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自然的呼喚,海洋詠歎調(8)(3 / 3)

人們已經嚐到了海洋的甜頭,並且如當年瘋狂湧向新大陸淘金一樣,決心要在自己的、別人的海洋上挖個海底朝天。

海洋的重要和敏感甚至已經涉及了海洋的名稱。南海,國際社會稱為南中國海,為了在南海上與中國逐島爭奪,為了盡可能使南海離開中國遠一點,“東盟”有的國家甚至主張將南中國海改名為“東盟海”。

1993年1月18日美聯社馬尼拉電訊謂:

“東盟”國家正在考慮給南中國海更名,以阻止中國對這些富產石油的島嶼擁有主權。菲律賓外交部長羅伯托·羅慕洛對記者說:“大家在這一點上意見一致。”

海洋形勢之於中國,無疑是嚴峻的、或者說是極其嚴峻的。在西太平洋沿岸存在著的有可能激化的四起島嶼爭端為:

俄羅斯與日本的北方四島之爭;

韓國與日本的獨島之爭;

中國與日本的釣魚島之爭;

中國與幾個東南亞國家的南沙群島之爭。

四起重大的島嶼歸屬國際爭端中,中國占了兩個,看來我們不能不從寸土必爭學會寸海必爭了。菲律賓到1989年時已搶占了八個島礁:馬歡島、黃信島、中業島、南鑰島、北子島、西月島、雙黃沙洲、司令礁,並實行駐軍、巡航,對靠近其所占島礁的外國船隻實行驅趕、鳴槍及抓捕,同時又與40多家外國石油公司合作,其步伐顯見加快。

越南緊步菲律賓的後塵,到目前為止已搶占了南沙群島的25個島礁,從北部南小島到南部萬安灘,綿延380多千米,駐有越南軍隊兩千餘人,是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海上作戰區。同時還有島礁防禦體係,相應的工程實施和後勤補給能力,而且能得到空軍的有效掩護。越南的戰略重點從軍事、經濟、政治三方麵已經大體完成了由陸地到海洋的轉移。

日本在海洋權益的推動下,趁中國忙於經濟建設與海事頻繁之際,屢屢出招,使釣魚島波瀾起伏危機蕩漾。日本政府實際上認為釣魚島已不在話下,它的長期目的是同時奪占釣魚島南、北兩邊的小島,然後日本才能以這些島嶼的陸基為準,平分中國東海大陸架,平分中國東海海域。

高恒先生怎能不焦慮呢?

每一個希望對得起自己子孫的中國人怎能不憂心忡忡呢?

假如有一天,中國的東海之上,遍豎日本的石油井架,太陽旗獵獵飄揚,日本自衛隊的艦隻梭巡其間,我們將作何感想?是的,到那時我們或已化作青煙,我們的靈魂將安寧於何處呢?

高恒先生說得好:“對釣魚島,我們是絕不能、也絕不會輕言‘放棄’的。中國人一向有‘寸土必爭’之好傳統。麵向未來,我們必須加強‘寸海必爭’之新觀念,從現在起就不斷對中國青年進行教育,告訴他們:釣魚島屬於中國!”(《南方周末》,1996年8月12日第2版)

且看日本的“海之日”。

日本從1996年起,增加一天公共假日,即7月20日“海之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每年的7月20日一直是日本向海洋進軍,做環球勢力擴張的紀念日,既有借口日本明治天皇1876年出海巡幸的紀念,又跟日本海軍成功偷襲相掛鉤,其實質是頌揚所謂大日本海軍的赫赫戰功及軍國主義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一紀念日被明令禁止。

曆史總是在讓人浮想聯翩。

日本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50年後的今天,日本政府又借口增加假日而讓“海之日”死灰複燃、重見天日,日本“重建海上新秩序”的企圖已經無須多言了。

就在1996年7月20日,日本恢複紀念這個向海洋進軍之日,日本政府同時宣布,實施200海裏(約370千米)專屬經濟區水域的法令,這一法令使日本的海洋麵積增大451萬平方千米,比過去擴大10倍之多,而一躍成為世界第六海洋大國。同時日本政府也想借此機會,把中國的釣魚島、韓國的獨島統統劃到自己的版圖中。

日本的“海之日”,不是和平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