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自然的呼喚,海洋詠歎調(8)(2 / 3)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各種國際文件明確指出:台灣及周圍島嶼屬中國所有。由於琉球群島即衝繩為美國托管,釣魚島成了美軍的“靶場”,由美軍代管。

1951年,美、日等國簽訂《舊金山和約》,美國政府根據這一條約宣布,對釣魚島等島嶼擁有“施政權”。中國政府始終不承認《舊金山和約》。

1970年,美國把琉球群島的管轄權交給日本,同時把釣魚島也一並“送”給日本。日本派海軍開始逐島巡邏。而衝繩議會也在這一年首次提出釣魚島的防衛問題。中國政府發表聲明表示抗議。台灣島上的青年人、中國大陸留美學生及海外華僑發動了震驚世界的“保釣運動”。

迫於輿論,美國宣布,隻向日本移交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與主權無關。釣魚島的主權歸屬由有關各方談判解決。

日本政府公開拒絕談判。

1972年,中日建交,周恩來提出把釣魚島等島嶼的歸屬問題掛起來,留待將來條件成熟時再解決。

1978年,鄧小平訪日,提出擱置釣魚島主權爭議,留給子孫後代解決。中日簽署和平友好條約。

中國政府在堅決不放棄釣魚島主權的前提下,把爭議“掛”起來了,“擱置”到一邊了。但,既有爭端必然涉及雙方,日本人卻從沒有“掛”過片刻、“擱置”過分秒。

1979年5月,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墨跡猶新,日本便在釣魚島上修建了臨時直升機機場,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向日本提出了交涉和抗議。

1990年9月,日本青年社在釣魚島建造燈塔,再次引發“保釣風潮”。

1996年7月14日,日本青年社在釣魚島再次設置燈塔,中國外交部重申釣魚島曆來是中國領土,並表示對這一事件“嚴重關切”,海峽兩岸都做出了“強烈抗議”。

豎立在釣魚島上的太陽能燈塔,它企圖昭示的、它想告訴過往船隻的是一個再清楚不過的信息:釣魚島屬於日本,釣魚島實際上就在日本的控製之下。按照日本政府的解釋,這是民間團體所為,釣魚島上已有日本駐軍,如果未獲許可或已有默契,民間團體是上不了島更是豎不起燈塔的。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日本政府打的“民意牌”,是衝著中國公布的《領海及毗連區法》中重申釣魚島為中國領土而來的,是關乎大片海洋區域的權益之爭的先聲奪人之法,簡言之,是日本慣用的海盜手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高恒先生認為:對中國政府擱置爭議的理性立場,“日本政府從1978年迄今,一直‘不予理睬’,甚至連‘擱置’二字都不提,它所采取的實際行動則是:在島上建立無人氣象站,建直升機機場,建燈塔……按照目前的國際慣例,日本實際控製釣魚島達50年時,就像一把椅子被他人占用,50年後,椅子就歸‘他人’了!”

高恒先生是在作杞人之憂嗎?非也!

釣魚島主權“掛起來”“擱置”20多年之久,日本政府卻一直在謀劃實際占領釣魚島,並使之永久性地劃入日本的版圖。“抗議”之於日本,豈非石子投海?

從國際大環境而言,陸上資源的枯竭,使人類加快了走向海洋的步伐。海洋資源中僅石油一項,保守的估計認為世界海底儲油量為2500億噸,是陸上儲量的3倍。20世紀90年代初的資料顯示,從1947年在海底打出第一口油井以來,在大陸架邊緣發現的海底油田已達1600多個,已開采200多個,年產原油6億多噸,占世界石油總產量的22%。

且不說別的,光是石油就足可以讓人類瘋狂了。毫無疑問,21世紀的海洋,將是因為石油及別的資源而大開發、大爭奪,乃至大拚殺的海洋。

就亞洲近海海域來說,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國際上的海洋地質學家對瀕臨中國海域發現石油的可能性,持相當悲觀的態度。也正因為如此,這個海域相對地還算平靜,中國和自己的海洋鄰國大體上也相安無事。

事緣1968年,聯合國亞洲近海海域礦產資源聯合勘探委員會(CCCP)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說:

中國台灣和日本之間的大陸架,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石油蘊藏地之一。這裏還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寬廣大陸架之一。由於各種軍事和政治原因,以及缺乏像本文這份簡單的報告所提供的地質勘探資料,該區域仍未經過鑽探測試。

報告還指出了黃海及南中國海海底,石油與天然氣的開采遠景。

報告公布之後,中國的海洋鄰國立即著手單方麵宣布自己的海域及劃界主張,必須指出的是“沒有哪一個國家是通過雙邊(或多邊)談判,就邊界問題達成協議後,再行宣布的”。(《現代戰略思考》,潘石英著)菲律賓動手最早、速度最快,把南沙群島的大部分島礁及附近大片水域都劃到了菲律賓的版圖中。日本、越南、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也相繼行動。越南迄今為止已經在南海成立了大麵積油氣開發區,由此開始,從石油進口國一躍成為石油輸出國,1992年的石油出口收入居越南各項出口收入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