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物語無聲勝有聲(2 / 3)

探春素喜闊朗,這三間屋子並不曾隔斷,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堆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鬥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西牆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副對聯,乃是顏魯公墨跡。其聯雲: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設有大鼎,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官窯的大盤,盤內盛著數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掛著小槌。(選自曹雪芹《紅樓夢》)

【技巧啟示】:針對表達的主題選擇典型靜物+周圍環境相襯托

編者按:不同類型的靜物,有著相異的描寫順序,從何處落筆,從何處收筆,在一起一落之間,又將選擇它們的哪些“鄰居”來描寫呢,試著從本例的四則文字中揣摩吧!

聖彼得堂兩邊的列柱回廊像兩隻胳膊擁抱著聖彼得圓場;留下一個口子,卻又像個玦。場中央是一座埃及的紀功方尖柱,左右各有大噴泉。廊子裏有四排多力克式石柱,共二百八十四根;頂上前後都有闌幹,前麵闌幹上並有許多小雕像。場左右地上有兩塊圓石頭,站在上麵看同一邊的廊子,覺得隻有一排柱子,氣魄更雄偉了。

聖保羅堂在南城外,相傳是聖保羅葬地的遺址,也是柱子好。門前一個方院子,四麵廊子裏都是些整塊石頭鑿出來的大柱子,比聖彼得的兩道廊子卻質樸得多。教堂裏麵也簡單空廓,沒有什麼東西。但中間那八十根花崗石的柱子,和盡頭處那六根蠟石的柱子,縱橫地排著,看上去仿佛到了人跡罕見的遠古的森林裏。柱子上頭牆上,周圍安著嵌石的曆代教皇像,一律圓框子。教堂旁邊另有一個小柱廊,是十二世紀造的。這座廊子圍著一所方院子,在低低的牆基上排著兩層各色各樣的細柱子——有些還嵌著金色玻璃塊兒。這座廊子精工可以說像湘繡,秀美卻又像王羲之的書法。(選自朱自清《羅馬》,本文有刪節)

我走進了地下室,一直往裏走,從1997年走到593年,敦煌的佛畫曾令我神秘莫測,這些宮女,古與今的區別僅在於服飾,但那豐腴圓潤的臉盤,那毛根出肉的鬢發,那修長婀娜的體態,使我感受到了真正的人的氣息。看著這些女子,我總覺得她們在生動著,是活的,以至看完這一個去看那一個,側身移步就小心翼翼,害怕走動碰著了她們。她們是矜持的,又是匆忙的,有序地在做她們的工作,或執盤,或掌燈,或揮袖戲鵝,或觀鳥捕蟬,對於陌生的我,不媚不凶,臉麵平靜。這些來自民間的女子,有些深深的愁怨和寂寞,畢竟已是宮中人,不屑於我這鄉下男人,而我卻視她們是仙人,萬般企慕,又自慚形穢了。《紅樓夢》中賈寶玉那個癡呆呆的形狀,我是理解他了,也禁不住說句“女兒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了。看呀,看那《九宮女》呀,為首的梳高髻,手挽披巾,相隨八位,分執盤、盒、燭台、團扇、高足杯、拂塵、包裹、如意,顧盼呼應,步履輕盈。天呐,那第六位,簡直是千古第一美人呀,她頭梳螺髻,肩披紗巾,長裙曳地,高足杯托得多好,不高不低,恰與婉轉的身姿配合,長目略低,似笑非笑,風韻卓絕,我該輕呼一聲“六妹”了!這樣純真高雅的女子,我堅信當年的畫師不是憑空虛構的,一定是照生前真人摹繪,她深鎖宮中,連唐時也不可見的,但她終於讓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已經千年的美人。(選自賈平凹《壁畫》)

可是自從直子講過那口井以後,每當我想起那片草地景致,那井便也同時呈現出來。雖然未曾親眼目睹,但井的模樣卻作為無法從頭腦中分離的一部分,而同那風景渾融一體了。我甚至可以詳盡地描述那口井——它整好位於草地與雜木林的交界處,地麵上豁然閃出的直徑約一米的黑洞洞的井口,給青草不動聲色地遮掩住了。四周既無柵欄,也不見略微高出井口的石楞,隻有那井張著嘴。石砌的井圍,經過多年風吹雨淋,呈現出難以形容的渾濁白色,而且裂縫縱橫,一副搖搖欲墜的樣子。綠色的小蜥蜴“吱溜溜”地鑽進那石縫裏。彎腰朝井下望去,卻是一無所見。我唯一知道的就是這井非常之深,深得不知有多深;井筒非常之黑,黑得如同把世間所有種類的黑一股腦兒煮在裏邊。(選自【日】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葉渭渠譯)

一口黑漆棺材,烏溜烏溜,光澤閃閃,從容不迫地在水麵上漂流著。它的漂流,大概已經有一陣時間了,但此時還未漂入油麻地人的視野。寬大的棺蓋上,清一色,落了一群白色的鴿子。黑底子襯著,猶如一團一團柔軟的雪。它們安靜地,或立著,或蹲著,轉動著琥珀色的眼睛,不停地打量著四周——

蒼藍的天底下,除了一線露出水麵的黑色大堤,滿眼是水,無邊無際的大水。

那大堤,像一條碩大無比的大魚之脊,風起水晃之時,似乎還神氣活現地在水中搖擺著向前緩緩遊動。

油麻地鎮已於今天淩晨被大水徹底淹沒。

事情雖然剛剛過去不久,但鎮裏的人卻已記不太清楚朝大堤上逃難的情形了。當時的局麵極其混亂,驚恐萬狀,一片哭爹叫娘的呼喊聲,伴著風聲、雨聲,回響在黑沉沉的夜空下。豪雨晝夜不歇,傾倒了三天,猶如天河崩潰。河水暴漲,上遊大堤終於抵擋不住嘶叫著的洶湧激流,頃刻間轟然瓦解,激起一片濛濛水霧,然後大水呼嘯著,一口氣奔瀉了幾十裏地,張牙舞爪,摧枯拉朽,歇斯底裏撲向了油麻地。水聲隆隆,猶如雷鳴。一直處於警覺之中的油麻地人知道,用不了多久,大水就將吞噬一切,於是開始倉皇逃離。房屋、牲口、家什、莊稼,一切都顧不上了,抓到什麼是什麼,扯住什麼是什麼,心疼地,傷心地,絕望地,惶恐地,依依不舍地,並不無興奮地向鎮後的大堤上逃去。幾條泥跡斑斑的狗,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在人群裏亂跑,汪汪亂吠。一些懵懂無知的孩子,卻嗷嗷大叫,激動不已。等全村人全部撤到大堤上後不久,天已大亮,人們看見,從天邊湧來的大水,如成千上萬隻白鵝,拍著翅膀,亂竄亂撞,擠擠擦擦,正鋪天蓋地地撲向油麻地。

油麻地人已有三十年沒有見過如此壯闊的大水了。(選自曹文軒《天瓢》)

【技巧啟示】:有序描寫+他物襯托

實例一2008年江蘇省南通市中考作文題

一片嫩紅,一彎碧溪,一襲雲彩,一陣鳥鳴,一叢風中的蘆葦……便是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線;一曲生命讚歌,一幀活動剪影,一次風采展示,一處公益廣告……便是一道令人回味的風景線;一位哲人說,你的靈魂就是一道精選的風景線。也許,你眼中和心中的風景線更多更多……請以“一道風景線”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要有真情實感,不得抄襲;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於600字;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書寫要正確、規範、美觀。

妙寫靜物之星級:有序描寫,以他物襯托,善用擬人,詩詞提升內涵

如東縣城掘港影劇院廣場中央,一個橢圓巨柱上有座青銅牛雕。“一方水土造就一方精靈”。繁衍、勞作於海濱灘塗的海子牛,挽沉載而甘負重,經風浪而勤奮爭,長跋涉而善開拓,它是我們南黃海獨有的一道風景線。

遠望,一尊灰黑色的水牛立足於一塊石板上,顯得那麼平凡、樸實,又透出幾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逼人英氣。基座呈梯形,還立有一塊石碑,這又使“海子牛”顯出粗獷和敦厚,這一點很像咱們如東人——海的兒子所具有的性格品質。走近了,細看這頭壯實的水牛,隻見:細細的紋理顯現在黑色的石料上,將水牛身上特有的滿是皺紋、滿是滄桑的皮膚展現得很真實;而那微微翹起又顯得勤懇實在的兩角將老牛頑強的意誌和樸實無華的風格體現得淋漓盡致;再看那微微張開的嘴唇,似乎正發出一聲沉重的低吟;那滿溢溫情的眼睛似乎正感激地望著路人;那戴上了一個鼻環的碩大的鼻子似乎正噴出熱氣,一副勞碌一天之後剛剛歸來的疲憊模樣;而那健壯的身軀和厚實的蹄子又體現了老牛風刀雨箭心不驚的吃苦耐勞精神,一如那些“辟我草萊”的拓荒者的任勞任怨,無私無悔。再看老牛的四周,一盆盆鮮花競相怒放,如彩霞般豔麗,如雲朵般素雅,如火焰般熱情,如雨夜般沉寂,這又使風景線多了幾分絢麗和雅致。站在牛雕前,我突發奇想,這“海子牛”每天都在注視著每一個過往的行人吧,不信你看,它眼中分明寫滿了祝福,分明在期待著每一個黃海人的心中都有一道更加美麗的風景線!

清人楊廷曾寫《海上乘牛車口占》一首:“微醉登牛車,雲容忽晴晦。海灘不見人,夕陽上牛背。”吟誦著這具有地域特色的風景詩,欣賞著眼前渾厚古樸、凝練圓潤、洋溢著“不待揚鞭自奮蹄”氣概的海子牛雕塑,一種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油然而生——這是百萬黃海人民心中的風景線啊!

實例二2004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題

以“我的視線”為題作文。

要求:(1)文中不能出現與考生本人有關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號表示,如A中學、B老師、小C;(2)不得使用試卷中的閱讀材料;(3)文體不限,立意自定。

妙寫靜物之星級:以色寫物,在情節中賦予其靈魂

我的視線,這麼久以來都不得不為一把藍色的雨傘所牽絆……

那藍色,明澈如天空。

小時候的那些雨天,媽媽總撐著一把藍色的雨傘來學校接我,我的頭頂是一片藍色,肩膀也籠罩於一片藍色之中,觸目所及都是一片藍色的無雨的天空。

後來的一個雨天,矮小的我抬頭和媽媽說話,卻發現媽媽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陰沉的灰色,風夾雜著雨滴,落入媽媽灰色的天空,媽媽的肩膀濕了,額前的頭發也濕了;而我,依舊置身於一片藍色的無雨的天空。

“媽媽,雨傘歪了。”我提醒道。

“沒有,雨傘沒有歪啊。”媽媽輕輕回答。

我的視線落在傾斜的傘柄上,“是真的,雨傘歪了。”

媽媽卻仍然固執地說道:“沒有,真的沒有……”

後來我長大了,不再要媽媽在下雨天來接我,那把藍色的傘在櫃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為我已淡忘了它。

或許是巧合,又是一個雨天,又是那把藍色的傘,傘下是媽媽和我。快和媽媽一樣高的我撐著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