遠景:黑衣人向王城揚長而去。
聲音蒙太奇:這時尖利的歌聲響起。
所有這些“鏡頭”都是在運動中銜接的。“鏡頭”的係列構成了連續推進的完整事件。這裏似乎對每一個細節都細細加以玩味,通過這種不斷的渲染,把小說所要表達的複仇主題鮮明地呈現出來。(選自鄭家建《另一種解讀:〈故事新編〉中的蒙太奇藝術》)
愛森斯坦:我們不能通過溫度計表示溫度,通過翻日曆表示時間,通過加速方式表示降落,應當造成印象,造成具體感受。而單獨一個影像做不到這一點,隻有影像之間的關係,即一種聯係和一種情感的撞擊才能夠激發這種感受。
★分解“雪浪花”的鏡頭
《雪浪花》一開頭,作品就安排了一個富有詩意的畫麵,“涼秋八月,天氣分外清爽。我有時愛坐在海邊礁石上,望著潮漲潮落,雲起雲飛。”天空、雲彩、海邊、礁石、海潮,組成了一幅海邊“潮漲潮落,雲起雲飛”的“全景”。繼這個鏡頭之後,作者寫道:“月亮圓的時候,正漲大潮。瞧那茫茫無邊的大海上,滾滾滔滔,一浪高似一浪,撞到礁石上,刷地卷起幾丈高的雪浪花,猛力衝激著海邊的礁石。”這第二個鏡頭,是由“全景”漸漸“推”成的浪花衝激礁石的“中景”,為表現雪浪花的氣勢,還配以“刷地”間作的“音響”。第三個鏡頭是,“那礁石滿身都是深溝淺窩,坑坑坎坎的,倒像是塊柔軟的麵團,不知叫誰捏弄成這種怪模怪樣。”這是由“中景”“推”成的一幅礁石的“特寫”,可想,隨著“刷地”的聲響,一朵大浪花猛擊而來,撞在礁石上,礁石立即清晰地顯出“深溝淺窩,坑坑坎坎”的特征。(選自吳周文《楊朔散文的藝術》)
吳周文:散文如何寫得更美,有一條經驗可能不被人們所注意,這就是學習與借鑒電影蒙太奇的藝術。有些精美的散文,往往把文字符號化作生動、清晰的畫麵,在讀者麵前展現一幀幀風景畫、風俗畫、人物畫,采用電影蒙太奇式的結構形式,組成完整的、體現主題思想的一係列的藝術畫麵。
編者按:一花一葉一世界,一朵清靜之蓮,視線在花心花瓣之間遊走,你能想到哪些畫麵?
偶爾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從街道延伸出去,在極遠極遠的地方,一輪夕陽正掛在街的盡頭,這時我會想:如此美麗的夕陽實在是預示了一天即將落幕。
偶爾在某一條路上,見到木棉花葉落盡的枯枝,深褐色地孤獨地站在街邊,有一種蕭索的姿勢,這時我會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麗木棉花的開放能有幾回呢?
偶爾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綠燈亮起,一位衣著素樸的老婦,牽著衣飾絢如春花的小孫女,匆匆地橫過馬路,這時我會想:那年老的老婦曾經是花一般美麗的少女,而那少女則有一天會成為牽著孫女的老婦。
偶爾在路上的行人陸橋站住,俯視著在陸橋下川流不息,往四麵八方奔竄的車流,卻感覺那樣的奔馳仿佛是一個靜止的畫麵,這時我會想:到底哪裏是起點?而何處才是終點呢?
偶爾回到家裏,打開水龍頭要洗手,看到噴湧而出的清水,急促地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裏,有了深深的顫動,這時我想著:水龍頭流出來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時間、心情,或者是一種思緒。
偶爾在鄉間小道上,發現了一株被人遺忘的蝴蝶花,形狀像極了鳳凰花,卻比鳳凰花更典雅,我傾身聞著花香的時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飄落下來,讓我大吃一驚,這時我會想: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
偶爾在靜寂的夜裏,聽到鄰人飼養的貓在屋頂上為情欲追逐,互相慘烈地嘶叫,讓人的汗毛全部為之豎立,這時我會想:動物的情欲是如此的粗糙,但如果我們站在比較細膩的高點來回觀人類,人不也是那樣粗糙的動物嗎?
偶爾在山中的小池塘裏,見到一朵紅色的睡蓮,從泥沼的淺地中昂然抽出,開出了一句美麗的音符,仿佛無視於外圍的汙濁,這時我會想:呀!究竟要怎麼樣的曆練,我們才能像這朵清淨之蓮呢?
偶爾……
偶爾我們也是和別人相同地生活著,可是我們讓自己的心平靜如無波之湖,我們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來照見這個無邊的複雜的世界,一切的優美、敗壞、清明、汙濁之中都能找到智慧。我們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煩惱都會帶來覺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們感知它的意義與價值。
在人間尋求智慧也不是那樣難的,最要緊的是,使我們自己有柔軟的心,柔軟到我們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們動容顫抖,知悉它的意義。
惟其柔軟,我們才能敏感;惟其柔軟,我們才能包容;惟其柔軟,我們才能精致;也惟其柔軟,我們才能超拔自我,在受傷的時候甚至能包容我們的傷口。
柔軟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軟心也是菩提心的種子,柔軟心是我們在俗世中生活,還能時時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麗的花瓣是柔軟的,那最綠的草原是柔軟的,那最廣大的海是柔軟的,那無邊的天空是柔軟的,那在天空自在飛翔的雲,最是柔軟!
我們心的柔軟,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綠,比海洋更廣,比天空更無邊,比雲還要自在。柔軟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且讓我們在卑濕汙泥的人間,開出柔軟清淨的智慧之蓮吧!
【技巧啟示】:並列式分述鏡頭+抒情議論點明主旨
【非技巧啟示】:透過日常生活中不經意的“鏡頭”,領悟深藏在人們心中的智慧與慈悲之心
編者按:電力幾乎成為城市運轉的動力,假如突然停電,生活在不同角落的人們會有怎樣的表現呢?假如你肩負采訪任務,又將給觀眾呈現怎樣的畫麵呢?
若幹年前全世界最大的一次停電事故,讓成千上萬的紐約人扮演了一種平日無法想象的角色……
行駛中的地鐵列車無聲地向前滑行幾米後,悄然停止不動了,地鐵車站所有的燈光也同時熄滅。事情發生在1965年11月6日的紐約,時針指在下午5時。
從這個時刻開始,美國這個大都市一切用電力來發動的東西,全部都宣告休克。光明變成黑暗,運動變成僵死,聲音變成寂靜。
造成這場特大停電事故的罪魁禍首,是一個4平方英寸的小繼電器。它的突然失靈,使美國和加拿大的部分區域遭受了一次突如其來的“電子暴力行為”的打擊。而紐約,則為停電事故中無數令人意想不到的話劇的上演,提供了一個絕妙的大舞台。
讓我們的目光定格在紐約,從地下到地麵,從地麵到空中,在22年前的黑暗中,去看看突然“失明”的紐約人吧。
地下——
50多萬人被困在地鐵和地鐵的車廂裏。600輛地鐵受阻。在長達數10個小時的黑暗世界裏,乘客們用什麼來打發這段時間呢?
在一個車廂,一名乘客帶領大家唱起卡波利小調並且用手打著拍子,當乘務員摸黑來到,帶領他們通過一道安全井走到地麵上時,合唱發展成了舞蹈,人們聚集在地麵上一對對地跳起舞來,久久不願離去。
在另一節車廂裏,一位婦女突然昏倒,消息從一個人傳到另一個人,直到從某人那裏找到鼻煙,這鼻煙便立即通過一隻隻手準確地傳到了昏倒的婦女身邊。
還有一節車廂,一場獨特的“聚餐會”正在黑暗中舉行:長時間受困的人們把他們口袋裏的一切可吃的東西都拿了出來共享。花生、野櫻桃糖、什錦糖果,甚至抗酸片。難得的美味則是炸麵餅圈和意大利香腸,大家正愁找不到刀,一個人掏出了身上的指甲刀,把香腸一片片切開。半夜,運輸當局給尚未獲救的人們送來食品時,看到的是人們相互倚靠著睡覺的感人場麵。
在一座地下鐵路車站裏,隻見一群人手拉著手,在一名女士的帶領下,順利地找到出口。很多人以為這位帶路的女士具有在黑暗中辨別方向的超凡能力——他們卻意想不到,這位經常搭乘紐約地鐵的女士,是一名盲人,黑暗對她根本不構成威脅。
事後,一名在地下火車裏呆了6個小時的家庭主婦說:“我根本沒有想到紐約人會是這個樣子,我的意思是說,每個人好像都沒有火氣了。”
地麵——
由於停電正好發生在交通最繁忙的時間,運輸當局開出了全部4000輛公共汽車中的3500輛,仍未減輕壓力。於是,難以計算的人們徒步跨過大橋或走上大道回家,看上去像是一場由於參加人數太多而擠來擠去的“傾城馬拉鬆”。
一位上了年紀的婦女在想通過第5號大街時膽怯地停下腳步,馬上有四個人自告奮勇地上前護送,與此同時,街邊的一個乞丐依然在不斷地攔住行人行乞。
當黑暗完全籠罩了整個紐約時,有一個大膽的歹徒在商店僅有的一點燭光下大模大樣地搶劫一間經營稀有古幣的古董店——這天晚上,約有100個櫥窗被砸開,約有41個搶劫者被捕,12家商店被搶劫,因搶劫、偷竊或襲擊而被捕的有85人。然而紐約市警察專員布羅代裏克表示:這天晚上因犯罪而被捕的總人數隻有平時夜間犯罪的25%,此外,造成傷害的車禍隻有32處,造成損失的車禍有45起——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完全沒有紅綠燈的情況下發生的!
一些商店裏,每支蠟燭賣到1?郾5美元,手電筒的售價也比平時暴漲了幾倍——停電給這些店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益。然而,當時像資本家那樣行事的人較少,而像人那樣行事的資本家則較多。馬錫商店在這天夜裏招待了5000名顧客和雇員——邀請所有的人到店裏來歇腳,向他們提供咖啡、三明治和甜餅;布盧明達爾斯商店向停留者免費開放了它的家具部——一名婦女就睡在一張價值800美元的沙發上過了一夜。而這種慷慨行為的高潮是,在第二天早晨,商店職員還向每個人免費提供早餐。據統計,這一夜,在世界聞名的“席夢思”高級床上用品公司的陳列廳裏,有40個人在那裏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