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不了這一片雨林,實際上就是放棄人類的未來。
巴西:又一隻美洲虎死在偷獵者的槍口下。
馬裏:一群黑人頭頂柴火跋涉而歸。附近的森林已經被伐光,砍柴的路便越走越遠。遠方的森林再被砍光之後呢?馬裏啊,你還砍什麼?
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始終陰雲不散,一個生者悲慟地看著一張死者的照片,那是她的丈夫、兒子或女兒都無關緊要,家園和親人毀滅誰可彌補?
除了已死者,還有3.5萬人因為這個核電站的事故而身患癌症。
意大利:這個聞名世界的藝術之邦裏,古老的雕塑正麵臨著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大劫難——大氣汙染的腐蝕。如果是歲月的剝蝕倒也罷了,那種斑駁會散落著曆史的痕跡,於蒼涼中見悲壯。毀損於大氣汙染的古老藝術,則充滿了現代化都市生活積重難返的以技術的名義的肮髒。大地以及雄踞於大地之上的古老經典,你為什麼不出來抗爭?
巴西:因為河流汙染,當地人正在轉移一隻因為汙染而奄奄一息的巨龜。那龜伸著頭,眼睛也沒有合上,它在迷惘地問:還有何處可去?
讀完這些圖片,我想起了在加拿大溫哥華附近一個印第安人原先居住的保護區裏看見的小橋、木屋、密林中的泉水。
朋友告訴我的一首北美印第安人的民謠,我至今不忘:
隻有當最後一棵樹被刨,
最後一條河中毒,
最後一條魚被捕,
最後一塊土地被出賣,
你們才發覺:
錢財不能吃。
1983年,德新社曾有一篇震驚世界的報道:科學家描述原子戰爭的後果。
無論什麼樣的天災人禍,從徹底毀壞大地乃至整個地球而言,莫過於核戰爭的威脅了。人的聰明才智,自從用來製造原子彈之後,大地被炸毀、地球被炸塌、人類有可能滅絕的厄運,便由同類之手把握著開關或者按鈕了。
人不僅是別的萬物的毀滅者。
人也是人的毀滅者。
科學家是怎樣描述原子戰爭的後果的呢?
他們說:無論何種等級的原子戰爭,都將會給大地和人類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這些科學家是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研究中心的特爾科(Richaro Turco)、托恩(Owen Toon)、阿克曼(Thomas Ackerman)和波拉克(James Pollack),以及康奈爾大學的塞根(Carl Sagan)。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當5000兆噸核炸藥爆炸後,地球將成年遭受嚴寒以及水、食品、燃料短缺之害,並為強輻射、空氣汙染、黑暗和疾病所襲擊。
生態係統將徹底遭到破壞,北半球不大可能會有幸存者,而南半球的人、畜和植物估計也將遭受嚴重的後果。戰爭——原子彈爆炸的最初幾個月,不會有充分的陽光穿過煙霧和塵埃到達地球表麵,土地死了,植物死了,爆炸時未被殺害的動物也將渴死,因為零下30攝氏度至零下15攝氏度的嚴寒達數日之久,所有的水都凍住了。在一場爆炸力為5000兆~10000兆噸的原子戰爭中,將有3億~10億人喪命,更有數量相同的重傷者需要急救,但幾乎沒有醫療條件。塞根指出,很可能世界人口的一半將成為這樣一場戰爭的犧牲品,目前美俄兩個超級大國擁有5萬件原子武器,其摧毀力相當於13000兆噸。
親愛的讀者,這5位科學家描述的是20世紀80年代初,一旦爆發原子戰爭的景象。而現在的情況是,當前蘇聯瓦解,美蘇兩大國的抗衡不再存在,天平完全傾向一方,從某種意義上說所謂冷戰時代的結束,使戰爭——包括核戰爭的發生更具有可能性。而在目前的情況下,世界核大國的所有的核武器一旦全部投入拚殺,落到地上,實行爆炸,則可以將地球炸毀幾次到十幾次!
《北京青年周刊》1996年10月號的文章說,《全麵禁止核試驗條約》的簽署,可不是從此就“無核試驗”了,也不是世界從此就太平了。
美國、俄羅斯、法國,都已經在電腦上模擬核試驗,而美國則無論從規模到技術均遙遙領先。
《費加羅報》1996年1月底的文章說:
核試驗的模擬時代已經到來。
文章還對模擬核試驗的裝置進行了描述:
在一座300米長和100米寬的大建築物內,240束激光會聚在一個直徑為10米的加固球體上。在這個抗輻射的大球中心,一個小玻璃球把所有激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在十億分之二秒內,小球內含的氘和氚混合物的溫度達到1億度,比太陽中心的溫度還高。
同期的《北京青年周刊》還載有核試驗資料庫,據統計,幾個核大國共在大氣層和地下進行了約2315次核試驗,還有其他形式的秘密核試驗尚未向外界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