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海之日”,也不是保護海洋的節日。
我們離海洋很近。
我們離海洋很遠。
我們實在不應滿足於這些年的經濟發展速度。釣魚島上燈塔、南沙群島風波告訴我們:中國,還是一個海洋上的小國和弱國。
我們的陸地上,一方麵荒漠化嚴重蔓延,一方麵每天都在興建豪華奢侈的高樓大廈。同時,迄今為止,中國沒有一艘可以保護自己海洋的航空母艦,為什麼?沒有錢!
怎能不使人再一次想起鄭和呢?他所處的年代,他的寶船。
懷想一個已經破碎的帆船時代,卻遠非眷戀那業已崩潰的“天朝大國”之夢,假如我們的土地上都是青山綠水,假如我們的海洋上到處漁歌互答,與此同時,我們又有足夠的精神和力量保護這一切,豈不是對人類文明的莫大貢獻?
腐敗了就要挨打。
我們有年複一年的貪汙、受賄、浪費、公款吃喝的記錄,老百姓說,地是吃荒的,人是吃壞的。這些年已經揭露的貪官汙吏動輒幾百萬、幾千萬,還有非法集資幾十億元歸入自己名下的案例,誰能看得透這個黑洞?
一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大家都是孔方兄的奴仆,一切都被金錢汙染,從生命最寶貴的血液,到培養未來歲月棟梁之材的學校、教育,乃至靈魂。
這就是海洋意識的最艱難處。
幾乎人人都在說錢、說權,津津樂道於權和錢的各種交換,鮮有人知道,海洋這一大片藍色國土,是中國國土的一部分,共有300多萬平方千米的麵積。
我們的教科書上卻仍然說,中國地大物博,國土麵積為960萬平方千米。
有的老人癡呆了,記憶力衰退,或許記不起釣魚島了。有的年輕人卻說,“那是大款釣大魚的地方吧?”
如果沒有海洋意識,就談不上真正的開放意識;如果沒有強大的海洋戰略,就談不上21世紀的發展戰略;如果在未來歲月裏,中國仍是海洋小國,那就是強國夢的徹底破滅!
海洋啊,你的信風,你的潮汐,你的濤聲,你的衝擊浪,你在孜孜不倦地雕塑地球風景線的同時,對於人類,難道真的已經無話可說了嗎?
我們已經看見了,海洋是浩然坦蕩的。
我們未必能想到,海洋是深藏不露的。
人類對自己最初的搖籃,總是淡忘得最快,也更容易粗心大意,關於海洋的呼聲漸漸高漲的這些年,“海洋意識”這一字眼開始流行時,人類正處於顯而易見的兩難境地。一則,耗費了巨大物力和智力的對太空的探測,至少迄今為止是令人失望的,移民月球等不過是神話。二則,眾所周知,人口爆炸之下,地球已不堪重負,陸地上的不少資源已進入臨界狀態,生存環境的惡化正從四麵八方迫近人類。
於是,人類想到了海洋。
不妨說,近代人類在更深的層麵走向海洋的動因和目的都是自私的,為我所用的,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因為所有的人類學家都認為:海洋是我們的最後疆界。
海洋不拒絕人類。
海洋怎麼會拒絕人類呢?它接納過回歸的動物,海洋搖籃裏的一切,從矽藻到巨大的、智慧的生命,都是它的子孫後代。但,唯獨人類卻是以君臨天下的姿態走來的。
人類是勝利者嗎?是的,毫無疑問,人類已經控製了陸地上所有重要的生態領域,並且似乎製服了所有的天敵。20世紀被稱為科學的世紀,科技正在改變著這個世界,繁華和奢靡已經替代光榮與夢想。
同時,人類中的一部分以20世紀60年代的羅馬俱樂部為代表,發出了全球危機與人類困境的呼告。
人類其實也是失敗者。
人類從來沒有像在20世紀那樣失敗得如此徹底,空氣汙染了,河流汙染了,土地荒漠化了,能源危機、水危機、糧食危機接踵而至。可以說,人類為了自己的財富,輸光或幾乎輸光了上蒼賦予的、本應屬於千秋萬代的陸地上的全部家底。
如今要麵向海洋了。
不麵向海洋又怎麼辦呢?
人類乘桴浮於海的曆史要長得多。那是另一種麵向海洋。
瑞典,斯德哥爾摩,古船博物館。1995年2月,造船世家之後,中國船史研究會主任辛元歐先生向熱愛古船的瑞典人展示了11艘中國古船模型,以及幻燈圖片資料。
這是輝煌得令人炫目的令我們百感交集的曆史。
中國古船以沙船、烏船、福船、廣船四大名船為主體。在漫長的曆史時期中,這些船隻與誕生在地中海的最早的歐船一起,開創了水上通航之道,那時候海洋是喜悅的。到秦漢時代,中國的造船業又有了長足之進,明朝又有鄭和率船隊下西洋,至此,中國的海上繁榮可謂極一時之盛。
最早的也是最野蠻的航海大國西班牙、葡萄牙瓜分海洋,通過海上黃金水道爭奪殖民地,乃至以後世紀中的海上大戰時,海洋更多的是作為一個舞台起著襯托的作用,人們甚至還來不及測量海洋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