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神聖的守望,以森林的名義(2)(1 / 3)

許多林業部門為了緩解肚餓之急,增加利潤,都在超采成過熟林;而已經沒有成過熟林可采的林業局,便砍伐正處於旺盛生長階段的中齡林;再加上十多年來從未停止過的亂砍濫伐以及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對林木的侵害,中國森林前景便是非常不妙的了——全國林區可采資源枯竭之日將提前到來——近熟林與中齡林難以接續的斷檔時間還會繼續擴大。

以中國之大,就成過熟林而言,越采越多的隻有3個林業局:黑龍江穆棱林業局、吉林汪清林業局、甘肅洮河林業局。而越采越好的,則至今未見一處。

如是觀之,“消滅宜林荒山”,“實現消長平衡”,以及森林麵積和蓄積量的“雙增長”,都不是中國森林現狀的全部。隻要與絕大多數林區越采越少、越采越差相比較,即便非林業的外行也都能認識到,當年用材林的生長量與消耗量的平衡隻是特定的有限條件下的資源消長平衡,其實這樣的平衡充滿了不平衡:100棵剛栽下不知能否立地成活的小樹,從數量上看與被采伐的1棵或幾棵大樹相當,但與林分質量、優良樹種的保持則相距甚遠了。

你隻需看看從長白山、大小興安嶺到西雙版納、海南島,從祁連山、天山、阿爾泰山到武夷山和神農架,中國森林中最寶貴、不可複得也不可替代的原始森林的倒地,乃至臨近毀滅、所剩無幾便會從心裏湧出一股涼氣。東北、西北和西南,大規模地禁而不止的濫伐之外,國有林區也普遍嚴重超量采伐,成過熟林可采資源急劇下降。東北、內蒙古林區在20世紀50年代有可采的成過熟林1200萬公頃,如今隻剩下560萬公頃,蓄積量從20億立方米降到4.7億立方米,黑龍江的紅鬆蓄積量從50年代初的3.6億立方米降到0.4億立方米,曾經舉目便是紅鬆的優勢樹種,在大小興安嶺已成為稀有樹種,如果再砍伐下去,中國紅鬆會不會消失於21世紀的開頭幾年中?紅鬆之外,黃菠蘿年生長量僅300立方米,消耗量達1000立方米;胡桃楸年生長量1000立方米,消耗量達3.7萬立方米;水曲柳年生長量1萬立方米,消耗量為11萬立方米;紫椴年生長量2.2萬立方米,消耗量為19萬立方米。

這些權威的數據,將要權威地成為子孫控告我們的訴訟狀。

麵對森林,我的心裏還常常發出這樣的感歎:這一根一根一片一片生長著的樹木,是這個世界有序的象征,從一隻小小的菌蟲、地底下探索前進的根尖,到樹幹、枝葉、林冠,林冠中的鳥,枝葉下的群獸,林地上的灌木雜草,無不各自肩負著生命鏈一個環節的重任,而環環相接絲絲入扣。可是到了詢問到底一年砍了多少樹,尤其是計劃外的木材消耗量時,得到的回答總是“沒有賬”“說不清”。

實際上所謂“限額采伐”是一紙空文,超額采伐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但,中國特色之一便是做得說不得,說出來總是不好交代。然而畢竟還是算得出賬的,據《森林與人類》雜誌1994年第2期透露,僅1992年,全國超額采伐消耗的森林蓄積高達3800萬立方米。

至於亂砍濫伐,同期的《森林與人類》在同一篇文章中也有驚人的披露:

林業公安局近兩年每年受理盜伐林木案件約9萬起,另有林政部門處理的、未處理的、未發現的。

吉林省靖宇縣有木材經銷點八十餘處,每年政府批準該縣生產1.5萬立方米木材,而這些木材經銷點每年售出的木材均在3萬立方米以上。盜伐者不僅有農民,還有社會團體和公檢法部門的執法人員。黑龍江省延壽縣24萬人口,竟設有木材加工廠(點)300多處,山上是國有林,山下是木材加工廠,坐地收購加工。

粗略地估算,我國每年被盜伐的林木對森林資源的破壞,約為500萬至600萬立方米。

森林話題,是一個何等沉重的話題!

林業不同於農業,今年播種今年收割;林業也不同於采掘,挖出煤就可以成為能源,或者燒了或者賣錢。因著森林之中的高大、綜合、複雜以及森林可以庇蔭從人到各種種群的別的生物的特點,我寧可說,森林的意義就其本原來說更多的是屬於未來的。

因為樹木的長壽,森林便久遠地守望著,在人類有記載的曆史之前,巨大、真實而空白的史前,便守望著今天和明天了。

蘋果樹能活100~200年;

梨樹能活300年;

核桃樹能活300~400年;

榆樹能活500年;

樺樹能活600年;

樟樹、櫟樹能活800年;

鬆柏的壽命可以超過1000年……

有的樹能伴我們一生還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