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據吳承洛先生《中國度量衡史》研究考證:秦製一尺合今日市尺為八寸二分餘;秦製一斤合今日市斤之五兩一錢多。
[553]隨國,周時王族諸侯國,地在淮北上蔡地帶。
[554]甌水,今浙江南部之甌江。甌越居地,大體在今浙南溫州地帶。
[555]閩水,今福建之閩江。閩越居地,大體在今福建閩江與沿海島嶼、浙南山地、贛東北山地。
[556]番禺,戰國嶺南地名,大體在今廣東之廣州地帶。
[557]五嶺名稱,史料記載不一。《廣州記》雲:“大庾、始安、臨賀、揭陽、桂陽。”《輿地誌》雲:“一曰台嶺,亦名塞上,今名大庾。二曰騎田,三曰都龐,四曰萌諸,五曰越嶺。”《南康記》雲:“秦略定楊越,謫戍五萬,南守五嶺。第一塞上嶺,即南康大庾嶺是。第二騎田嶺,今桂陽郡臘嶺是。第三都龐嶺,今江華郡永明嶺是。第四甿渚嶺,亦江華郡白芒嶺是。第五越城嶺,零陵郡南臨嶺是也。”其餘尚有《漢書》、《水經注》等不同說法。今從《輿地誌》說。
[558]粵水,即後世之珠江,古稱粵江。
[559]離水,後世謂漓江,今廣西漓江。
[560]西海,戰國秦漢又名仙海,魏晉始稱青海,今青海省青海湖。
[561]諸侯主客,齊國邦交官,相同於後世之鴻臚卿。《史記·滑稽列傳》載,淳於髡曾任齊國諸侯主客。
[562]柏舉,春秋地名,今湖北漢川北地帶。
[563]武陽、直轅、冥厄三個隘口大峽穀,均在今河南信陽地帶。
[564]襄平,戰國城邑名,秦統一後為遼東郡治所,大體在今遼寧省遼陽市地帶。
[565]狄縣,戰國齊縣,今山東省高青縣東南地帶。
[566]齊王建被囚之共城,史有兩說。隴西之共城,在今甘肅涇川縣城北五裏處;河內之共,在今河南輝縣。合理推測兩說來源,當是傳聞所致。馬非百先生之史料彙集《秦始皇帝傳》自注認為,齊王建囚居之所當在涇川。
[567]所列博士,皆為史料彙集之秦博士姓名,其中最後四人是西漢初期的商山四皓。
[568]見《晉書·庾峻傳》。
[569]這個王陵,不是秦昭王時期的老將王陵,而是後來降於劉邦而在西漢初封為安國侯的王陵。
[570]倫侯爵位,未見秦國爵位之正式名稱。倫者,類也。推測其實,當類似大庶長,因對列國人士之封賞重在榮耀,須得相對抬高,故而冠以侯爵。
[571]秦國前期有“君”之封號,依據爵位法度,君實則是最高侯爵徹侯的另一名稱,因比照山東封君而沿用。類似於後世部長級中也有“主任”名號。
[572]象地,秦統一後設為象郡,今廣西憑祥地帶。
[573]臨塵,象郡治所,今廣西崇左地帶,西距中越邊境之友誼關(古睦南關)不足百裏。
[574]瘮,秦人古語,流傳至今,駭恐之意。原意為寒病症狀,發冷而顫抖。
[575]布衫為秦時創製。《中華古今注》雲:“始皇以布開袴,名曰衫。用布者,尊女工,尚不忘本也。”合理推斷,當為秦軍下嶺南之後,因時改製中原之衣所致,後人冠以始皇之名而已。戰國之世,黃河流域尚有大象,嶺南氣候當更為燠熱。
[576]侯夷魚,亦作鱸鮐魚。據《夢溪筆談·藥議》,侯夷魚即河豚。其解毒之法見《神農本草》。
[577]給事中,秦王室官職,掌宮內事務,多由宦官擔任。呂不韋時期,嫪毐任此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