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健康和活潑,有時卻也使他吃虧,“九一八事件”後,就被同胞誤認為日本孩子,罵了好幾回,還挨過一次打——自然是並不重的。這裏還要加一句說的聽的,都不十分舒服的話:近一年多以來,這樣的事情可是一次也沒有了。
中國和日本的小孩子,穿的如果都是洋服,普通實在是很難分辨的。但我們這裏的有些人,卻有一種錯誤的速斷法:溫文爾雅,不大言笑,不大動彈的,是中國孩子;健壯活潑,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
然而奇怪,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館裏給他照過一張相,滿臉頑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後來又在中國的照相館裏照了一張相,相類的衣服,然而麵貌很拘謹,馴良,是一個道地的中國孩子了。
為了這事,我曾經想了一想。
這不同的大原因,是在照相師的。他所指示的站或坐的姿勢,兩國的照相師先就不相同,站定之後,他就瞪了眼睛,機攝取他以為最好的一刹那的相貌。孩子被擺在照相機的鏡頭之下,表情是總在變化的,時而活潑,時而頑皮,時而馴良,時而拘謹,時而煩厭,時而疑懼,時而無畏,時而疲勞……照住了馴良和拘謹的一刹那的,是中國孩子相;照住了活潑或頑皮的一刹那的,就好像日本孩子相。
馴良之類並不是惡德。但發展開去,對一切事無不馴良,卻絕不是美德,也許簡直倒是沒出息。“爸爸”和前輩的話,固然也要聽的,但也須說得有道理。假使有一個孩子,自以為事事都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滿臉笑容,實際上卻總是陰謀暗箭,我實在寧可聽到當麵罵我“什麼東西”的爽快,而且希望他自己是一個東西。
但中國一般的趨勢,卻隻在向馴良之類——“靜”的一方麵發展,低眉順眼,唯唯諾諾,才算一個好孩子,名之曰“有趣”。活潑,健康,頑強,挺胸仰麵……凡是屬於“動”的,那就未免有人搖頭了,甚至於稱之為“洋氣”。又因為多年受著侵略,就和這“洋氣”為仇;更進一步,則故意和這“洋氣”反一調:他們活動,我偏靜坐;他們講科學,我偏扶乩;他們穿短衣,我偏著長衫;他們重衛生,我偏吃蒼蠅;他們壯健,我偏生病……這才是保存中國固有文化,這才是愛國,這才不是奴隸性。
其實,由我看來,所謂“洋氣”之中,有不少是優點,也是中國人性質中所本有的,但因了曆朝的壓抑,已經萎縮了下去,現在就連自己也莫名其妙,統統送給洋人了。這是必須拿它回來——恢複過來的——自然還得加一番慎重的選擇。
即使並非中國所固有的罷,隻要是優點,我們也應該學習。即使那老師是我們的仇敵罷,我們也應該向他學習。我在這裏要提出現在大家所不高興說的日本來,他的會摹仿,少創造,是為中國的許多論者所鄙薄的,但是,隻要看看他們的出版物和工業品,早非中國所及,就知道“會摹仿”絕不是劣點,我們正應該學習這“會摹仿”的。“會摹仿”又加以有創造,不是更好麼?否則,隻不過是一個“恨恨而死”而已。
我在這裏還要附加一句像是多餘的聲明:我相信自己的主張,絕不是“受了帝國主義者的指使”,要誘中國人做奴才;而滿口愛國,滿身國粹,也於實際上的做奴才並無妨礙。
【技巧啟示】:以某事開篇+直接議論結尾
【非技巧啟示】:善於從生活中提取感悟的人才能寫出好文章
編者按:“差不多”是許多人習慣的口頭禪,試著說說“差不多先生”會有怎樣的性格?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
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
他常常說:“凡事隻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他媽叫他去買紅糖,他買了白糖回來。他媽罵他,他搖搖頭說:“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省?”
他說是陝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陝西。”他說:“陝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他在一個錢鋪裏做夥計;他也會寫,也會算,隻是總不會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櫃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隻是笑嘻嘻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隻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有一天,他為了一件要緊的事,要搭火車到上海去。他從從容容地走到火車站,遲了兩分鍾,火車已開走了。他白瞪著眼,望著遠遠的火車上的煤煙,搖搖頭道:“隻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還差不多。可是火車公司未免太認真了。八點三十分開,同八點三十二分開,不是差不多嗎?”
他一麵說,一麵慢慢地走回家,心裏總不明白為什麼火車不肯等他兩分鍾。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醫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時尋不著東街的汪大夫,卻把西街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裏焦急,等不得了,心裏想:“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罷。”於是這位牛醫王大夫走近床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點鍾,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續地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隻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了這句格言,方才絕氣了。
他死後,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賬,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後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
他的名譽越傳越遠,越久越大。無數無數的人都學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就成為一個懶人國了。
【技巧啟示】:以設問開篇引發思考+以議論結尾點明題旨
【非技巧啟示】:諷刺的藝術風格來源於對世事的洞察
實例一2009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題
《文心雕龍》中有言:“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誌,莫非自然。”這句話是說,人是有喜、怒、哀、懼、愛、惡、欲其中性情的,受到外界的刺激就會有不同的反應,從而流淌於文字的字裏行間,這是多麼自然的事。是呀,我們誰沒有這樣的經曆呢!回想已走過的人生歲月,我們怎能不心生感慨呢?
請以“驀然回首”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開篇和結尾之特色】:開篇設懸,倒敘故事,最後又以照應篇題的情節結尾
今天下午3點,爸爸媽媽把我和奶奶送上從鄭州發往西平的長途汽車。我無心觀賞車外美景,隻是兩眼凝視車頂,淚光中我仿佛看到了今天中午媽媽吃的那半碗涼皮,說是半碗,其實就隻有湯水中的那麼幾根。可那是媽媽的早餐、午餐兩頓飯的總量啊!媽媽能吃飽嗎?就那“半碗涼皮”?
我和奶奶是來鄭州和爸爸媽媽一起過假期的。媽媽在電話中說奶奶最近腿疼得厲害,在縣裏幾家醫院診治效果都不好,想讓奶奶來省城醫院看看。經過前天一天的奔波詢問,最終確定了目標——153醫院。昨天,姥姥、姥爺聽說奶奶來看病,專門來看望奶奶,一天又過去了。媽媽說我來一趟鄭州不容易,想帶我參觀一下市科技館。今天早上沒顧上吃飯,我們全家就來到科技館,為了省下20元的門票,奶奶和媽媽都沒有進去。參觀出來,快10點了,我們又急匆匆地到153醫院給奶奶看病,拍片、診斷、拿藥,我看著媽媽手中幾張100元一一付出去了。12點多了,我們到一家小飯店吃飯,爸爸說:“早上就沒吃飯,咱一人買碗燴麵吧!”媽媽看了一下牆上的價格表,說:“買三碗燴麵吧,我吃碗涼皮。”燴麵5元一碗,涼皮3元一碗,不就差兩塊錢嗎?可媽媽連兩塊錢也要省下來。媽媽,你讓我懂得了“節衣縮食”的含義。吃飯時,涼皮先端上來,媽對我說:“涼皮味好,你嚐嚐。”不懂事的我肚裏早就“咕咕”叫了,一嚐就是半碗。等到燴麵端上來,我讓媽吃時,她卻說吃過涼皮不餓了。我狼吞虎咽地吃完燴麵,把湯也一飲而盡,扭頭一看,爸媽已經出去給我買短袖襯衫了。
爸爸媽媽把我們送到車上時,我猛然想到:媽媽今天中午不就隻吃了那半碗涼皮嗎?爸爸常說,媽媽在鄭州打工,每天早出晚歸,風雨無阻,在藥店上班中午回不了家,常常是一包方便麵就是一頓飯。天長日久,身體衰弱,到醫院檢查醫生說是氣血兩虛,讓媽媽多休息,多補充營養。可媽媽仍然一如既往地工作著。媽媽,你心裏裝的上有老,下有小,唯獨沒有你自己!
車到西平時天已經黑了。晚上,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睡,半碗涼皮時時浮在眼前。媽媽的愛如三春的陽光,溫暖著我的心。媽媽,真想讓您歇歇呀!兒子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好好學習,將來考上理想的大學,到時候,我再也不讓您這麼辛苦了!我還想說,媽媽,您以後別再整天想著為我今後上大學、結婚、買房子攢錢了,記得陶行知先生說過:“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漢。”媽媽,兒子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的!
深夜,我在念叨著半碗涼皮中進入了夢鄉。
實例二2008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題
閱讀下麵的材料,然後按要求作文。
(1)一花不是春,獨木不成林。(2)如果你想走得更遠,就和大家一起走。(3)一隻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兩隻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三隻螞蟻來搬米,輕輕抬著進洞裏。
要求:(1)根據材料立意作文;(2)自選角度,自擬標題,自選文體;(3)作文中不能出現學校、個人等真實姓名(所用名稱可用××代替);(4)600字左右。
【開篇和結尾之特色】:以材料開篇,以簡明概括之語結尾,升華主題
“一隻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兩隻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三隻螞蟻來搬米,輕輕抬著進洞裏。”我們從中,足以看出合作的重要性:對於螞蟻而言,合作才能生存;對於人類來講,合作才能成功。我們說:合作是一種精神。
世界著名飛機波音客機的生產正是通過合作分工完成的。飛機的很多零部件,大到機翼,小到起落架上的一顆螺絲,都是由不同國家的專業部門分別製造的。最後再將不同的部件組裝,一架波音飛機才能上天——合作帶來了成功。
合作源於信任。在現今諸多的國際組織與團體中,都是以合作為基礎的,而這樣的合作正是建立在各國間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合作不僅需要不同的個體來共同完成,而且需要默契。如果個體間缺乏充分的信任,就不會有默契,合作也就不可能成功。譬如世界貿易組織中關於定期彙報簽約國財政狀況的規則,倘若簽約一方為了保留實力而虛報、少報相關數據,那麼,這種不信任的行為必然會導致合作的失敗。因此,不難看出,缺少誠意和信任的合作毫無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