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神聖的守望,以森林的名義(10)(3 / 3)

白蟻順風飛行,最近的可以飛到50米,遠的能達幾千米。當一隻雌蟻落在這廣闊原野的土地上時是幾乎毫無痕跡的,不過它會發出一種吸引異性的特殊氣息,倘有雄蟻飛過便會循息而至。雌雄白蟻會合便意味著關係確定,它們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脫掉翅膀,飛行結束了,還要翅膀幹什麼呢?當務之急是在一處合適的地方建造家園。確定地點並不難,新婚白蟻要挖一個幾十厘米深的洞,雌蟻——這新的王國的王後——馬上就要產卵了。現在,它們的眼睛也毫無用處了,此後的一生便在黑暗中度過。還會有一小群兵蟻、一大群工蟻——這些誌願者是怎麼來的,我遍查資料也沒有弄明白——土堡正在崛起中。

所有飛走的白蟻中,如以幾十萬計,能夠成為新的土堡的主人的不過是一兩隻而已。

繁殖蟻體內有豐富的食品儲備,營養價值很高,從螞蟻到羚羊乃至人都視為美味。更多的白蟻在它們起飛時便有獵物在不遠處靜候著了,也有的被草粘住,或者為多刺的灌木刺死,它們無聲無息地死了。

所有的土堡都不會放出哀樂。

這是土堡聚集非洲原野的又一種方式,螞蟻成群地發亮,羚羊飛奔,灌木叢中是鳥雀多彩的羽毛。就連人也不能例外,對肯尼亞北部的波科特部族來說,土堡是他們家園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把白蟻土堡當做個人的私有財產,並傳子傳孫,他們的富裕就是擁有更多的土堡,並用他們特殊的方法捉白蟻吃,一個大的土堡中約有200升白蟻。

除去當場吃掉的之外,絕大部分帶回家裏,在熱鍋中輕輕一炒便成了波科特人的儲備食品,用以節日或待客享用。

波科特人據白蟻土堡為己有並吃白蟻的時候,被報複的種子便也埋下了。白蟻專門啃吃波科特人的各種建築,並且能及時發現建在石頭上的糧庫,大嚼特嚼。

白蟻之堡啊!

所有的堡壘都不可能固若金湯,因為聚集而屹立的土堡也無可避免地要成為廢墟,大自然的所有環節都顯現著吃與被吃的微妙平衡。

對白蟻土堡來說,人的力量實在太大了,他們會把一個土堡的白蟻連窩端掉,而不是遵照白蟻的規則跟兵蟻打仗。人要講規則就好了,人的無往不勝不就是不講規則嗎?還有螞蟻和土狼,土狼的詭計多端有點像人,它可以根據白蟻收存食物時折斷的草根發現白蟻並一舉捕食。土狼所吃的55%是白蟻,它吃出味道了,越吃越貪婪,但密密麻麻的兵蟻會將土狼圍住,這些兵蟻有一較長的鼻狀物如槍管一樣噴出味若鬆香的黏液,土狼最後不敵這越來越濃的鬆香味,悻悻而去。

白蟻的保衛土堡家園某種意義上就是保衛蟻後和蟻王。在這樣的時候,你找不到一隻白蟻是畏葸不前的、臨陣逃脫的,或者做“漢奸”當叛徒的。這樣的生死存亡的危險很可能來自螞蟻而不是土狼,就在白蟻和土狼大戰之後,土堡的部分工事已經破損,工蟻們正在搶修時,螞蟻大軍會閃電般進襲。假如工蟻們來得及搶修,兵蟻還可以和螞蟻做殊死之戰而守住土堡,但缺口太大了,在一場互相撕咬的肉搏之後,土堡陷落了,王後和蟻王死了。

非洲的塞倫蓋蒂草原啊!

幸存的白蟻會繼續生存下去,還會互相喂食,照料它們的蘑菇園,在一切如常的外表下這個土堡已經失去靈魂,因為沒有王後和蟻王繁殖後代而後繼乏蟻,漸至蕭條。偶爾有非洲象路過,不是好奇而是蹭鼻子解癢,高高聳立的土堡塌落了,經過3~5年的自然風化,原野上便會多出一處土堡廢墟。

這廢墟尚有餘溫。

這廢墟含情脈脈。

這廢墟因為曾經聚集過非洲的原野,而仍在大地完整的懷抱中,作為一個群落的生命的最後一部分,堆砌著廢墟的神聖,曆史的一些決不輝煌的片段。

除非塞倫蓋蒂草原的草被挖盡樹被砍光大象們統統死去,在一個大體完整的大地的集合中、人們還可以期待會有一年中的某一天的晚上,新的繁殖蟻幸運地回到祖上之地,土堡廢墟的旁邊會有一座含辛茹苦地建造的新的土堡聳立著,讓人類看大地原野之上的另一種高度。

莫裏斯·梅特林格在《白蟻的生活》中寫道:“它們的文明,比什麼文明都老,是人類在地球上出現以前最古怪、最複雜、最有才能,在另一方麵也是最合理、最能適應困難的生活環境的文明。從若幹觀點來看,這種文明雖然粗暴、凶惡、往往十分可厭,可是要比蜂類的文明、蟻類的文明,甚至人類自己的文明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