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什麼?
人是海洋的一粒水分子,人是宇宙的一個細胞。
不是人太渺小了,而是海洋太大了。
海洋容積有13.75億立方千米,一個認真的統計是:把海麵之上所有的陸地都加起來,也隻有這個數目的1/18。倘若把地球上至高無上的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投入西太平洋的瑪麗安娜海槽,它將蹤影全無。
生活中不乏可以麵對的高度,但卻常常顧不上去追尋更加迷人的深度。
有了足夠的深度之後,麵對聳入雲天的高大,就不會輕易驚心動魄了。
海洋是真正深沉而博大的,倘若把地球表麵水上水下的高高低低一概拉平,所有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崇山峻嶺、高樓大廈都不會露出水麵,一切的巍峨蕩然無存,海洋會把整個地球淹沒到3798米的深處。
人類想象中的移山填海,悲壯得無比荒謬。
同時,地球有足夠的地心吸力。
地球表麵的氣溫的差距相對狹窄,能使海洋保持液體狀態,流動著,翻滾著,袒露著,隱秘著,千年萬載,重複如斯。
當我們深入細察如此浩瀚的海洋的水分子時,便又有了形象生動的至大和至小的典範,以及它們相對著的和諧與生動。
事實上,更難感覺的不是大而是小。
當博大、渺茫使我們無所適從的時候,細小、極其的細小,卻由大遮蔽著,把啟示濃縮成如煙如霧似歌似吟的靈智,彌漫古今。
你知道一個水分子有多小嗎?
曾經無法測量它的小,現在可以了,確切的數據是:一個水分子的直徑是1厘米的七十億分之一。
地球上全部海洋水係中,估計有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即6×1046個水分子。這個數字實在大到驚人了。
小與大,大與小,難以訴說。
海洋學家還告訴我們,假如你把一杯染成紅色的水倒進海裏,那麼你在世界任何一處海邊舀起另一杯水時,就必定有你先前倒在海水裏的紅色水分子。你若想讓那些紅色水分子與所有的海水徹底混合,你得等待幾千年。混合之後,世界海洋中每一杯隨意舀起的海水裏,仍然含有1500個紅色水分子。
如此之小,又是如此之大。
難怪海邊漫步的哲人會這樣說:“我丈量你的心靈,就像丈量一個水分子那麼艱難。”
假如我們突發奇想,把地球上海洋中的所有的水分子,注入一個直徑121千米的特製水塔,這個水塔將高達112700千米。這是一個真正的登天塔,在這差不多就是從地球到月球的1/3的距離上,雲是怎樣的呢?月是怎樣的呢?那些星墳——坍縮的恒星的黑洞——又是怎樣的呢?
在許多方麵,海洋的特性是明明白白為了生物能在這世界上生存而設造的,並且對一切的生命一視同仁。
無論是森森萬木還是區區小草,無論是百獸之王的獅子、老虎還是麻雀、蚯蚓,無論是人類中的老人或者孩子,都隻能在一個適合生存的環境中生活。舉其要者,諸如氣溫、濕度、氧氣等。
海有不同尋常的儲熱能力,海洋是地球上最巨大的液體儲熱庫,因為有了海洋,人類及萬物才能享受著這樣的生活:夏天不會太熱,冬天不會太冷。
海洋作為地球外貌的塑造者、氣候調節者,生命搖籃的偉大神奇是貫穿於每一個細節的:當極大部分別的液體循著熱脹冷縮的規律,一旦凝固便會收縮時,海水卻在結冰後膨脹9%。觀察與思考告訴我們,這是美妙的膨脹,是為著生靈萬物而設計的一個獨特程序,意味著在嚴寒的季節,海洋裏的冰會上浮,使冰塊更容易接觸太陽的照射,在擴展上受到限製。就是因為這樣的膨脹,南北冰洋的海水沒有被凍結,海底的生物得以延年益壽。
在海洋擁有的所有元素中,氧是最豐富的。起伏於這浩瀚海水中的,是各種各樣溶解了的鹽和礦物質。水生動物所呼吸的,正是溶解了的氧,海裏的綠色植物用溶解了的二氧化碳生產食物。氮,是海洋提供的一種主要營養品。
海水的平均鹽度,大約為3.5%,每4.2立方千米的海水中含鹽1.51億噸。要是把整個海洋中的鹽提煉出來,可以覆蓋六大洲的陸地,白花花的鹽層將會厚達152米。
所有的細枝末節都是這樣一種信息:海洋是神奇而美妙的,神奇到無法形容,美妙到不可言說。
當生命在海洋的搖籃裏孕育,並爬上陸地之後,生命的另一種奇跡——人——出現時,歲月又過去很久很久了。
人的一個特征是思想。
人的一種天性是健忘。
人好進取。
人愛霸權。
人的幸運與不幸,人的可愛與可憎,人的聰明與愚蠢,人的機智與奸詐均源於此。
人曾經懼怕海洋,人也為海洋傾倒;人曾經遠離海洋,築城圍牆以為江山永固。但那城再大那牆再高,卻也擋不住海上吹來的風和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