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房陵,今湖北房縣地帶,當時為秦國之險山惡水地區。
[460]鬼薪,秦國刑罰,自帶衣食為王室太廟打柴。
[461]籍其門,秦國刑罰,謂將罪人財產登記沒收,家人罰為苦役奴隸。
[462]亭、裏,秦時鄉村行政單元,縣轄亭,亭轄裏。裏為村的行政稱謂,有時比自然村大。
[463]方千裏,先秦計算國土之單位。以現代方式換算,一個方千裏為二十五萬平方公裏,五個方千裏便是一百二十五萬平方公裏。
[464]平陽,黃河以東汾水流域要塞,戰國秦置縣,在今山西臨汾市西南。
[465]長跪,古人尊敬對方的一種坐姿:雙膝著地,臀部提起,身形挺直(正常坐姿為臀部壓在腳後跟)。此種長跪,多見《戰國策》、《史記》等史料中,後世多有人將長跪誤解為撲地叩頭的跪拜。
[466]鄴,戰國魏地,西門豹曾為鄴城令治水,今河南省安陽境內。
[467]平陽,汾水西岸之趙國要塞,也是黃河東岸(河東)重鎮,今山西省臨汾市境內。
[468]猛火油,先秦石油稱謂。戰國時,秦國上郡高奴(今延安地區)出產天然石油,天下僅見。
[469]下邽,戰國秦縣,今陝西渭南市地帶。
[470]輕兵,秦軍敢死之師。其起源演變見第四部《陽謀春秋》。
[471]太歲,古代星名,亦稱歲星,即當代天文學中的木星。先秦堪輿家認為:在與太歲對應的土地上(俗稱太歲土)建房,不吉。
[472]番吾,戰國地名,今河北靈壽縣地帶。
[473]關於韓國之政治烏龍與肥周退秦策等故事,見本書第四部第十章。
[474]少府,韓官,掌國君私庫。典衣,掌國君服飾。典冠,掌國君冠冕。
[475]《博物誌》引《神農經》雲:藥物有大毒不可入口鼻耳目者,入即殺人,一曰鉤吻。
[476]司空、少府皆戰國韓官,司空掌工程,少府掌王室府庫。
[477]禦史,韓官,掌國君文書。
[478]申徒,戰國韓官,同魏國之司徒,職掌土地勞役。據《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張良曾任韓末申徒。
[479]《史記·韓世家》“正義”引《括地誌》雲:“韓原在同州韓城縣西南八裏。又在韓城縣南十八裏,故古韓國也。”《古今地名》雲:“韓武子食菜於韓原故城也。”今陝西韓城縣境內。
[480]京,戰國地名,故鄭國之地,今滎陽東南地帶。
[481]地動,地震的古代說法,史書多有記載。
[482]中軍司馬,戰國大軍統帥部之武官,軍中司馬之首,職司圖籍號令,接近於後世的參謀長。
[483]曆史學家馬非百之資料集《秦始皇帝傳》引《廣韻》,言趙奢後裔滅趙後入秦,為扶風馬氏之初祖。馬興後來職任內史郡守。另有史料記載,馬興後來封侯。依秦國法度,馬氏若無大功,不能居此要職高爵。故,馬氏當在滅六國之時有顯著戰功。
[484]家令,戰國趙國王室官員,掌管國王家務;貴族大臣的家務總管為家老。
[485]舍人,戰國時權臣大官的近侍人物,俸祿不定,趙國藺相如、毛遂都曾為舍人。
[486]李牧對匈奴作戰而成名故事,見本書第四部《陽謀春秋》。
[487]龐煖書目,見《漢書·藝文誌》。
[488]武遂,燕地,今河北武強西北;方城,今河北固安西南。
[489]櫟陽、蕞地,均為秦國故都地帶,在今陝西臨潼一帶。
[490]壽春,楚國後期都城之一,今安徽壽縣一帶。
[491]趙武靈王立吳娃為王後並其廢立故事,見本書第三部《金戈鐵馬》。
[492]趙遷之世國亡,依照傳統不當有諡號,故後世史家對《史記》之記載有懷疑。《史記集解》載徐廣雲:“六國年表及《史考》,趙遷皆無諡。”《史記索隱》又雲:“徐廣雲王遷無諡,今(太史公)唯此獨稱幽繆王者,蓋秦滅趙之後,人臣竊追諡之;太史公或別有所見而論之也。”
[493]《史記·趙世家》認為,春平君為質於秦國的趙國太子,史無明證,僅為一說。
[494]四邑,趙國邯鄲外圍的四座要塞,詳見第三部《金戈鐵馬》中趙武靈王晚期兵變故事。
[495]戰國時,秦趙兩國各有雲中郡,都是防禦匈奴之北邊要塞。
[496]信陵君晚期故事,見本書第四部《陽謀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