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在有中國這塊高差懸殊的巨大陸地時,便有了不知是誰寫在三級階梯上的無字天書:
中國人,要小心水土流失。
賜給你們災難,就是賜給你們智慧。
中國是個多地震的國家,有7級以上地震史的地區麵積達312萬平方千米,占陸上國土總麵積的32.5%,全國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中,有70%位於地震烈度大於7度的地區內。近30個城市出現地麵沉降。
有資料統計說,20世紀以來,全世界共有7級以上大地震1200多次,其中的1/10發生在中國。
我國還是泥石流、滑坡頻繁的國家,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受其威脅,有100個縣城處於泥石流的包圍之中。
但是,最頻繁地、年複一年地困擾我們的,還是水旱之災。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後,年年洪水橫流,年年赤地千裏,或者旱澇並舉,或者南澇北旱。至於西北,則連續4年大旱、大沙暴,敦煌、金昌、古浪、蘭州等城市均曾為沙暴的黑色所吞沒,體驗著末日一般的黑暗和混沌。筆者曾追蹤1993年5月5日的大沙暴而走訪過古浪、金昌、武威等地,金昌的一位副市長讓我看了一部實拍的錄像片。
先是一種可怖的聲音,那是埋沒一切撕碎一切仇恨一切的聲音。先聲奪人之後,是一股衝天而起的紅色沙浪,紅色迅即黯淡,成為灰色、黑色,這是太陽的無可奈何。黑風挾裹黃沙、石塊鋪天蓋地而來,金昌市內的樹木前俯後仰竭力阻攔著,不到2分鍾,最後的抵抗結束,所有的行道樹或者被攔腰折斷,或者被連根拔起,大戈壁依舊在呼嘯之中奮鬥,金昌市全部被黑色大沙暴占領,或者說吞沒,這個新興的戈壁城似乎已經消失。
能見度:0。
風速:每秒鍾32米。
完全可以設想,那些中國西部的曆史名城,統萬城、駱駝城、黑城子、精絕、樓蘭、夢城,都曾經曆過這樣的沙暴,並且從此萬劫不複。
一個城、一方土地、一片家園死了。
人類文明的燭光,是那樣的脆弱、稚嫩……
地質災害,是指可以對人類生命及生存環境造成損失的地質作用。按照破壞形式、動力作用、物質組成和破壞速率,我國的地質災害通常劃分為10類31種。最具危害性的則是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荒漠化、沙暴、海水入侵等。
1995年6月10日晨5時,湖北巴東縣新城黃土陂小區平湖路發生4.8萬立方米滑坡。同年11月29日,巴東縣城區三道溝西側再次發生滑坡,209國道和港區碼頭公路中斷,縣城唯一的煤炭碼頭被毀,碼頭停止作業,1600平方米的住房毀於一旦。滑體如此掃蕩之後,意猶未盡,隨後推入長江,長江航道寬度當即縮小60米,而流速則由每秒2~3米激增至每秒6~7米。
1995年6月23日夜至24日淩晨,百年不見的大暴雨襲擊了貴州天陽礦務局所在地金鍾鎮,泥石流緊隨其後,挾裹著120萬立方米的泥沙衝向城區,所經之處,房屋倒塌、人群潰散。4000間屋子被掩埋,衝毀的為2000餘間,3人失蹤,28人受傷,18人死亡。
1996年1月8日18時10分,江西彭澤縣龍城鎮馬湖段長江大堤崩塌,塌陷250米之後,960米長江大堤再次陷落,滔滔江水成為眼見的洪荒,3分鍾後,21棟房屋被沒頂。
崩塌、塌陷、陷落等,概而言之,這是崩潰,真正意義上的護衛生命長堤的崩潰,而且已經不止一次兩次了。如果視之為大自然的警告,人們除了受難時的驚慌及詛咒之外,還應該做些什麼呢?以廣西柳州等地為例,從1994年起連續三年為洪水長驅直入、衝毀鐵路、淹沒房屋所困,原來在暴雨洪峰到來之前,我們的長堤便有太多的漏洞,長堤既毀,城市又是不設防的,除了沒頂,不會有別的出路。
崩潰是振聾發聵的,它告訴我們:人類的家園以及家園借以立足的土地、城鎮、河流、森林、山脈是一個整體,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1996年新年伊始,中國的地質災害愈加激烈、頻繁,先是北方大旱,繼之敦煌被大沙暴侵襲,然後是河北、山西、貴州、湖南等地洪流漫溢。5月31日至6月3日,雲南元陽縣老金山金礦為暴雨的聲浪所籠罩,不祥的預感終於眼見為實:5月31日13點55分,80米寬、250米長的山體滑坡開始。這是一種奇觀,但那是災難,本以為固若金湯的大山坡居然滑動、位移。6月3日淩晨6點20分再次發生寬100多米、長300米的山體崩塌性滑坡,10萬立方米的泥石傾瀉而下,200多人被掩埋在曾經清水滔滔的金子河下。
金礦,金子河,金子的誘惑。
人們在挖掘金子的時候,可曾想到那金子原本並不是屬於你的,那默默無言的大山也不是你可以任意砍削、肢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