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自然的呼喚,海洋詠歎調(1)(1 / 3)

人類在以往200年間對生命層獲得的權力是史無前例的,在如此紛亂的情況下,肯定可以提出一個假設:人,大地母親的孩子,不會在謀害母親的罪行中幸免於難。

——湯因比《人類和大地母親》

親愛的朋友,如果我沒有說錯,你已經很久顧不上靜悄悄地仰望星空了,你也已經很久沒有去海邊的沙岸,傾聽漲潮落潮時的濤聲了。每一個早晨都是匆匆忙忙的,穿行在日益高大的樓群中,就連路樹和小草也於不知不覺間拉大了和我們的距離。

可是,星月為什麼還在照耀我們?

海風為什麼還在滋潤我們?

因為自己心靈的趨於枯竭,為一種久遠的呼喚吸引,我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海邊,有一個聲音說:

你和你居住的世界,隻不過是無邊海洋的無邊沙岸上的一粒沙子。

如果自然聽到了我們所說的知足的話語,江河就不去尋求大海,冬天就不會變成春天。如果她聽到我們所說的一切吝嗇的話語,我們有多少人可以呼吸到空氣呢?

感謝紀伯倫,一個真正的先知。

我們——現代人——是越來越滿足和吝嗇了。滿足於今天的科技和物質,貪婪是滿足的另一種形式。因為吝嗇,思想與情感則在幹旱中萎縮。

貪婪著因而滿足,

萎縮著因而吝嗇。

我們體內的紅色的血液,在我們死亡之前循環不息的衝擊中,所雕塑著的也就是更多平庸無奇的心靈的岸線了。

人啊,怎能離得開海洋的洗禮?

對大多數人來說,隻是在下列情況下才偶然地通過電視屏幕,看見海的一角:

海難或海上重大漏油事故發生時;

世界某一個海灘上鯨魚集體自殺時;

回顧戰爭的光榮,攝像機拍攝海戰的鏡頭時;

每年必有的大潮風暴,洶湧的海水衝決了一處或幾處堤防,抗洪搶險、堵漏築壩時;

風帆雲集,天羅海網,頌揚漁業發達捕撈的偉大時……

沒有行吟的詩人,拾海的小女孩。

地球上所有的沙灘綿延、景色宜人的黃金海岸,正日益走向商業化、富貴化,金錢和杈力正在切割並腐蝕大自然已經所剩無多的最後的本色——博大、自由,不絕如縷的荒涼感覺……

到海邊去度假,是一種奢侈。

即便走到了沙岸上,晨光或者晚霞裏,人們都會問:這是我曾經到過的海邊嗎?當昨天的風浪把昨天的腳印衝走,是不是也意味著昨日風光已經不再了呢?

就連湧上沙灘的貝殼,也日漸稀少了。

我們偶爾也能聽到關於海洋和海洋意識的談論,但更多的是冷漠,茫茫人海還擠不過來呢,養家糊口還忙不過來呢,沙漠和海洋與我何幹?

除了現代生活愈來愈依賴技術的控製,而技術的冰冷正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性格外,人類一方麵從靈性上正在遠離海洋,而另一方麵則又以為已經相當徹底地了解了海洋,憑借現代科技,控製海洋也是易如反掌的。因而,在我們聽到的關於海洋的聲音中,也仍然是人在陸地上千萬年來的老調:開發和利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輝煌的延伸;反其意則是掠奪的繼續。

果真如此嗎?

倘若自有宇宙以來,一切事物無不有始有終的話,那麼海洋是怎樣開始的,又是怎樣結束的?

海洋大陸架的石油會不會有挖盡的一天?

海裏的魚類會不會有捕光吃光的一天?

每一天都在增加的人類和汙染,會不會使全世界的海洋都成為肮髒之海?

你看人類的昨天,就知道海洋的明天了。

但,這個明天是不確定的,人類不能不改變自己,無論這樣的改變是何等艱難。

我們要守望,並且呐喊。

讓潮汐、海浪、帶著鹹味的濕潤的風,以及肉眼看不見的海中的色彩、洋流、山脈的斷裂,啟迪人類的哲學、詩與藝術,還有良智。

我們不能隻見海洋的物質,依然受之無愧、索取無度了。

我們不能淡忘海洋的啟示,繼續冥頑不化、麻木不仁了。

一切的開始都是神秘的,所有的結束都是簡單的,連接這兩端的過程則是風雲瑰麗、變幻莫測的。

遙想古海,誰不怦然心動?

海,真是很老很老了,老得讓你感覺不到老,想不起老。那蔚藍,那流動,那呼嘯,幾曾有過老態,而那白色的雪浪花,則總是絢麗的。海洋已經老得忘記了自己的古老。

我們千萬不要用老祖父、老外婆來形容海洋。

你看見海洋的皺褶了嗎?

你看見海洋的白發了嗎?

你看見海洋有過健忘木訥的時候嗎?

你看見海洋有過步履蹣跚的時候嗎?