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8]典則,意同典章,出自《尚書·五子之歌》:“有典有則。”典章一詞,後世隋代始有。

[579]秦初設三十六郡之名,有《漢書》之班固說,有《史記集解》之裴駰說。另有《晉書》四十郡、《舊唐書》四十九郡、王國維四十八郡說。後三說所列新郡,當為秦後期增設郡。

[580]中央,先秦概念,四方之中。《韓非子·揚權》:“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581]下邽縣,戰國秦所設,今陝西關中之渭南市地帶。

[582]見王國維《觀堂集林》卷五《史籀篇疏正序》。

[583]引漳水入鄴之渠有三說,一雲西門豹,一雲史起,一雲兩人共同(西門豹先而史起後)。此取《呂氏春秋》與《漢書·溝洫誌》之同一說。

[584]揚粵新道兩說法:《史記》、《水經注》等雲揚越新道,《漢書·西南夷兩粵朝鮮列傳》雲揚粵新道,所指路線同一。顏師古注雲:“本揚州之分,故雲揚粵。”慮及“揚粵”名稱易為今人理解,故從《漢書》用法。

[585]見《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慶陽府·古跡考》,轉引自馬非百資料集《秦始皇帝傳》。

[586]奴隸一詞,戰國秦漢語詞,語出《後漢書·西羌傳》:“以爰劍嚐為奴隸。”並非當代西方語彙。

[587]上計,先秦及秦時考核官員政績的製度,多以經濟事項為主,兼具後世之審計功能。

[588]秦之金幣名稱有兩說,《戰國策》雲“鎰”,《漢書·食貨誌》雲“溢”。曆史的分析,兩者皆對:戰國之秦尚未確認(不是沒有)國運水德,完全可能繼承周室名稱,並與山東六國同一,用“鎰”為金幣名稱;而統一帝國之秦,國運定為水德,改“溢”為金幣名稱,事亦正常。漢承秦製,直到西漢初期,劉邦賜張良之金百溢,用的仍是“溢”字,可見其實。

[589]裏宰,秦時鄉吏,掌分肉。《史記·陳丞相世家》載,陳平曾為裏宰,分肉食甚均。

[590]相愛,為《史記·夏侯嬰列傳》之原用語。古人言相愛,謂情誼篤厚,男女皆可用。

[591]秦六尺為步,秦尺大約今日八寸餘,五六百步大體折合今八百餘米到一千餘米。

[592]《呂氏春秋·仲冬紀》雲:“仲冬之月……土事無作,無發蓋藏,無起大眾,以固而閉……命之曰暢月。是月也,省婦事,毋得淫,雖有貴戚近習,無有不禁。”

[593]陽武為秦縣名,大體在今開封西北。博浪沙為其時馳道路段名,大體在今開封與鄭州之間,在今河南原陽縣。博浪沙事件在始皇帝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韓國舊貴族張良主謀。

[594]魯國滅亡於魯頃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時秦昭王五十一年。楚國滅魯。

[595]儒案人數四說:《史記·秦始皇本紀》雲四百六十餘人,《文選·西征賦》注雲四百六十四人,王充《論衡》雲四百六十七人,衛宏《尚書序》雲七百人。從王充說。

[596]郡尉,秦郡武官,掌“典兵禁,捕盜賊”;捕卒為捕盜軍吏,幾如後世捕快。

[597]《史記·孔子世家》雲:“孔子塚大一頃。故所居堂、弟子內,後世因廟,藏孔子衣冠琴車書。”《索隱》雲:“孔子所居之堂,其弟子之中,孔子沒後,後代因廟,藏夫子平生衣冠琴書於壽堂中。”

[598]秦始皇掘孔子墓,曆史學家馬非百先生之資料集《秦始皇帝傳》輯錄了諸多文獻記載:《論衡·實知篇》,《太平禦覽》八六、六九引《異苑》、《春秋演孔圖》,《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兗州府·紀事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